心室的异位搏动和节律起源于心肌或特殊的心室传导组织,致心律失常机制包括:病灶处自动性的增强、解剖或功能性折返以及激发活动。
在犬,电生理学研究发现了不同的心室异位搏动和节律起源的不同形态:
△希氏区
△左心室区:心尖、室间隔、左心室流入/流出道
△右心室区:心尖、室间隔和右心室流出道
希氏室性节律
起源于希氏区的异位搏动和节律的特征有:时限短的QRS波群(犬≤70ms,猫≤40ms),冠状面的电轴在+60°~+80°,以及与正常传导搏动不同的异常形状(下图*列)。
左心室搏动和节律
起源于左心室的异位搏动和节律是犬猫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继发于全身性疾病或涉及左心室的心脏疾病。所有左心室的异位搏动和节律的特征为:宽的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形态,导联II、III和aVF负向偏转更大。
当这些搏动起源于心尖、室间隔或左心室流入处时,冠状平面的平均电轴指向上方和右侧。但当心跳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时,平均电轴是可变的。对心前导联的评估可以识别起源于左室心尖的搏动,与起源于心室其他部位的搏动相比,其负偏转更大。
右心室搏动和节律
右室异位搏动的形态和节律可以用来区分起源于心尖、室间隔和右室流出道的搏动,形态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形态,根据起源于右心室的部位,有其他的不同特征。在某些品种中(如英国斗牛犬、拳师犬)存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起源于右心室心尖的搏动有QRS波群时限的延长(大于70ms),在导联II,III和aVF中有更宽的正向偏转,在冠状面中平均电轴可变。QRS波群在I导联中呈正向,在V1和V2导联呈负向,在V3至V6左心前导联呈正向。
起源于右室间隔的搏动QRS波群时限延长(大于70ms),导联II、III和aVF中有较宽的正向偏转,冠状面的平均电轴指向下;I导联通常为正向;右心前导联(V1)具有可变的形态,左心前导联(V2-V6)均为正向。
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搏动QRS波群时限延长(70ms),导联II、III和aVF中有较大的正偏转,冠状面的平均电轴指向下。当搏动起源于流出道前部时,导联I的QRS波群为负向;当搏动起源于流出道后部时,QRS波群为负向、双相或等相。aVL导联中QRS波群若为负向,则起源于肺动脉瓣下方;在起源于离肺动脉瓣较远时则为正向。导联II、III和aVF中出现切迹表明起源于肺动脉干和主动脉弓之间的螺旋状主动脉肺动脉隔。右心前导联(V1)的QRS波群极性是可变的,而左心前导联(V2-V6)的QRS波群极性都是正的。
下期预告:早搏的机制和特征
Reference
《ElectrocardiographyoftheDogandCat,DiagnosisofArrhythmias,2ndEdition》
译者:王京阳
执业兽医师
医院
星标一下再走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