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契约,删成巳开大勺依旧动人

《异形》系列的四部正传在兜转了30多年后,它的缔造者雷德利·斯科特终于重拾自己当年的成名作,开始追根溯源地探讨那个一直以来被忽略的问题——异形从哪里来?

这类似于在追问人类史上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的终极命题。《异形:契约》延续《普罗米修斯》中对造物的思考,继续加强了对这一话题的探讨。

故事发生在《普罗米修斯》10年后,一群新的宇航员乘坐着“契约号”飞船前往遥远的星系寻找殖民地,却被普罗米修斯号唯一的幸存者生化人大卫诱骗至看似天堂般实则是黑暗危险的地狱的星球。大卫在此片中黑化想获得船员们来做实验创造完美的异形;和船员们同行的、与大卫长相一模一样的生化人沃尔特同船员们一起抵抗拼命逃亡,付出了巨大代价与牺牲仍只有两名船员和生化人幸存。然而在影片的最后,进入冬眠仓的女主却绝望地发现幸存的生化人不是沃尔特是大卫。

本片沃尔特和大卫的碰撞是重头戏之一,他们分别象征着人工智能“更像机器”和“更像人”的碰撞,而最终大卫“报废”了沃尔特。大卫像是WindowsXP,沃尔特像是win10,win10虽然更先进但很多功能不让人用,xp则什么都可以扩展。大卫虽为被创造物但却意识到自己比自己的造物主人类更为高级,人类不完美不配拥有高级的智慧,于是他要毁灭。

异形仍有续集,也留下很多让观众思考的线索。异形系列总体的主题是对“造物”的探索,人类去寻找自己的造物主,并创造了生化人。《异形:契约》的开头是大卫刚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大卫说,我的造物主在我的面前,而你却不知道你的造物主在哪里。人类创造的生化人大卫,有高级思维意识甚至懂爱有情感,但人会死亡,生化人却不会。于是人去寻找自己的造物主,寻求永生的办法。

外星人“工程师”研究黑色液体,创造人是偶然还是有计划的?产生的异形又究竟是生化武器还是意外的危机?异形来源到底为何处?为什么工程师又想要消灭人类?这些问题交织缠绕,导演想表达的更是对生命起源以及对造物与造物主关系的探讨。

在《异形:契约》中,大卫故意投放病毒将一颗星球变成了荒芜的地狱,像一个疯狂科学家一样培育繁殖异形,要创造出一个更完美的生物体,自然要消灭人类。整部影片中,大卫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把自己当成了神,先毁灭再去创造,他说“宁在地狱为王,不在天堂为奴”。

生命不等同于人类的生命,进化论没有错,但对生命和人类的探寻没有止境,造物主和造物之间的关系和力量碰撞也是深刻的主题。人类在三维世界,以有限的五感也许看不到全部的生命运行的规律,人的思维也无法完全理解其他生物。

异形电影处处暗含隐喻,看完之后所回味的也并非只有此一种解读方向,然而异形系列也终归只是电影作品不是哲学家或科学家的研究。但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想表现和引导的却是人们对于生命(人类也好,其他生物也好,人工智能也好)的思索。科幻惊悚只是异形不可缺少的表皮,骨子里隐喻的是人对生命的探寻与思考。

文字|欧阳晨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zz/6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