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nameisOzymandias,KingofKings,
我是万王之王,奥兹曼斯迪亚斯
Lookonmyworks,yeMighty,anddespair!"
功业盖物,强者折服
Nothingbesidesremains.Roundthedecay
此外,荡然无物
OfthatcolossalWreck,boundlessandbare
废墟四周,唯余黄沙莽莽
Theloneandlevelsandsstretchfaraway.”
寂寞荒凉,伸展四方。
---雪莱《奥兹曼迪亚斯》节选
生化人大卫对着伊丽莎白·肖恩的墓碑深情的朗诵这首雪莱的诗,电闪雷鸣种,眼角闪着泪花。
《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两次太空旅行的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普罗米修斯》是为了寻找人类的起源和神。《异形:契约》是为了殖民外星球。
有人说好的故事永远只给你冰山一角,那么《契约》是一个好故事。所有的好故事都发生在路上,而非终点。
故事最开始是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对话。从时间线上来说,这个对话是在《普罗米修斯》之前很多年,当时大卫的创造者维兰德还是只是中年而已。画面中的生化人叫大卫,《契约》中的生化人叫沃尔特。两个版本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第一个版本更加具有创造力领悟力,第二个版本身体能力强化,但是思想能力弱化。
然后故事聚焦到了“契约”号宇宙飞船。
飞船遇到意外,船员们被临时唤醒,队长不幸遇难。船员在维修飞船的时候收到了特殊信号,信号解密之后是一首地球人的歌曲。追踪信号源发现了一个特别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此时船员们面临一个选择,是在这里登陆还是再睡7年,到达原定目的地。“恶魔”的诱惑,有多人能抵挡呢?结果可想而知。
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导演对剧情的处理很机智,进可攻,退可守。往前说,十年之间大卫和伊丽莎白的故事并没有说的很清楚,只是隐隐感觉伊丽莎白成为了生化人的试验品,死的挺惨。但是大卫又对伊丽莎白充满感情,这其中的故事也可以挖掘。往后面说,大卫在达到殖民星球之后想象空间太大。AK比较担心的是,80岁的导演,还能拍几部?好多中国人都盼望着退休,外国人死都“不安稳”啊!
关于观后感。整部电影看下来,那种孤立无援的恐惧和绝望体现的淋漓尽致,带着强烈的个人(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风格)风格,依旧不乏大场面和对于生命的探讨。能把血腥的恐怖片拍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普罗米修斯》要比《契约》稳健一些,《契约》比《普罗米修斯》奔放一些。《普罗米修斯》的结尾充满未知的希望,《契约》结尾充满绝望的未知。
关于删减。像上面的画面只能出现在海报和预告中了,如果能看完整版视觉冲击肯定更强烈。浴室激情戏不知道有没有删减,大导演出手就厉害,连激情戏都拍的特别爽,激情的音乐加上水花四溅的效果,在黑暗绝望中给观众呈现了另外一种感觉,可惜欢愉只是片刻!
全篇最壮观的一幕,史诗般的画面感。大卫开着“工程师”的飞船找到了“工程师”的母星,然后在天空中洒下了异形的“种子”,措手不及的工程师惨遭团灭。为什么猜测这里是母星?因为这里保持了比较强的宗教感。
至于创造了人类的高等文明“工程师”为什么会被一个生化人灭族,这个只能靠自己想象了。无论多强大的“爷爷”总有一天败给“孙子”。文明再高,都有灭绝的可能性。
法鲨(迈克尔·法斯宾德)自己教自己“吹箫”。异形前传最核心的人物就是“生化人”大卫。大卫是个亦正亦邪让人看不透的机器人。片中两个生化人的设计虽然套路,但是导演处理的很不错。通过两代生化人的对话,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同时,因为外形一样,为剧情的发展创造了空间。法鲨演技超群!
电影的核心思想。有些电影看特效,有些电影看演员,有些电影看剧情。《异形:契约》这种电影还是得看思想。海报中大卫深情的看着没有眼睛的异形,其实这海报就透露了很多信息。
工程师、人类、生化人、异形这几类生物之间的关系,蕴含着无数奥妙。工程师创造了人类和黑水,人类创造了生化人,生化人培育和创造了异形,异形反杀了工程师,异形又开始杀戮人类。异形又能和任何生物结合然后产生新的物种。周而复始,万物循环,这就是上面的海报的意义吧!
生化人,不怕异形,不怕人类,不会衰老,在这个循环中充满了优势。
整部电影的核心是“创造”。
电影一开始大卫就是被“创造”出来的,弹钢琴,油画,雕塑,歌曲,吹箫,吟诗,都是“创造”的艺术。
大卫痴迷的并不是毁灭,而是创造。在他的工作室里有无数的生物标本,他痴迷于创造新的物种,把人类骗过去就是看中了人的DNA。他把自己当成了万王之王,受众人朝拜的神。
.............
我是万王之王,奥兹曼斯迪亚斯
功业盖物,强者折服
...........
大卫哥哥,造个美女,我就认为你是好人!
造物请注重美感,审美还是跟着地球人来吧!
文
AK
AK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