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的小周出现明显的胸闷、心慌、心里“咯瞪”等不适的感觉,经检查后发现,他的脉搏有过早博动现象,常规心电图检查显示也是如此,诊断为心脏早搏引发的心慌不适。经询问得知,小周每次喝酒、饮浓茶后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医生告诉他,不要担心,无须用药,只要忌口,不饮用容易兴奋的饮品,症状就会逐渐得到改善,以后作个复查就可以了。
正常人群中70%~80%的人会有偶发性早搏,这是心脏自身调节的一种手段,并非病理现象。早博发生的原因常见的有劳累、激动、食物刺激等,并非患了早搏就一定要治疗,避免这些诱因,早搏就可减少或消失。对于早搏多少和心跳快慢没有明显关系的老年人,调整心率和改善心肌供血就可以了,不能动不动就用抗心律失常药。这类药多数有明显的副作用,有的药本身就可能引起心律失常。
什么是早搏
正常心脏的跳动是规则的,各次心跳间隔时间基本相等,如果出现突然提前的心跳,在医学上称为过早搏动(早博),或称期前收缩。早搏是因为心脏内某一部分的兴奋性过高而引起,若心房内有一处兴奋性过高而产生的早博,便称为房性早博;如在房室结或心室内有较高的兴奋点引起的早搏,则称为房室结性或室性早搏。搭脉搏时可出现早跳或漏跳。做心电图检查可以将其分辨出来。按早搏发生的频度,每分钟在6次以上的,被称为频发性早搏,不足6次的为偶发性早搏。
若早博两两成双地出现,则称为二联律;若三个三个一组出现,则称为三联律。
治还是不治生理性早搏多由神经紊乱、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更年期、饮食不节制、起居不规律、消化不良、过度饮酒及吸烟或浓茶、咖啡等饮料以及颈椎病变压迫支配心脏的神经等引起。成年人的早搏大多与忧虑有关。
病理性早搏多发生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病、甲亢性心脏病等。早搏并非非治疗不可,在早搏次数不多、无明显症状、不合并心脏疾病的情况下,对患者危害不大,不需要治疗。在早搏次数较多,如24小时内早搏次数超过心跳总次数的10%,有胸闷气短、心慌乏力等明显症状;频发早搏使心脏结构造成慢性损伤,引起心肌病,或合并严重心脏病变,有可能因多早搏诱发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时,才需要考虑治疗。
发现早搏者,可请医生查出早搏原因,评价早搏的严重程度。如果能找到早搏原因,只要将诱发早搏的原因去除,早搏便可逐步消除。如果无法找到早搏原因,请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对早搏进行治疗。偶发早搏,非由疾病引起,因对血液循环影响不大,一般不必治疗。频发早搏,尤其是在心脏病基础上可能演变为重心律紊乱,或可能导致心绞痛与心力衰竭的甚至可能会对生命造成危险的,应注意治疗。
对可治可不治的早搏,既要让患者放下不必要的思想包袱,又不能忽视潜在的风险,医生应正确判断早搏风险,帮助患者做出恰当选择。如果患者较年轻,心脏状态好,即使早搏次数较多,也可以先不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如果有遗传性心律失常导致死亡家族史,或早搏伴晕厥和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等情况,可能24小时早搏仅几千次,也需要进行治疗。
可以缓解早搏的药物虽很多,但缺乏令人满意的药物。主要有美托洛尔、异搏定、慢心律、乙胺碘呋酮等,这些药物的药性多较剧烈,而且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用药的规律和剂量都不尽相同,所以,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性早搏,患者无法忍耐,影响生活质量或者产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者,可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室性早搏。
射频治疗是将电极导管从股动静脉途径送入心脏,找到早搏的起源部位和经过途径,再通过导管释放射频电流加热相应部位心肌,损毁引起早搏的异常起源点或其传导途径,从而消除早搏,部分患者可获根治,可避免长期用药的不便和毒副作用。射频消融治疗不适用于相对非频发的无症状性室性早搏。
不频发、症状不明显的早搏患者绝不建议进行射频消融;早搏症状明显,24小时心电图记录早搏次数超过心跳总次数的10%,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消融治疗成功率较高者,医生可推荐消融台疗;介于二者之间可做可不做者,在治疗的效益和风险上,医生应作出正确判断,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清治疗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