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基础孙艳玲主任室上性早搏那些事

专家简介

孙艳玲,医院心内科主任,洛阳市第六届学术技术带头人,洛阳市三八红旗手,洛阳市百家名医,洛阳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心衰分会青年委员,海医会中国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心血管预防与康复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反搏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会员,海医会河南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委员,洛阳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委员会秘书。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曾进修医院心内科及医院急重症中心,擅长急性心肌梗死、恶心心律失常、急性肺栓塞、高血压急症、急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的救治。目前在中西结合心血管预防和康复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目前大家对于室上性早搏的治疗,有些“度”上的争议,过犹或未及都不是可取之处,皇帝内经云“上工治未病”,我们对于室上性早搏若预防做好了,岂不是既减少了争议又体现了我们的大医精神。

一、室上性早搏的危险评估尤其重要。

室上性早搏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功能性早搏多见于健康人,常因过劳、精神紧张、消化不良、情绪激动或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因素引起,往往因运动或心率加快而早搏消失。器质性早搏的危害一般会以某些疾病引起的,常见于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洋地黄等某些药物中毒、急性感染等,早搏常在运动或心率加快时增多。

对于室上性早搏进行危险评估尤其重要,功能性早搏生活方式调整即可治疗。对于有频发室上性早博,可考虑进行持续心电图监测及时发现房颤,对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同时行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心脏结构变化,同时监测甲状腺功能和电解质、心肌酶谱等以找到原发病,进而治疗。

二、室上性早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降压药物还有增加电解质异常增加心律失常风险,故高血压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1、当出现室上性早搏及房颤时,应考虑到可能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一种表现。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非常重要但又非常麻烦。发现高血压并予以控制可明显降低卒中和血栓栓塞的风险,也避免了因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

2、高血压多合并无症状性房颤,所以应考虑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机会性筛查以发现潜在的房颤。

3、高血压患者有提示心律失常疾病的症状,应该记录心律失常及其类型对于心律失常的充分治疗至关重要。

4、高血压患者易发生窦房结和房室结传导延迟,尤其是左心室肥厚患者,房颤和心原性猝死风险增加。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的高血压患者尤其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心血管风险增加。

三、室上性早搏与心理疾病密不可分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心律失常的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常常合并心理疾病。持续的紧张工作可促使早搏的发生率显著增加,通过心电监测可发现持续的紧张使早搏的发生率增加2倍以上,其中60%为室上性早搏。

焦虑和抑郁显著增加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美国杜克大学的Walkins等研究发现恐怖性焦虑量表测得高分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显著上升。研究同样表明愤怒、惊恐发作和极度劳累能促发室速和休克。

有研究发现阵发房颤患者的发作与患者年龄和性别不相关,而是与紧张和高度神经质密切相关;在另一组阵发性房颤中,研究发现严重的焦虑是其主要促发因素,其中广场恐惧症促发房颤的发生率达到29.5%;此外,Framingham研究发现愤怒和敌意也是促使发生阵发性房颤的重要原因。

总之,很多心理因素与心律失常息息相关。近年来,很多心血管前辈竭力倡导对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双心(心脏和心理)治疗。同样,在笔者看来,对于很多室上性早搏患者来说,心理疾病是重要病因。

四、室上性早搏与生活方式调整至关重要

大多数室上性早博患者,尤其是当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厚时,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限制饮酒和咖啡因摄入)和优化血压来管理。理想血压、理想胆固醇、理想血糖、规律锻炼身体、健康饮食、体重正常、不吸烟、限制饮酒。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气功,起床或睡前按摩等。

总之,多数室上性早搏的预防与治疗,个人比较认同欧洲心律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委员会工作组共同制定的高血压和心律失常诊治共识,仅需改变生活方式和管好血压,室上性早搏的治疗可能就这么简单。

↓↓↓







































白癜风的症状有那些
白颠疯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zl/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