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第一部分
译文讲解: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他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的存在。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假如各位在做梦时,能知道自己在做梦,那么在梦中的你还会怕吗?你看到狮子会骑上去,你看到大海会飘过去;你是个乞丐,你不会太忧伤,你觉得好玩;你是个大富翁,你不会太高兴,因为你知道这是梦。然而所谓“凡夫”者,就是因为对生命本质不了解,生命如梦,但你不了解,你就会痛苦、会轮回、会烦恼。而一旦了解它的真相是个梦,那才能心无挂碍、无恐怖。心经的整个修行过程,就是直接指向一个目标,刺透生命的梦想,了解生命的真相。“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菠萝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苦,是众生的根本问题,
三苦,八苦,无量诸苦。
而更大范围来讲,
离开了分段生死苦,还有变异生死苦,
去掉了见思惑,还有尘沙惑,无明惑未破,
三贤十圣住果报,
唯佛才可称进入常乐我净之大涅槃。
故尔,这一句“度一切苦厄”含义甚深。
怎么样来“度一切苦厄”呢?
菩萨也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法:
唯有用甚深的般若智慧,
来照见五蕴皆空,方能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第二部分
译文讲解:舍利子啊!肉体以及一切的物质现象,不是真实的存在,不外乎是因缘相互依存的生灭关系,所以物质和空并无差别;而空和物质二者在本质上也没有不同,因此空不异於物质。有人认為空是没有,物质是有,而菩萨以般若智慧观照彻见到:物质就是空,空就是物质,犹如水和水波的关系,二者既是各别的,也是一体的。感受,思想,意志,心识,同样也是如此。舍利子啊!这五种集聚的要素,从它缘起性空的本质来说,它既没有生起或灭失,也没有所谓污垢或清净,更不会增多或减少。所以,在缘起性空的本质上,物质,感受,思想,意志,心识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空。打个比喻:我们看天空中的云彩,在风的吹动下,变现出种种形状,而我们将这种种形状联想比喻成别的事物,并由此产生爱憎喜恶等等情;这就是色,即色相。而其实,云只是云,变成种种样子,它依然是云,由此产生的情绪都是我们自己附加的。现象上有五蕴,可本质上都是空,色即是空,万法皆空,空,才是万法的真相。"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经·第三部分
译文讲解:不经由佛教导而独自开悟的缘觉圣者,因观照十二因缘而了悟,但菩萨以般若智慧照见十二因缘是缘起性空的,所以不论是导致生死轮回的主因无明;或是灭尽无明,甚至於生,老,病,死,或是因灭尽无明而脱离甚至於生老病死,也都不是实体的存在。亲自听闻佛说法而证悟得声闻圣者,因观照四谛而了悟,但菩萨以般若智慧见苦,灭苦而解脱,四谛是缘起性空的,不是实体的存在。菩萨所证得的境界中,既不存有能证悟得般若智慧,也不存有所证得的境界。因为菩萨彻见一切是缘起性空的,一切是不可得的,心不执着于一切。使自己及众生开悟的菩萨,以修行至生死彼岸的般若智慧,而通达空得真理,心中没有一丝牵挂烦恼;因而不恐惧生死,远离一切错误,不合理的思想,行为,妄想等等,达到寂灭无为的最高境界。从“是故空中无色”到“究竟涅槃”,把十二处,十八界将以铺开来,身心内外,这世界,这物质,这精神,统统都是如此。由此明证声闻境界,缘觉境界,佛境界。菩萨普度众生时无畏地进入生死,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视三界如梦幻泡影,而自在地度一切众生。最后究竟涅槃,成就佛果。般若,为成佛之母,般若,是一切佛法之总持。《心经》本身是菩萨在修证时的见地智慧。故尔,从现在我们念诵、体会、到实修,《心经》都将是我们随身携带的指导经典!"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心经·第四部分
译文讲解: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佛,都是由于般若智慧,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佛。般若智慧是具有不可思议力量的密咒,是可破除一切愚痴黑暗的密咒,是至上的密咒,是可达成涅磐妙果无与伦比的密咒。它能去除一切的痛苦,灾厄,是真实不变的真议。因此,宣说般若智慧的密咒如下:去!去!去到生死的彼岸!与众生一起去到生死的彼岸!愿迅速同证正觉,获得大成就!站在“诸法空相”的角度,一切都非实在的有,哪里还有什么疾病、烦恼和痛苦呢?烦恼与痛苦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眼光太短浅,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只看到一个事物的表象,所以就困在里面走不出来。如果开悟了,了解到实相,烦恼则会迅速解脱。正所谓“聚则成形,散则为空”。只有知空,才能心无挂碍。《心经》微言大义,其蕴含的道理非常深,一言以蔽之:诸法空相,色空不二,能度一切苦厄!那么现在,你对《心经》理解透彻了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