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治疗选择哪种办法好看完本文你就明白了

每年的6月6日是我国的房颤日。关于房颤的话题最近又掀起了热潮。

什么是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我们正常的心脏跳动是60-次/分,并且是有节律的跳动。而发生心房颤动时,心房不再规律的搏动,而是变成了颤动,每分钟-次。

虽然由于房室结的保护作用,这些激动不会全部传达到心室,但心室率(心率)仍然可以达到-次/分,比正常的窦性心率要快,而且节律也不整齐。患者会自我感觉到心慌、心悸、脉搏不整齐等不舒服。

据估计年全球房颤患病人数约万。预计到年,中国房颤患者男性万、女性万。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一生中可能有四分之一的概率会患上房颤。

房颤类型

通常来说,心房颤动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是指一次发作持续时间仅为几分钟或几个小时;持续性房颤是指,发作持续七天或以上,每分钟都在颤;永久性房颤是指,房颤持续好多年了,再也好不了了,或者好的可能性不大了。

房颤危害

可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心衰风险增加3倍,痴呆和死亡风险增加2倍,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和个人造成巨大经济负担。

脑卒中患者中约五分之一是由房颤导致的。房颤患者,由于心房不能规律的收缩舒张,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容易凝固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可栓塞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其中栓塞在脑血管的概率最大,危害也最大,可导致脑卒中甚至猝死。

药物治疗

吃药不可以治愈房颤,只可以减少房颤发作。但这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存在非常大的副作用。目前,通过药物来治疗房颤的总体趋向是否定。对于发作频繁的病人,可以短期应用药物治疗,但长期使用对患者没有太大的益处。

阿司匹林用得多,但却没有真正意义

在我国房颤患者当中,有将近70%的人应用阿司匹林。这是常见的错误。阿司匹林,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合而抑制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应用于冠状动脉、颈动脉、肾动脉等引起的疾病,对于房颤的作用有限。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引起血栓的主要原因是,左心房血流缓慢,从而容易长血栓。就是说,阿司匹林针对的是冠心病引发的血栓,对于房颤没有意义。

胺碘酮用得最多、最过分,但却最不重要

胺碘酮属于抗心律失常类药物。这类药物只能短期减少一部分房颤的发作,但是长期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却很大。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恶心、呕吐、便秘、腹胀、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头昏等等。针对发作不频繁的患者,一年发作几次,完全没必要吃一个副作用远远大于好处的药物。

普萘洛尔、钙阻滞剂只能起到暂时效果

房颤发作时,有的患者会感觉心跳很快很难受。这时,可以应用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减慢心跳,减慢心房到心室的传导,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钙阻滞剂(如异搏定)。患者可以在心跳特别快时,吃上一两片,半小时过后可能就不会那么难受了,这个是比较常用的。

这类药物的副用作很小,但缺点是只能让心跳变慢,减轻一部分心跳过快的症状,却不能阻止房颤的发作,对心跳节律乱也有没有用。

华法林比较重要

抗凝药,如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机制使得血液不凝。这样的话,减少心脏里面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少了,也就减少了血栓脱落,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抗凝药最大的副作用是出血,如脑出血、脊髓或其他关键部位的出血。脑出血的发生率是0.3%-0.5%。然而,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却是3%-5%。相比而言,抗凝药引发出血的风险要远远低于房颤血栓栓塞的风险,所以,我们主张多数的房颤患者需要抗凝治疗。

服用华法林必须要定期监测,因为药量少了没有用,药量大了容易出血,必须要吃得正好。如果定期监测维持在最佳状态,华法林的益处要远远大于坏处。

在中国,真正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占应服用患者的5%,出现这样的结果,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医生的建议不够积极,害怕出血的风险;二是患者怕麻烦,因为应用医院抽血化验。

但由于华法林的重要意义,建议患者,只要医生说需要吃华法林,还是尽量服用,因为华法林是最重要的。

电复律疗法

心脏电复律术是在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使之转为窦性心律的方法。最早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故亦称心脏电除颤。

缺点:这个只是针对少数病人,例如第一次出现持续性房颤,或者房颤症状非常严重,持续发作几天或二三十个小时。同时,电复律并不能真正解决患者的问题,90%的病人,一年之内还会回到持续性房颤。所以,单纯的电复律只是暂时解决了问题,而并没有长期治愈房颤。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类似常见的冠脉装支架。从大腿根部的股静脉穿刺,将导管放到心脏里面;然后,再通过放电,将房颤起源的心脏结构消融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房颤治愈。

适宜人群:阵发性房颤的患者,经常发作症状很严重,患者感觉很难受,吃药效果不好或不愿意吃药,这些病人最适合做导管射频消融。其次,持续性房颤患者,发作时间不太长,几个月或一两年,这类患者做导管消融的成功率也比较高。

阵发性房颤患者单次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约70%,持续性或持久性房颤患者单次手术成功率约60%,第二次或第三次手术后累计成功率可达90%。

缺点:目前房颤的消融技术有限,很多病人需要做两次。个别患者二次手术仍没有成功,还要再做第三次、第四次,甚至第五次。

专家:抗凝治疗最重要,治愈需导管射频消融

因心脏穿孔或其他并发症,导管射频消融的死亡率为1‰。然而,大家所熟知的冠心病支架治疗的死亡率为2‰,也就是说比做支架还要安全。

然而,房颤患者不吃药不治疗,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却为30‰-50‰;而如果吃上抗凝药,每年脑出血的概率为3‰-5‰。同样,导管射频消融的总体危险性,比不吃药或吃抗凝药要小很多。

所以,总体来说,导管消融是相对安全的。

更多资讯请







































白癜风专家咨询在线网
得了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zl/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