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95后用他们的身体,救了12人协和

海都记者陈燕燕文/图通讯员沈悦

8月2日,一个19岁小伙在南平车祸去世,

家人含泪捐出他的心脏、两个肾脏、

一对角膜、一个肝脏,

遗体也捐给了福建中医药大学,供教学使用,

让他的生命得到另一种延续。

同一天,一个21岁姑娘因脑胶质瘤在厦门去世,

养父母也捐出了她的心脏、两个肾脏、

一对角膜、一个肝脏。

目前,这些脏器都已移植成功,

挽救了12个病人。

网络图

这两个年轻人在同一天去世,他们的心脏都医院,分别移植给54岁的福州冠心病患者黄先生、15岁的平潭少年小秋(化名),他们获得了新生。为此,20多个医护人员连续奋战35个多小时。尽管累,但医生们很振奋:从年起,中国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唯一的合法来源后,心源一直紧缺,能在一天内为两个病人换心,实在很幸运。

一天奔波三地,两次换心成功

昨日,该院党委书记、心外科主任陈良万说,1日晚6时,他们突然接到通知,称南平有个小伙要捐心,多个医生兵分两路,一路赶赴南平取心,一路进行移植准备。

当晚6时,廖东山、方冠华医生驱车狂奔,仅2个半小时就赶到南平。当时,小伙已脑死亡4天,家属已签字同意捐赠,但仍期待他好转。医生们不敢离开,守到次日9时许,小伙血压骤降,家属才如约捐心。医生紧急用药,将小伙的血压维持到正常标准,仅花6分钟,就取下小伙的心,灌上特殊心脏保存液,装进特制小冰箱,火速往回赶。

网络图

放在冰桶里的心脏,缺血不能超过6小时,时间紧迫!医院。不料,救护车刚到闽清,他们又接到通知,厦门有个姑娘要捐心。他们来不及吃午饭,医院,立即赶赴厦门。当晚,他们再次取心回到福州,已是23时。

2日12时,医院,另一组医护人员在陈书记的带领下,仅花4个多小时,就为黄先生换上了小伙的心脏,但心脏有点跳不动。陈书记推断,小伙的心脏曾严重缺氧,再撑下去,黄先生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他只得使出救命神器ECMO,也就是人工心肺,暂时代替黄先生的心、肺功能。50小时后,黄先生的心脏才有力地跳动了,他慢慢苏醒,医生才撤除ECMO。当晚23时,第二颗心取回,医生们又开始第二台手术,直到3日凌晨5时许,小秋也换上了厦门姑娘的心脏。

8月1日18时

南平传来消息“有心源了!”

8月1日18时30分

医院A组医生急奔南平取心

8月1日21时

A组医生抵达南平

8月2日9时30分

南平取心结束

8月2日12时30分

A组医生回到福州,B组医生进手术室换心

8月2日17时30分

第一台移植手术完成

8月2日13时

A组医生急奔厦门取心

8月2日16时

A组医生抵达厦门

8月2日19时

厦门取心结束

8月2日23时

A组医生回到福州,B组医生进手术室换心

8月3日5时30分

第二台移植手术完成

时隔12年,少年二次“开心”

昨日,黄先生和小秋住在同一个病房,他们已能下床活动,明日就可出院。如果“呵护”得好,“救命心”至少可存活30年。

小秋的妈妈很高兴,她说,小秋刚考上高中,康复后刚好赶得及开学。这是小秋第二次做“开心”手术。妈妈说,他一出生就常感冒,一咳嗽嘴唇就发紫,3个月大时,医生惊讶地发现,小秋的心脏异于常人,属于“异位心”:左右心室、心房长反了,连血管也长反了。彩超检查也显示,他的心脏有多种先天畸形:先心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等。小秋三岁时,陈书记为他“开心”,做了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此后,小秋和正常小孩一样,可以学习、运动,但近三年,小秋个头长到了1.5米,体重只有38公斤,他常觉得累,心悸、胸闷、腹胀,双脚浮肿,最多只能撑半年,换心是唯一的活路。

陈良万教授给小秋检查,发现他恢复得不错

从医30年,陈书记第一次给“异位心”的病人换心,这在国内也是首例,没有相关文献可参考。常规的手术连接方式,很容易导致血管受压,影响效果。幸好,陈书记跟踪小秋的病情12年,他根据经验,精心设计了一套手术方案。2日23时,他再次给小秋“开心”,发现情况比预期的还要复杂:因为是第二次手术,心脏和四周组织器官粘连,给手术带来不少麻烦。他只花了5个多小时,就给小秋换了心。

网络图

朴实农家,主动捐出爱子遗体

按国际惯例,捐献者和受捐者要遵守“双盲原则”,即双方不应见面,且互相不知道对方的确切信息。昨日,记者独家联系到两位福建器官捐献协调员,他们透露,捐心的小伙是外省人,仅19岁,在南平打工,7月底,他出了车祸,在老家种田的父母、姐妹都赶到南平,医生宣布小伙脑死亡后,他的家人主动提出捐献遗体,除了捐心脏、肾脏、角膜、肝脏,遗体还捐给福建中医药大学,供教学使用。他们含泪说,曾在电视上看过别人捐献遗体,觉得很感动,才决定这么做,“只要对别人有用的,全部用来救人!”

网络图

当时,一个医生亲戚提醒小伙的父母,给小伙戴个冰帽,可能还有救,为此,在医生赶到南平取心时,小伙的家人央求医生再等一晚,让他们再尽力抢救一回。2日,小伙撑不住了,家人如约捐赠了遗体。

器官捐赠协调员林钦说,另一个捐心的女孩是福建人,仅21岁,在厦门打工,得了脑胶质瘤去世。女孩从小被遗弃,被养父母收留,此次,养父母忍痛捐赠了唯一的养女的心脏、肝脏、肾脏、眼角膜。

福建供体紧缺,近半病人心衰而亡

在福建,医院是全国首批指定具备心脏移植资质的中心,几乎所有需要换心的病人,都会被推荐到该院。近一年,有40多位病人在该院等待换心,只有一半等到了心脏,且大多是跨省换心,另一半等不到供体的,都心衰而亡。

网络图

陈书记说,年,该院做了第一例换心手术,病人至今还活着,经验和技术院方有自信,但供体很难找。心脏移植是和时间赛跑,心脏停跳3—4分钟内必须取心,用特殊的心脏保存液保存;而大部分心脏停跳超过6小时,重新起跳就难了,因此,如果本省有供体是最便捷的。但福建供源严重不足,过半的病人只能跨省换心,路途遥远,难度大增。

他分析,福建心源紧缺,原因很多: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家属希望逝者能完整、体面地离开,不愿捐赠;捐献的基本原则是自愿、无偿,即使是一个表亲不同意,捐赠都无法进行,如果家属提出一些交换条件,捐献也必须终止;一些家属纠结捐或不捐,熬到患者脑死亡,家属就放弃了治疗,医院缺乏保护供源的经验,没有继续调理,器官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达不到移植器官的标准,一些原本可以救命的器官就被浪费了。

器官移植,是一场生命的接力。

希望更多人了解器官捐赠,

希望医疗保障与服务体制进一步完善,

让更多垂危的生命得到救助!

海峡都市报社新媒体生活部出品值班编辑:施烁

◆东街口、闽侯冰雹!乌山10级大风!气温秒降11.5℃!福州人注意:未来三天还有暴雨……

◆首次全曝光!福州要建12个新公园啦,个个颜值爆表!春节前就能去玩!

◆可怕!她才5岁!差点被切了卵巢,原因竟是……这东西6岁以下不能玩!

◆驾考新规来了,10月1日起实施!难度大升级,福建还没学车的恐怕要哭!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有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zl/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