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的感觉
早搏是提前的心脏跳动,因此患者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心脏跳动不规则,很多患者的描述是“心脏突然跳得重了一下”、“心脏少跳了一下”、“心脏连着跳了两下”等。早搏感觉的严重程度往往与患者主观敏感性、病程长短、早搏数量等有关,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关键。
勿谈
早搏“色变”
早搏在正常人中十分常见,如果用心电图对正常人作24小时的连续观察,可能记录到早搏的人会达到70%~80%,故切勿谈早搏色变,不是所有的早搏都是病理性的,也就是说,很多早搏不能理解为老百姓口中的“病”。情绪紧张、激动、焦虑,吸烟过多,大量饮酒、喝浓茶,更年期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所以,对于偶尔一次的早搏大可不必过度在意。
临床上医生常常将早搏分为病理性和功能性的,大部分早搏为功能性的,而功能性早搏往往是生理性的,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背景,无诱发其他心律失常的潜在可能性,属良性范畴。它本身对身体不会构成威胁,所以原则上无须治疗。
本文转载自年9月29日上海市医学会“健康方向盘”系列科普活动——“世界心脏病”发放的《世界心脏病日科普手册》,该手册由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负责编撰。
年6月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增加。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总体上看,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万,冠心病万,心力衰竭万,肺原性心脏病万,风湿性心脏病万,先天性心脏病万,高血压2.7亿。
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特别是农村地区,近几年来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而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4年至今,其年均增速远高于GDP增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