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气候干燥,身上总带着静电。头发越梳越乱,脱衣服的时候,总是噼啪作响,碰到东西的时候,甚至是与他人接触的时候,都会冷不丁被电一下。
简直怀疑自己其实就是一只皮卡丘吧?不过皮卡丘也不是时时刻刻在放电啊!
生活中常见的静电对人体有害吗?
该如何去除这恼人的静电呢?
别急,往下看,小坊来教你
人体静电是怎么产生的?
人体静电是由于人身体上的衣物等相互摩擦产生的附着于人体上的静电。
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可以起电,甚至干燥的空气与衣物摩擦也能起电。这些摩擦产生的电会在导电物体上迅速流失,而在不导电的绝缘体上,比如化纤、毛织物等绝缘体上则不会流失,就会形成静电。
到静电逐渐聚集起来,当达到一定电压时,就会产生放电现象……噼里啪啦了。
为什么冬天静电尤为明显?
相比于冬天,其他三个季节的雨水比较多,因此湿度比较大。即使人体有静电也会通过湿润的空气传导入地下,所以静电表现的不明显。
而冬天空气干燥,衣质材料中又多有不导电的化纤材料,所以容易有静电。
静电的危害
如果你觉得静电不会触电,只是给生活增加了一点不便而已,那就太小看它了。其实静电对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持久的静电影响
持久的静电可使血液中的碱性升高,血清中钙含量减少,尿中钙排泄量增加。这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血钙水平低的老年人,需钙量多的孕妇和乳母非常不利。
静电过多的影响
过多的静电在人体内堆积,还会影响中枢神经,从而导致血液酸碱度和机体氧特性的改变,影响机体的生理平衡,使人出现头晕、头痛、烦躁、失眠、食欲不振、精神恍惚等症状。
静电还能引发这样的问题
①一些冬季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也与静电有关。静电会干扰人体血液循环、免疫和神经系统,影响各脏器(特别是心脏)的正常工作,有可能引起心率异常和心脏早搏。
②静电能吸附大量尘埃,而尘埃易携带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吸入人体后会影响健康。
因此,身上有静电时要想办法去除,平时生活中也要有意识的预防。
对付静电,“防”、“放”结合
防电措施
1.尽量选用纯棉制品作为家居饰物的面料,避免使用化纤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防止摩擦起电。
对于老人、小孩、静电敏感者、查不出病因的心脏病人、神经衰弱和精神病患者等,建议在冬季不要穿化纤质地的内衣裤,尽量穿柔软的棉织或丝织内衣、内裤,调节皮肤和内衣之间的微气候环境,减少静电生成。
2.尽可能远离诸如电脑、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电器,以防止感应起电。电视机不应摆放在卧室内。人们看电视时要打开窗户,与电视机保持2~3米距离。长时间用电脑、电视,要适当到户外活动。
3.洗衣服时应使用防静电的洗涤剂。
4.室内空气湿度低于30%时,极易因摩擦产生静电,若将湿度提高到45%,静电就难产生了。因此,干燥天气出现时,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拖地、勤洒些水,或者室内饲养观赏鱼和放些盆栽花草,有条件的还可以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的湿度,保持空气湿度在50%左右为宜。
5.使用保湿性能好的护肤品。
6.蔬菜、水果、酸奶等碱性食品,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以减轻静电影响。
可适当增加含维生素C、A、E的摄取,如胡萝卜、卷心菜、西红柿以及香蕉、苹果、猕猴桃等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水果,带鱼、甲鱼可增加皮肤的弹性和保湿性,具有良好的除静电功能。
7.洗澡、勤换衣服能有效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和带电尘埃。
放电措施
1.看电视或用电脑后要及时清洗双手和面部,让皮肤表面上的静电荷在水中释放掉。
2.赤足有利于体表积聚的静电释放,因此不要放过一切可以赤足的机会。
3.脱衣服之后,用手轻轻摸一下墙壁,在触摸门把手、水龙头等电导体之前用手摸一下墙壁。
4.也可先用指甲接触导体或两手先搓一搓,触摸湿毛巾之类物品,使身体所积蓄的静电迅速释放出体外,以减少和避免静电荷对人体健康的伤害。
5.梳头前,先将梳子在水里蘸一下,或先喷湿头发再梳,都是消除静电的直接措施。另外建议使用木质或者角质的梳子。
6.手摸某些体积或表面积较大的导电物体。例如:汽车外壳、防盗门、铁皮柜、电冰箱、洗衣机、自行车、暖气片、自来水管、水、潮湿的树木和地面等,当您预感到身上可能带电(如刚下汽车或刚脱去大衣),只需摸一摸它们,就可以在没有任何不适感的情况下将静电放掉。
7.旅游鞋容易使身上的静电积蓄。旅游鞋的底一般都是绝缘的,身体上的静电无法由脚底排除而积蓄。因此,容易产生静电的人尽量不要穿旅游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