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P波诊断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m.39.net/pf/a_4892460.html

“形式反映内容,而被内容所决定。有时相同的内容可表现出不同的形式,相同的形式中却可以蕴藏着完全不同的内容”

----心电图P波诊断学Tips1:理解心电图波形必须掌握的三个关键点:①激动起源的位置;②激动扩布传递的过程;③被激动心肌的反应性。Tips2:当发现P波形态不同于常见表现时,分析P波就涉及三方面:①P波起源于何处(窦房结、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②P波的激动扩布(通过心房内哪一条径路、各径路之间协调性有无不平衡);③心房肌的反应性如何。感觉上面两个Tips能完全理解并应用到分析中,便是要无敌的节奏。一、先看解剖吧整体观:心脏呈倒立圆锥形,心底部朝向右后上方,心尖部朝向左前下方。心脏长轴(贯穿于心底心尖的假想线)和正中线约成角45°。心脏前面的右上部大部分是右心房(左心耳只是一小部分);心尖部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底部主要由左心房和小部分右心房组成;近心底有横行的冠状沟,绕心脏一周,是心房心室分隔的标志;左右心房分隔的标志是上下腔静脉和右侧肺静脉之间的沟。心脏在四个体位下的视图右心房:(简单猪心解剖)右心房位于心脏的最右侧部分。大概右前斜30°的视角右心房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固有心房;后部位薄壁部分,分为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前后两部分的分界是界沟。界沟在右心缘表面,系自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到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一条浅沟,同时在右心房内面与界沟对应的肌肉隆起为界嵴(有后结间束通行)。界嵴向前发出许多平行的隆起部分叫梳状肌。右心房后部为腔静脉窦,上有上腔静脉入口,下有下腔静脉入口。下腔静脉前缘有胚胎期残留的半月形下腔静脉瓣(欧氏瓣,也是三尖瓣峡部消融的难点)。此瓣和界嵴末端相连并向内延伸至卵圆窝缘。下腔静脉口和右房室口之间有冠状窦口,其开口下方也有一个小的半月状瓣膜(冠状窦瓣)。在冠状窦口前缘、Todaro腱和三尖瓣隔侧附着区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区,称为Koch三角(其顶点是房室结的位置)。右心房内侧壁是房间隔,其上有卵圆窝、Koch三角和主动脉隆凸(房间隔穿刺不能太偏前上,容易入主动脉)。卵圆窝位于右心房内侧壁的后部、房间隔的下1/3处。左心房:(一般买回来的猪心,左心房都被切掉了,就留个左心耳,就不展示了)左心房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是心腔的最后部分,位置也较其他心腔高。左心房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为左心耳;后部腔大壁滑,有4条肺静脉开口)。左心房由肺静脉样组织和肌性部分组成,前者与肺静脉相连,后者即为左心耳。肺静脉口无静脉瓣,但是左心房壁肌性组织延伸到肺静脉根部1-2cm,似袖套样包绕住肺静脉,有部分括约肌样作用,有利于减少心房收缩时血液流向肺静脉内。左房后壁邻近脊柱,故有时杂音可向背部传导。心房内传导系统——结间束和房间束结间束:结间束的电生理特性:传导速度较心房肌快,并具有潜在的自律性。实验证实,切断或损伤结间束可引起房内传导延迟,P波增宽,P波外形、方向、振幅发生变化。前结间束:最短。发出①Bachmann束②下降支(进入房间隔前方,然后下行)中结间束:绕上腔右后方,沿上腔静脉后壁,紧靠房间隔右侧下行,在卵圆孔前方与前结间束下降支合并。后结间束:沿界嵴下行和下腔静脉瓣(欧式瓣)走形,再越过冠状窦口上方到达房室结后缘上方,然后急转向下进入房室结后缘,此束最长。窦房结下传的主要通路:前结间束;次要通路:中后结间束;同时后结间束是逆行传导的重要径路。房间束:上房间束:又称Bachmann束。这是右心房向左心房体部和左心耳的重要房间传导。Bachmann束是左心房异位心律逆行传导的优先径路。下房间束:三条结间束进入房间隔的左侧面,继而进入左心房肌肉。计算机辅助多点标测系统对人全心房外膜标测发现:窦性冲动在心房上部经Bachmann束进入左心耳,在房间隔下部传导至左房后下方,上下冲动传至左肺下静脉附近融合完成一次左房激动。二、心房除极向量心电图(electrocardiagram,ECG)和心向量图(vectorcardiogram,VCG)反映同一心脏电活动的不同形式。ECG是三维立体向量环两次投影的结果。(额面:P环逆钟向运行;右侧面:P环顺钟向运行;横面:P环逆钟向运行)通常,正常窦性P波的额面电轴在+15°~+75°。但是注意窦性P波电轴的变化范围可在+°~-60°。三、显示P波具有重要价值的导联(主要介绍II导联、S5导联、心房导联和食管导联)1.II导联:一般情况下窦性P波电轴多在+60°左右,与II导联接近平行,故在II导联上直立明显。但考虑到窦性P波电轴的变化范围可在+°~-60°之间,所以II导联窦性P波不一定是直立的。2.S5导联:也称胸骨旁导联(Lewis-S5导联)。它以I导联方式进行记录,属于双极胸导联。探测电极(黄色)置于胸骨左或右缘第5肋间,参照电极(红色)置于胸骨切迹上方胸骨柄处。3.心房导联:即V1放在胸骨右缘第三肋间(比平时高一肋间),此时记录的P波方向恒定,振幅较高,形态较常规V1导联记录更为清晰(但是临床上很多人心电图V1导联在上抬1-2个肋间记录时,出现QRS波呈不完全右束支型,有点像Brugada形态改变,我身边发现有三位同学是这种改变)。4.食管导联:用E表示(心房波很明显)。食管调搏诱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四、心房复极波(Ta波)既往已经简单介绍了心房复极波。Ta波和P波电轴方向相反,反映P波的除极和复极是沿同一方向进行,即先除极的地方先复极。Ta波显现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P波增大,相应Ta波就明显。这也是运动负荷试验假阳性的原因之一。同时也解释了我实习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教我们:在测算ST段是否有偏移时,最好以J点后0.08s作为测定点(原来是为了排除Ta波的影响)。该部分内容特别强调,当分析ST段有压低时,必须要考虑到Ta波的影响,特别是PR较短的情况下。Ta波的改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Ta波改变建立在心房除极异常基础上,包括心房扩张、房内传导异常等。原发性Ta波改变与心房除极无关,提示心房复极和除极不一致,包括心房梗死、心包炎等。好吧,这一部分内容就作这么多笔记吧!太难了,慢慢消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yy/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