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容易复发的原因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它是由于供应心肌营养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痉挛狭窄或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从而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是典型的“气候病”,每年有两次患病高峰期,即每年的11——1月(秋冬季)和3——4月(冬春季)。调查表明,54%的冠心病患者、77%的心梗患者对天气变化很敏感。秋季因气温变化大,气温骤然降低,容易使人体机能失去平衡,全使心血管疾病患者本已狭窄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流减缓,血粘度增高,血量减少,引起动脉痉挛,从而昴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疾病。
突然降温使血管收缩或痉挛,心肌耗氧指数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使心肌缺氧;
寒冷还可以激发冠状动脉痉挛,斑块一旦脱落让血栓堵塞血管,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衰退,比如血管失去了弹性,血管出现粥样硬化,而冠心病患者本身就有血管硬化和狭窄的情况,所以气候的骤然变化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发作;
由于老年人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患上增加心脏负担的疾病,比如感冒、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预防冠心病复发的措施
措施一:保持充足的睡眠
初秋时节天气燥热,而且昼长夜短,人们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睡眠,而休息不好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诱因之一。由于天气热,晚间入睡较晚,早晨不宜过早起床,中午要适当休息,以补充睡眠。
初秋过后,温度变得适宜,要多补补觉,充足的睡眠也是保护心脏的重要措施。很多人天气凉快后,夜生活更加丰富,常常睡眠不足,这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严重者还有可能导致大脑萎缩,对心脏也会带来不小的影响,所以秋季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觉不低于6个半小时。
措施二:合理膳食也很重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秋冬进补,这是养生之道,现在人们的养生观念日益加强,知道秋季是进补的好季节,但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合理的进补才会让身体更加的健康,如果补的不好,还可能伤害到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秋季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可适当吃些高蛋白低脂食物,如鱼、虾、豆制品等,还可以多吃一些有调节血脂作用的食物或营养保健品,比如洋葱、纳豆等。因天气干燥,应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避免吸烟、饮酒。
措施三:不要暴饮暴食,注意减肥
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食物供给丰富,为迎接冬季,人全会储存能量,尤其是御寒的脂肪,稍不小心就会饮食过量,过剩的部分就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体重就会增加。所以,在保证合理营养的同时要适当控制饮食,避免大吃大喝,体重过分增加。对体重超重的患者在秋季更应该注意减肥。措施四:合理的运动
室外锻炼,能吸收更多新鲜氧气,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使肌体更迅速、更准确地调节好体温,适应秋季多变的气候;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抵御和杀死多种病菌病毒,还能使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肌体对食物中钙和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起到防治皮肤癌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适当锻炼十分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但是由于秋季早晚气温低,建议最好不要晨练,以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措施五:保持肠道的通畅
平时要注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积极治疗便秘;多喝水,最好在晚上睡前和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增加户外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老年人可以做一做提肛运动,每次30——50下为宜,以增加肛门周围肌肉的收缩力。措施六:保持心情舒畅
很多的老年人出于生活的琐事容易动怒。按照传统中医理论,五脏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因此,老年人在秋季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气温的下降,人的情绪会很容易变得低落、消沉,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脾气暴躁易引起身体其他方面器官的病症。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还要减少心理压力,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避免过度紧张、幸福、激动和忧郁等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刺激,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性格开朗、心情舒畅,这样可以保持身体健康。措施七:注意温差变化,随时添加衣服
夏末秋初,昼夜温差加大,气温下降明显,空气变得干燥,人体要进行机能调节以适应这种环境变化。比如人体若遇凉、冷刺激,不仅皮肤及皮下组织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血压增高,而且还很容易感冒,这些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如果这个时候冠心病患者再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那只会适得其反。因此,请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在这个季节,首先,一定不能嫌麻烦,要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措施八:重视室内通风
秋季要注意室内通风。由于秋季气温下降,不少人通过关门闭窗来保持室内温度,这样做可能使室内污染严重,造成上呼吸道疾患以及头痛、头晕、鼻窦不适、畏光、流涕、恶心和胸闷等症状。因此天冷也要多开窗通气,室内通风利于空气流通,增加空气流动,减少空气中的细菌、病毒,预防疾病,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通风的标准:即使气温比较低,也要保持每天开窗2次,每次10分钟以上。
秋季保健常见误区
误区一:“春捂秋冻”
常说的“春捂秋冻”中的“秋冻”是指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以增强身体御寒能力。所以“秋冻”的目的是锻炼身体的耐寒性。很多年轻朋友在秋季气温骤降时也不及时地添加衣物,认为“冻着就有好处”的观点是不对的。人体在气温急剧变化时抵抗力会减弱,很容易感染感冒等流行性疾病。另外“秋冻”不适用于老人、孩子等体质弱的人群。凡事皆有度,穿得太单薄和太厚实都不好。误区二:“贴秋膘”
营养专家提出,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古人,日常饮食已经可以保障我们摄入足够的脂肪、蛋白质和营养。而老传统里讲的“夏季之后,人们应该多吃肉类储备脂肪,以备过冬御寒之用”,已经不再适合当代人的饮食结构。所以,“贴秋膘”并不适合日常就吃得很好的当代人,如果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更加不能“贴秋膘”了。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