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小伙子突然爱吃肯德基
美国芭蕾舞蹈家克莱尔·西尔维亚四十多岁时接受了心脏和肺脏移植手术。心肺的捐赠者是一位名叫蒂姆的十八岁男孩,死于一场摩托车事故。心肺移植手术后,原本性格平和的西尔维亚开始变得非常冲动和富有攻击性,并且爱喝啤酒,吃本来并不喜欢的肯德基炸鸡块,此外,她对衣服的品位也发生了改变。术前她喜欢亮色,术后却开始喜欢冷色调。所有这些新的嗜好都与她心肺的捐赠者一致——蒂姆生前不仅富有攻击性,而且爱吃肯德基炸鸡块并喜欢冷色调的服装。案例二移植受害者心脏,梦到凶手逮嫌犯
一位八岁的美国小女孩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列入心脏移植等候者名单后,便等到一颗合适的捐赠心脏。这颗心脏的捐赠者是一名十岁的小女孩,不久前被人残忍地杀害。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这名八岁的小女孩开始噩梦连连,梦到自己被人谋杀。令人震惊的是,她对凶手的描述如此准确,美国警方靠她提供的“线索”,竟然一举抓获那名谋杀了十岁女孩的凶手。案例三同性恋变异性恋
一位二十七岁的女同性恋者在接受心脏移植前酷爱快餐,但在接受一位异性恋的素食主义者捐赠的心脏后,每次食用肉食就会感到阵阵的恶心。不仅如此,这位女同性恋者的性取向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不再喜欢女性,而是找了一位男朋友。案例四移植心脏令脑功能发生改变
一位七个月大的男婴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器官捐赠者是一位十六个月大的男婴,因故溺水身亡,该男婴生前大脑左半球患有轻度的脑性麻痹。接受器官捐赠的男婴术前脑部功能正常,但在术后大脑的同一侧却出现了与捐赠者同样的脑性麻痹。案例五成年男子笑如少女
一名四十七岁的男子移植了一名十四岁患有厌食症的女孩的心脏。此后,他表现出孩子一样的朝气,常常会像小女孩一样咯咯地笑,并且摄入饮食后会像患有厌食症患者一样感到恶心。案例六换心人杨孟勇
中国大陆也有过类似的案例。年4月26日,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播出了换心人杨孟勇的案例。哈尔滨人杨孟勇,年在哈尔滨医院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时年五十七岁,成为当时我国医学史上最年长的换心人。心脏供体是一名二十多岁男性脑死亡患者。出院后,老杨在性格、饮食、行为习惯等方面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性格方面,老杨术前性格比较温和,换心后变得急躁易怒。饮食方面,老杨的口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对小孩们爱吃的零食没有兴趣,术后却开始对零食上瘾。在行为习惯方面,曾经足不出户的老杨开始热爱跑步、跳绳等运动,一向沉闷的他变得生龙活虎。以前被子不叠,衣服乱扔,衣着不讲究,现在不仅衣服叠得整整齐齐,而且专找儿子的衣服穿,还频频照镜子梳头。----------统计数字表明,约有10%的换心人术后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供体的某些性格习惯及行为特征。对于这一现象,目前国内通常认为是心脏功能改善使然,国外一些研究者则提出,移植的心脏带有记忆功能。如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家加里·施瓦茨在对换心术案例进行研究后认为,捐赠器官的细胞能回想起以前身体所实施的指令,由于细胞囊括了人体整套基因材料,因而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必将从器官捐献者身上“继承”某些基因。其中一些基因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甚至是口味偏好。他还进一步提出,人体所有的主要器官都拥有某种“细胞记忆”功能,可随器官将记忆由供体转移到受体身上。医院的生理学家波尔·皮尔索尔也曾花费多年时间,研究因植入供体器官而导致性情发生改变的现象。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心脏里储存着大脑的信息。因此,心脏一旦植入受体体内,便开始作用于新的主人,改变他的性格和习惯。人类心脏并不像一个“血泵”那么简单,心脏是个很复杂的器官,有许多谜团还没有解开。获取更多心灵密码欢迎阅读
点击下图,查看图书详情
认识我们的心理,开启我们的智慧,做人生命运的主人!新书预售,正在进行……
包邮29.8元
4月2日发货
扫码下单传统文化百家说
还原真实的中国历史,复兴真正的中国文化
微店:世知东方书店
淘宝店铺:世知东方书店
京东店铺:世知东方图书专营店
直销-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