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心声

动态心电图是心内科临床床用的辅助检查,具有以下诊断意义:

①全面了解一天中心电生物周期变化;②心律失常的定性及定量;③检测心肌缺血,筛选高危患者心肌梗死后可能发生的心脏事件;④评定药物疗效;⑤随访起搏器功能。

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

(一)观测人体生物周期内的心电变化(几个基本概念):

1、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包括了窦性心搏、房性心搏、交界性心搏、室性心搏和起搏心搏。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12h及下午14h~22h的心率,夜间心率指22h~次日6h、12~14h的心率。最高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最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监测分钟(一般min)后得出的心率。2、长短间歇长间歇:一般将大于1.5s长的R-R间歇,统计为长间歇。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R-R间歇:见于下列情况:(1)早搏后代偿间歇;(2)房性早搏未下传;(3)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4)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5)窦性停搏;(6)房窦阻滞;(7)房室阻滞;(8)双束支阻滞;(9)起搏器夺获失败;(10)心室停搏等。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期:(1)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间期<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2)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onT现象室性早搏有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3.正常窦性心律:60~bpm。窦性心律变化范围:在剧烈活动中心率可达bpm左右,甚至达bpm;在安睡时可降至40~50bpm左右,甚至达35bpm。夜间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可出现P-P长间歇,青年人多见,但长间歇应小于2秒。

(二)心律失常的判读

窦房结功能低下应具备以下几点:①24h总心率<次;②最快窦性心率<90次/分;③最慢窦性心率<40次/分;④平均窦性心率<40~50次/分;⑤出现频发的窦性暂停、窦房阻滞;⑥如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或逸搏周期>2s者提示双结病变;⑦慢-快综合征。

室上性心律失常:

正常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多数为偶发,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下者不应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正常人室上性早搏≤次/24h或≤5次/h。

室性心律失常

在健康人群中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约在50%左右。发作频度随年龄而增加;一般以单源室早为多,不应有多源室早、连发或室速。器质性心脏病发生率高,其中复杂形式的百分率亦高。复杂形式的室早为:多源、成对、短阵室速。

正常人室性早搏≤次/24h,或≤5次/h。

超过正常次数只能说明心脏电活动异常,是否属于病理性应综合临床资料分析。

缓慢心律失常——R-R长周期

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早搏后超代偿;阻滞型房早或连续未下传的房速;窦房阻滞;窦性暂停;房室传导阻滞,或伴心室静止。

正常人群在夜间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比率约为2~8%,均为短暂的一度及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

(三)诊断缺血型ST改变的实际意义

计算机自动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是: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持续时间>1分钟,如原有ST段压低者,在原有基础上再压低≥1mm;发作间隔超过1分钟统计为2次。

无痛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有症状的心肌缺血为高,统计学发现,其发生率在冠心病中高达71~90%。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昼夜节律:高峰在上午6~12时;0~6时发生率最低。

有关动态心电图中ST断改变的意义:影响ST段改变的原因很多,因此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概念只适用于有明确冠心病的随访中;正确掌握ST段假阳性的附加形态标准——ST段降低突然发作,ST段降低时PR和ST段同向移位,或R和P波振幅同时增高或降低。突然的改变无意义,多因体位改变引起;动态改变有意义。假阳性者ST段压低的幅度相对小,且持续时间长,而临床有意义的ST段压低则幅度相对较深,而持续时间短。有关这方面的现象尚需做进一步的观测分析。

(四)起搏器功能的评估

holter对起搏信号、起搏间期直方图的分析,帮助我们了解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带动功能、频率范围。并能经常发现许多一般心电图记录不能发现的心律失常,包括自身心律失常和起搏器引起的及合并的心律失常,为恰当处理病人提供了依据。

(五)用DCG监测评定药物效果

有效的标准:阵发性室速完全消失;成对室早减少≥90%;单个室早减少≥50%。

恶化的标准:单个室早数目增加4倍;连续出现的室早(成对、成串)增加10倍;发生持续室速(异位搏动连续≥个,或发作时间>30秒)。

赞赏

长按







































甲氧胺福林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wh/2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