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可能是你“吃”出来的!
石头是怎么来的?地质学家说,是岩浆转变来的。神话传说中,是望夫的涂山氏女望出来的。医生说,也可能是你吃出来的……
5种吃法最招结石
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结石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南方部分地区发病率超过10%。
人体形成结石的原因很多,除了生活在炎热地区、运动过少、患某些疾病等因素外,不良饮食习惯也是重要成因之一。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易患结石的吃法。
1.喝水少、水质差
常见的肾结石,就与长时间喝水不足有关。
人体70%的成分是水,其代谢、排毒都需大量水分。饮水量太少,会增加血液浓度及肾脏负担,并导致尿液浓缩,易引起结石。
还有些地区的饮用水是硬水,晶体、钙含量较高,会使人体尿钙增高,形成结石。
.摄取过多高蛋白
例如经常吃肉太多甚至拿肉当主食的人。蛋白质在体内消化代谢后,就会增加尿液酸性,身体为平衡尿液酸碱度,会释放碱性的钙,钙与尿酸便会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结石。
成人每天需60~80克蛋白质,经常大吃大喝的人很容易超标。可多吃果蔬并相应减少肉类摄入。
3.吃太咸
如果摄入太多盐分,在体内的高盐分从尿液中排出时,也会相应增加钙排出量,使尿钙升高,易在尿液中与草酸结合形成结石。
平时烹饪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蒸煮代替煎炸。
菜出锅时再撒盐。
少吃咸菜、酱类等高盐食物。4.摄入过高嘌呤
嘌呤丰富的食物有海鲜食品、动物内脏等。嘌呤的代谢产物是尿酸,尿酸过高,可能形成尿酸结石。
吃嘌呤多的食物时最好别喝酒,应多喝些水增加嘌呤代谢、排出。
5.饮食中油水大
脂肪会阻碍尿酸代谢,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当水分摄入不足时,易产生结石。吃了油大的食物更要多喝水才能避免结石。
打破4个“吃出结石”的误区
近年来,有关“吃菠菜得结石”、“喝牛奶得结石”的报道屡见不鲜。体内的“小石头”真是这么吃出来的?专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误区1菠菜豆腐汤会导致结石错误认知菠菜等青菜含大量草酸,豆腐含钙丰富,人们觉得二者一起吃,会产生常见的草酸钙结石。专家辟谣菠菜豆腐在一起,的确会产生草酸钙,但其无法被人体吸收,也不会进入泌尿系统,而是随其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不会造成结石。同样的道理,奶茶中的草酸也不会导致结石。误区富含钙的食物会导致结石错误认知牛奶中的钙易与草酸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物,长期便成为结石。专家辟谣一般人或结石患者不需刻意回避含钙食物,形成结石的成分要在特定的尿液酸碱度下才会析出。相反,充足的钙会结合肠道中的草酸,形成不易被吸收的草酸钙,从而避免形成结石。建议成人每天喝毫升牛奶,既能保障当天所需的钙,又不必担心过多钙导致结石。误区3太多维生素C会导致结石错误认知维生素C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草酸,有人担心吃太多高维生素C含量的食物会增加尿中草酸浓度。专家辟谣研究证实,饮食中吃大量维生素C与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无关。除非依靠营养品等大量摄入,否则从饮食中获取的维生素C不足以成为结石病因。误区4喝啤酒能预防结石错误认知因啤酒中的酒精和水分有利尿作用,便有了这一说法。专家辟谣研究表明,酒精的利尿作用短期内可帮助排尿,但若喝太多,不断排尿反而让水分流失更快,更易产生结石。血压、血脂、血糖应该多长时间测1次?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然而,比高患病率更可怕的是多种慢病的低知晓率。
保持血糖、血脂、血压的正常,对一个人来说那是太重要了。但是如何才能知道这三项指标是否正常呢?那就需要我们定期去监控自己的血糖、血脂和血压。
因此,监控血糖、血脂、血压无论对健康人,还是对已经确诊的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多长时间监测一次呢?
血压
想要知晓自己的血压水平,就必须定期测量血压。建议家中备一个电子血压计,推荐购买经过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臂式的、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周期来监测自己的血压。
~~健康的成年人,建议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
~~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的患者,最好每个月测1~次血压。
~~肥胖、长期过量饮酒、吸烟、吃饭口味重、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是高血压的易感人群,应每半年测1次血压。
~~对于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更应该坚持定期监测血压。
~~血压控制稳定者每周选1~天,早晚各测量1次。
~~血压未得到控制、波动大,或服药不规律,应每天早晚各测1次。
测量血压要注意哪些?
1、首先我们要确保在测量血压前三十分钟内没有做剧烈的运动,没有吃饭、喝热茶、咖啡、抽烟。还要避免情绪波动,测量前晚确保有充足的睡眠。
、排空小便,放松精神,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
3、测量血压前,身体要坐正,双脚并拢,不要扭曲。也不要匍匐于血压器上。手臂平放,手心向上,上臂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位上,肌肉要放松。
4、在袖带充气与放气时,不要让胳膊使劲或者活动。
5、建议初次测量左、右上臂血压,以血压高的一侧作为血压测量的上肢。
6、当左、右上臂血压收缩压差值>0mmHg时,建议进行四肢血压测量。老年人及糖尿病或某些疾病患者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建议测量卧位或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测量应在卧位改为站立3分钟后进行。
血脂
想要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就应该定期检测血脂,一般建议:~~0岁以上的健康人应该每3-5年检查1次血脂。~~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应该每6个月检查1次血脂。重点对象包括①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②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③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④有皮肤黄色瘤者;
⑤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⑥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
~~正在吃降脂药的高脂血症患者,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
~~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4小时内检测血脂。
血糖
定期的血糖监测也是必须的,除了能及早发现血糖异常,早诊早治外,还能监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对于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医院进行糖尿病筛查(检查空腹血糖和糖耐量试验)。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1次。
~~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0岁,有糖尿病前期史,超重或肥胖,久坐不动,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患者等。
~~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以及血糖波动大的患者,每天需要测7个点的血糖,包括三餐前、三餐后小时,以及睡觉前。
~~对于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患者,就没必要测那么多次了,每1~周测1~日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小时血糖即可。
血糖仪测血糖要注意哪些?
1、试纸条保存不当。
、采血方法不当。
3、取血的部位残留酒精。
4、试纸条编码没有调试。
忽悠国人多年的18种病,别再瞎花钱乱治了很多时候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医学知识,不能自医,医院。但在医生看来,很多病听着挺吓人,其实不用治,都是瞎花钱!
秘密01:骨刺~~是人体的自我保护
大多数人一听到有“骨刺”就立即想到拔刺,欲把刺弄掉而后快。甚至常常会和“骨裂”联系到一起,担心是不是“骨裂”导致的细小“骨刺”?大家完全被“骨刺”的名字欺骗了,骨刺其实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医院骨伤三科主任医师张文财介绍,骨刺即骨质增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也不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而且大多数骨刺并不用治疗,要治的话就只能治引起骨刺的原发病——骨性关节炎,比如进行减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以及药物止痛等。
秘密0:慢性浅表性胃炎~~就是消化不良,绝大多数人都有
据调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达80%~90%。在医院,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会得到这么一个最轻级别的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医师很难见到“胃、十二指肠未见异常”的正常胃镜报告。所以,大多数人都有慢性浅表性胃炎。
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白杨介绍,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完全不需要治疗。如果饭后出现饱胀、消化不良时,吃点多酶片、多种益生菌即可缓解,并不需要担心。
秘密03:甲状腺结节~95%都是良性
另一个体检“高频”疾病就是——甲状腺结节。很多人体检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非常紧张,认为要马上治疗,非常担心变成“甲状腺癌”!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滕卫平介绍,之所以很多人都有甲状腺结节的问题,主要是因为B超技术的进步,连3毫米的结节都可以看到。
事实上,1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完全不必担心,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绝大多数是良性的,更不会变成“甲状腺癌”。大多数甲状腺癌是“惰性肿瘤”,即“它很懒,不爱转移,也不爱进展。”如果结节大小在1~4厘米,一定要定期做检查。
秘密04:心脏早博~~没症状不用治疗
心脏在正常跳动时,如果提前出现一些跳动,就像是演奏舞曲节奏乱了点,这种情况被称为“心脏早搏”。
很多人认为查出“心脏早搏”往往会和心脏病联系起来,认为要立即治疗。事实上,花了一大堆钱,治了一个本无需治疗的病。注意:心脏早搏本身不是病,多是心脏其他问题的伴随症状。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潘洪涛提醒,如果早搏是体检查出来的,患者没有任何感觉,也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情况不用治。即使要治,最好的治疗不是用药,而是应积极化解、疏导患者的焦虑情绪。建议这些人平时少喝浓茶、咖啡等饮品;正常作息,少熬夜。而如果心脏早搏症状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抗心律失常药对症治疗即可。
秘密05:痔疮~~熏洗坐浴
俗话说“十人九痔”,得了痔疮很难受,用熏洗坐浴的方法就可以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医院肛肠科主任白克运介绍
取荆芥、防风、苦参等药材煮水,再倒到一个能装~毫升水左右的大盆里熏洗患处就可以了。
熏洗能有效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症状,尤其是炎性血栓性外痔。一般每天1~次,每次熏洗15~0分钟左右就行。
秘密06:鼻炎~~每天用盐水洗鼻
淡盐水洗鼻是缓解治疗过敏性鼻炎最好的方法,医院五官科主任蔡昌枰介绍,用盐水洗鼻时把面部扎进一盆温热的淡盐水中,用鼻子吸水清洗,或用洗鼻器。
盐水洗鼻时盐水的浓度最好是生理盐水的浓度(也就是0.9%),因为浓度过高,对鼻腔会有损伤,过低则不起作用。盐水温度最好跟体温差不多,也就是36℃~39℃。
秘密07:关节寒痛~~用电吹风吹
身体对着空调、电扇猛吹,时间一久,关节遇寒就易疼痛。既然是冷风吹出来的毛病,不妨用热风吹走它,电吹风就派上用场了。
医院中医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田青乐介绍,电吹风之所以能治疗一些疾病,大概类似于中医中“灸”的作用,即通过热刺激,来治疗、缓解疾病。
特别是颈椎,如果是关节猛然受寒导致疼痛,可以用电吹风进行热风疗法,把寒气逼出来,隔着衣服吹,不建议直接对着皮肤猛吹,注意小心皮肤烫伤。
秘密08:慢性咽炎~~用金银花泡水喝
得了慢性咽炎很难受,吃了各种药也不见好,此时用将金银花、鱼腥草、野菊花、胖大海一起泡水,喝上一大壶,可以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医院中医科主任刘鸿介绍,金银花、鱼腥草、野菊花、胖大海均为清热解毒之药,胖大海能清肺利咽化痰,用4粒。金银花清热解毒,有广谱抗菌作用,慢性咽炎常由细菌感染所致,金银花可治慢性咽炎,常用量15克。
秘密09:单纯性肝囊肿~~小于5厘米不用治
很多人体检查出了“肝囊肿”,就觉得像是得了肝癌一样,感觉人生无望,天妒英才,其实大可不必。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即“娘胎里带的”,并且生长非常非常缓慢,多数人更是无明显症状。如果不是体检时偶然发现,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发现。
医院外科主任施福田介绍,肝囊肿临床最常见的是单纯性肝囊肿,主要是先天性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是肝脏良性的病变。
由于囊肿生长缓慢,大多数人无任何明显症状。一般小于5厘米的肝囊肿,不需做任何治疗,但有必要定期(每隔6个月或1个月)到医院做B超复查。若大于5厘米以上,医院接受治疗。
秘密10:子宫肌瘤~~多数都相安无事
“子宫肌瘤”这个词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癌症了!其实,此“瘤”非彼“瘤”,子宫肌瘤的瘤多数是良性的。子宫肌瘤也是妇科体检的“常客”,几乎三分之一的妈妈级人物都会遇到。有些小肌瘤不但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连妇科检查也难以觉察,偶尔做B超才发现。
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洪莉介绍,如果肌瘤比较小,患者无明显症状,而且查过肌瘤无恶变征象,只要定期随诊观察即可。但是如果单个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cm,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最好及时手术切除。
秘密11:宫颈糜烂~~只是名字吓人
“糜烂”一词威力巨大,第一次听到“宫颈糜烂”这个词,脑中已经脑补出“宫颈开始慢慢溃烂、发臭,进而波及整个子宫”的可怕画面。其实,这只是医学名词史上一个大失误。
在国际上,“宫颈糜烂”这个名称已经被取消,我国妇科教材也取消了这个称谓。它的真身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介绍,宫颈糜烂是女性一种正常生理改变现象,并不能称之为病,大部分宫颈糜烂的女性只是受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上皮异位,待激素水平稳定后所谓“糜烂”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许多女性被街边小广告忽悠,通过所谓“物理治疗”处理宫颈糜烂、宫颈炎,弄得不好还会引起无谓的感染,钱包受伤的同时还伤身,简直是大整蛊!
秘密1:乳腺增生~~正常的生理现象
一个体检下来,10个女生8个有“乳腺增生”问题。这时很医院问医生“乳腺增生会不会癌变成乳腺癌?”“吃点什么药才能‘消灭’增生”。其实,大部分乳腺增生的患者根本不用治疗。
在医学上,有些乳腺增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经期引起的乳腺增生,女性月经前乳房会特别不舒服,感觉胀胀的,还有点痛,但生理期过了胀痛就渐渐消失。另外,一些女性为了凸显“好身材”,内衣经常会穿得过紧;亦或时最近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心情比较郁闷,精神压力比较大,同样也会引起短期的乳腺增生。
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贾国丛介绍,乳腺增生其实是一种良性病变,正常的生理现象,无特别的治疗方法,极少数会发展为乳腺癌,注意定期复查即可。另外,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态,少吃含激素较高的食品,坚持适量运动就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
秘密13:盆腔积液~~3厘米以下不用治
“盆腔积液”听起来非常可怕,其实人体的盆腔、腹腔并不是干巴巴的一块“土地”,腹膜、大网膜、肠管等都会分泌一些液体,这些液体通常起到润滑和保护盆腹腔器官和组织的作用。
而“盆腔积液”仅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疾病,更确切地说是影像学对盆腔内液体的一种描述。
中国医院妇科主任张颐介绍,几乎每个女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一般女性都在3厘米以下。3厘米以下可以视为正常范围,如果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
“那如果稍微多于3cm呢?”如果是排卵期、月经期或者月经刚结束的时候,积液可能会略有增多,但如果没有其他任何异常,即使稍微多于3cm也不必大惊小怪。
秘密14:湿疹~~一瓶润肤霜就搞定
得了“湿疹”又痒又疼,很多人愁得不得了。辗转治疗,散尽千金,也不见好。然而如果医生告诉你,对付大部分湿疹,润肤霜就行!你信吗?
其实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想要保护好皮肤,就得保护好皮肤的两层结构,一层是皮肤角质层,一层是角质层外覆盖的一层脂膜。
看似普通的润肤霜既能更好地保护皮肤,又能减缓刺激反应。首都儿医院主任医师刘晓雁介绍,抹润肤霜要遵循三原则:量足、多次、按摩。
量足:在用量上,针对皮肤干燥,患有特异性皮炎的孩子,要使用超过平时润肤的用量,厚厚地抹上一层,因为量大才能起到作用,一般一周就要用完50克。
多次:除了量足,还得每天反复多次,不厌其烦地涂抹,加固保湿力度。一般而言,一天抹上4到6次才算正常。
按摩:正确的涂抹手法是,手掌、手指形成一个扇形面,轻轻地把药膏推开,轻轻地揉,按摩,让润肤霜吸收得更均匀,给孩子揉得更舒服。同时,揉搓还能起到一个止痒,按摩皮肤的作用。
秘密15:耳鸣难眠~~泡脚加白醋
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亓俊平介绍,经常性的耳鸣会令人心烦意燥,难以入眠。
最简单有效治疗耳鸣的方法就是:晚上洗脚的时候加点白醋,就可以帮助你缓解耳鸣,甜美入梦。
睡前用热水加白醋沐足,每天1次,每次30分钟为宜。水温在38℃~4℃左右为好,把双脚伸进盆中,双脚来回搓洗,不断按摩双足底的涌泉穴,直至感到穴位酸胀为止,然后擦干。
秘密16:偏头痛~~多吃含镁的食物
“头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有偏头痛的人群经常靠止痛药缓解,也没有根治。治疗偏头痛,多吃含镁的食物就能够止痛。
医院营养师顾中一介绍,近年来医学界注意到,镁离子可能在偏头痛发作机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偏头痛的患者进行检测后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着低镁的现象。
推荐经常偏头痛的患者吃点蔬菜、小米、荞面、豆类、香蕉、坚果及海产品等,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特别推荐紫菜干,因为紫菜里含有大量的镁元素,有镁元素的宝库之称。而镁对偏头痛有预防作用。
秘密17:胃烧心~~嚼花生调胃液
不少人吃完饭经常会出现“烧心”的症状。遇到烧心、泛酸的毛病,可以嚼几粒花生缓解。
取3~5粒生花生,细细咀嚼,慢慢咽下,每日三次,可调节胃液。花生具有益胃的功效,生花生经过充分咀嚼研磨后,会产生一种浆液,可抑制胃酸,减轻胃部压力。
秘密18:灰指甲~~用大蒜+醋浸泡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灰指甲听起来很可怕,其实用“大蒜+醋”浸泡就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姚春海介绍,灰指甲学名甲癣,为皮肤真菌感染所致。陈醋和大蒜均有抗真菌作用,故配到一起可用于灰指甲的治疗。
取老陈醋50克,大蒜50克,将大蒜捣碎放入瓶中,瓶子以能伸进手为宜,倒入陈醋,浸泡一天即成。将患有灰指甲的手用蒜醋浸泡,每晚一次,浸泡15~0分钟,浸泡过程中,蒜醋液必须漫过病甲。每次浸泡时间不可过长,坚持3个月左右即可治愈。
图文转摘自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最健康理念、享受最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