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国教育在线以《春雨润物育人入心——黑龙江东方学院艺术英语课程思政》为题报道了我校特色英语课程。全文如下:
IlikeChinesepaintingbecauseithasartisticconceptionandconnotation.”(我喜欢中国画,因为中国画很有意境,有内涵。)(刘业宇同学);“Chinesepaintinghasalonghistoryandrichheritage,fromtheknownuniquepainting,Chinesesilkpaintinghasahistoryofmorethanyears.”(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从已知独幅的中国帛画算起,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林昊同学)。 这是疫情期间,我校级《大学艺术英语》课前头脑风暴活动中,同学们对第一单元主题Chinesepainting(中国绘画)的有关知识和观点进行热烈讨论和互动交流的内容。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高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是第一要务。近年来,我校着眼于教学体系中蕴含的思政课资源,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学英语作为受众最广泛的主干通识课程之一,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其中大学艺术英语,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步形成思政为先、外语为要、艺术为底的课程思政特色。一、立足于教材优势,凝练课程思政“精道”
教材建设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育人铸魂的重要依托,年课程组倾心打造了《21世纪大学艺术英语综合教程》,不同于普通外语阅读教材多采用或摘选英语国家优秀短文和英语母语环境对话的教材编写模式,该教材聚焦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主题,在本课程教材4册共计24篇文章中,采用归纳法分类统计,涉及中国元素的文章10篇(37%),中国传统文化主题6篇(25%),在全部单元文章中占比达到62%,母语文化的含量显著提高,有效避免大学英语课程教材中缺少中国思想文化内容、教学重点中思政元素缺失的问题,使得艺术英语课程设计既具有强烈的专业针对性,又有必要的现实关照,两者相结合具有发挥隐性思政教育功能的优势,更容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从而实现英语教学本土化,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在“两会”中,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指出:“传统文化要进校园是固本工程;传统文化要进教材是铸魂工程;传统文化要进大脑是底色工程”。打上中国底色的艺术英语教材让教学尽显中国底蕴,使教材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成为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艺术英语课程思政不再只是简单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展示艺术英语课程思政的“精道”。二、“点”、“线”、“面”结合,完成流程设计“周到”
我校艺术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从课程教学大纲开始,在教案、教材、线上辅助学习资料等方面着手,全流程设置思政元素,通过“选点”“引线”“带面”,将所有相关要素汇聚,共同形成立体化教育教学场景,共同致力于课程思政的提质增效。1.选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每个环节,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就是要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准艺术教育、外语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点”,将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紧密结合,使融入点的运用达到“如盐入味,润物无声”的效果。课程组在明确本门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点时,将教材单元内容按思政角度分成三类,即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单元,拓展类主题单元以及时代性较为突出的单元,在选点的过程中,进行分类选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单元,强化关联性;对于拓展类主题如油画,西方艺术史和音乐单元,突出渗透性,如在音乐种类单元中,加入中国民乐,古曲的赏析;在新媒体,漫画等时代性较为突出的单元中,则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如新媒体单元中,引发学生对于短视频的讨论,更好的学习习总书记“四力”思想,帮助视觉传达和数字媒体专业的同学树立正确的工作伦理价值观。2.引线我校艺术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利用艺术英语课程优势,以中国故事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中西文化,语言对比为明线,以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与艺术修养素质,开阔其国际视野为暗线,深化对于单元主题以及选点(思政融入点)的思考。在具体操作中,盘活固态单一的教学空间,深度融合智慧教育“互联网+”新技术,前置探究学习,即在课前阶段:依托蓝墨,钉钉等线上教学平台及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