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是心血管专科较为重要的知识体系之一,也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如果不能有效的判断心电图,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那么,零基础如何快速学习心电图?
常规导联位置心电图阅读(三步走)
1.形成初步印象(宽、窄、快、慢)
2.?节律和心率(窦性P波)
3.形态、电压、时相
心?律
1.窦性心律
2.异位心律
房性:房早(提前的1-2个P波)
,房速(提前的3个以上的P波),房扑、房颤(P波消失)。
交界性:(逆行P波)
(前传:P-R<0.12s;逆传:R-P<0.20s;实为P波与QRS波之间的叠加关系,无从属关系。实际上,交界性早搏并无P-R间期或R-P间期而言)
(若R-P间期>0.20s,P波就可能不是房室结电指令逆传上去心房所产生的)
。
室性: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往往是代偿间期完全的)(窦性P波往往隐藏在QRS-T波群中,不下传的原因是室性早搏逆传时造成房室结不应期)
主动性心律失常:“早搏”(主动性、抢先、快速型)
被动性心律失常:“逸搏”(被动性、推迟、缓慢型)
心率(60-bpm)(3大格、5大格),心律整齐时心率=60/R-R间期(或P-P间期);心律不齐时,6秒内的心动周期数×10
电轴(平均QRS心电轴)
1.右偏:右心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
2.左偏:左心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P?波
窦房结(位于右心耳与上腔静脉交界处)
发放电指令,电激动从右上至左下在普通心房肌中传导,使整个心房肌除极,产生P波;
除极后的心房肌要复原(“复极”),该过程中电的方向自左下往右上,产生Ta波;
心房肌除极后不久(约0.04s)心房开始收缩
①P波直立(Ⅰ、Ⅱ、aVF、V4-6)
②P波倒置(aVR)
③形态:宽(左房增大),高尖(右房增大)
④电压:<0.25mV(肢体),
<0.20mV(胸前)
⑤时相:<0.12s(3小格)
PR间期
PR间期: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
(正常值0.12-0.20s)
(主要反映电指令在房室交界区内传导所需的时间
房室结生理特性和作用
生理性延迟作用
滤过作用
。
1.PR缩短<0.12s:预激(旁路);
P波在QRS前面的交界性心律失常
2.PR延长>0.20s: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在QRS前面的交界性心律失常
3.P波后R波脱落:Ⅱ度或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4.P波与QRS波无关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QRS波(心室除极)
(除极后约0.04s心室便开始收缩)
①QRS波电压:RV5高,左心室肥大;RV1高,右心室肥大。
②QRS波时限:束支传导阻滞
③Q波:心肌梗死
④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
左心室肥厚
右心室肥厚
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
δ波,P-R间期变短,QRS波增宽
与左束支传导阻滞鉴别
急性广泛前壁心梗(与左束支传导阻滞鉴别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二联律
短阵室速伴室早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速伴QT延长(病因)
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Q波:正常情况下,Ⅱ、Ⅲ、aVF可见,
V6可见,V5、V4少见;
Q波时相<0.04s,深度<1/4×R((同一导联)
ST段:心室缓慢复极
QRS波群终点(J点)至T波起点间的等电位线称为ST段,代表心室复极的平台期。
正常情况下,ST段与等电位线的主要部分在同一水平上。ST段潜在异常表现为相对于基线压低或抬高(多以J点后80ms处为测量点)。
ST段长度的异常反映QT间期时限的变化。
ST段移位:
压低的情况下,<0.05mV(ST段比基线压低>1.0mm称为ST段显著压低);
抬高的情况下,V1-2<0.3mV;
V3<0.5mV;其他导联<0.1mV(与基线相比,ST段抬高>1mm为ST段显著抬高)
心肌梗死图形演变及分期
心肌梗死的分期中,
有ST段抬高:超急性(无Q波形成),急性(有Q波形成);
无ST段抬高:陈旧性。
心梗的定位:动态变化、
定位(ST段抬高、Q波出现的导联)
下壁心梗
陈旧性前间壁心梗,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陈旧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T波:除极后心室肌要复原(复极),
该过程比较特殊,
特殊之处在于先除极者后复极,
即心内膜最早开始除极,而复极却从心外膜面开始,除极和复极产生的向量方向相同,所以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同
复极从心外膜面开始原因:
心外膜有脂肪组织包围,温度较高,可加快此处的心肌复极;
心肌收缩时心内膜面承受的压力大,将减慢复极的进程,结果使得心室复极便自心外膜面开始,向心内膜面扩布。
高钾
U波(低钾)(与T波方向一致,振幅相当于T波振幅的5-25%
早搏的鉴别
提前出现的P波:PR>0.12s(房早);PR<0.12s(交界性早搏)
提前出现的QRS波:QRS宽(室性早搏);QRS窄(交界性早搏)
房早伴差传VS室早
房早伴差传:代偿间歇不完全,QRS前有P
室早:代偿间歇完全,QRS前无相关P
心动过速(连续3次以上的早搏形成)
1.窄QRS波心动过速:
1)窦性心动过速(有窦性P波)
渐快渐慢;
心率:(70、80、90、、、)(、、、90、80);
窦房结折返型心动过速:突发突止。
2)房性心动过速(有房性P波):房性自律性增高型心动过速、房内折返型心动过速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逆行P波):分为房室结内折返型心动过速、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
4)房扑
P波消失,代之F波:形态、振幅、间距都很匀齐,似锯齿样,一般在Ⅱ、Ⅲ、aVF导联上最好看
-次/分
V2、V3、aVF、V1鉴别阵发性室上速
5)房颤
P波消失,代之f波: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不规则的颤动波,在V1导联上最好看
-次/分
2.宽QRS波心动过速
1)房速(有P?波
2)房颤伴室内传导阻滞(不齐)
3)房颤伴预激(有delta波)
4)室速(最具特征的标志:房室分离、心室夺获波、室性融合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