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起搏器相关专业知识

各位朋友周末好,临时起搏器作为一种急救设备,在医院急诊科、CCU、ICU、EICU、心内科病房以及介入手术室都会经常性接触与使用。我们应该掌握其相关专业知识,作为一名护技人员首先应该具备的能力就是心电监护的识图能力,如简单的右心室起搏心电图知识,当心电监护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及时发现并甄别是临时起搏导线出现问题还是特定起搏模式下导致的自身心率感知抑制起搏脉冲发放等情况。此外熟悉临时起搏器的操作和使用也尤为重要。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临时起搏器应用方面的一些知识。

一、概述

心脏临时起搏技术为非永久性植入起搏电极导管、脉冲发生器放置于体外,达到诊断或治疗目的后即刻撤出起搏电极导管的一种方法。起搏电极导管放置时间一般为1-2周,最长不超过1个月。可在介入手术室DSA引导下植入,也可床旁盲插。临时起搏电极静脉途径可经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其他静脉。

二、心脏临时起搏的适应证:

1、治疗性起搏: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药物中毒或电解质紊乱、导管消融术、心脏外科术后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缓、窦停伴阿-斯综合征或近乎晕厥者。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宜用药物或电复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的室速、室上速、房颤、房扑等给予起搏或超速起搏治疗。

2、预防性或保护性起搏(保驾)

潜在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者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电转复、心律不稳定患者在安置永久起搏器或更换起搏器时。

三、介入手术室配合要点

1.转运安全: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转运过程中需要医疗及护理人员陪同,转运过程中行心电监护,必要时准备相关抢救物品及药品。

2.术前准备:进入介入手术室后先行连接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对于躁动或不能配合者给予约束带固定。

3.器械及耗材准备:心脏临时起搏器,穿刺针,6F股动脉鞘管,电极导线,无菌器械敷料包,针和线,除颤仪。

4.药物准备: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等抢救药品。

5.术中配合:术中严密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电图,熟练操作临时起搏器进行参数调节与测试。阈值测试:心室起搏阈值一般小于1v,紧急情况下能带起就好(5—8v也行)。以高于阈值3-4倍的输出电压或电流起搏,起搏良好且无膈肌抽动。感知测试:心室感知大于5mv,安全界限=灵敏度设置:在阈值的1/2或1/3,以保证由于电极周围纤维化及病人个体差异(P/R减小)时仍能感知。

6.术后配合:妥善固定临时起搏器电极导线与临时起搏器,根据患者病情设置好起搏参数,做好穿刺点包扎与护理,协助患者安全转运,交代注意事项,卧床平卧位,患肢制动,避免电极脱位。预防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踝泵运动),避免电场及磁场干扰,为外科手术预防性植入临时起搏器患者在外科手术中使用电刀时应尽量避开心脏区域或采用双极模式。

四、临时起搏器使用介绍:

临时起搏器属于设备,不属于高值耗材,不需要统一招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术中护技配合人员我们要提前准备好临时起搏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市面上有多种不同品牌与型号的临时起搏器,下面对几种常用的机器做一简单介绍。

以上是几款常用的临时起搏器操作及功能简介,每个手术间具体使用哪种型号机器还需要我们单独学习,并熟练掌握其操作与使用方法才能更加流畅配合手术。下面我们一块来学习一下几种常用的功能。

1.安全模式:又称紧急模式,此模式下临时起搏器会以频率70次/分,10v电压,2.0ms脉宽,感知2.0mv的默认值之下进行安全起搏。

2.电池更换:各个品牌及型号起搏器都设有电池电量警示灯,有的是在剩余电量不足24小时时报警,有的是在剩余电量36小时。更换电池,取下旧电池到装上新电池不同型号临时起搏器可提供15—30秒的更换时间,在此时间范围内起搏器在无电池状态下仍能正常工作。

3.Burst刺激,通过临时起搏器发放快速起搏刺激信号超速抑制心动过速发作从而达到终止心动过速。

五、并发症

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术者的技术水平、起搏器导管保留时间的长短及术后起搏系统护理状况等密切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20%。

1.导管移位:为临时起搏最常见并发症,一般发生率2%~8%。心电图表现为不起搏或间歇性起搏。需要重新调整电极。

2.心肌穿孔:由于导管质地较硬,若病人心脏大,心肌薄,置入过程中可能导致右室游离壁穿孔,该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大约为0.1%。心肌穿孔的发生与静脉入路无关,而与导线插入技术相关的并发症。

3.导管断裂:因导管质地硬,柔韧性差,反复使用,如放置时间长和体位活动,可能发生导管不完全性断裂。

4.膈肌刺激:因导管电极插入位置过深,电极靠近膈神经所致。患者可觉腹部跳动感或引起顽固性呃逆(打嗝),可将导管退出少许,症状消失即可。

5.心律失常:心腔内放置任何导管均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室性异位心律。

6.穿刺并发症:此类并发症直接与术者的经验有关。常见于:动脉撕裂、皮下血肿、气胸、血胸、气栓等。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气胸、血气胸发生率较高(1%~5%)。而选择颈内静脉入路,气胸的发生率为1%,误穿刺动脉略为常见一些,约3%。股静脉穿刺则多伴发静脉血栓(25%~35%)及感染(5%~10%)。

7.感染:穿刺局部处理不妥或电极导管放置时间过长,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一般程度轻,应用抗生素或拔除导管后感染即可控制。

由于内容比较多,还有很多知识面没有写到,以上分享仅供参考,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更多内容请长按扫描下方







































儿童白癜风发病原因
昆明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xzzb/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