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子驱虫药的选择,看这一篇就够啦

本文较枯燥无聊,部分可能会引发不适感,手指往下划动时慢一点

本篇囊括了我们老生常谈的寄生虫和常见驱虫药,但篇幅有限,只能在这对它们作简单介绍,对某些寄生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自行进一步了解……

我们常听医院的建议就是要按时驱虫,驱虫……驱的究竟是什么虫?它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吗?它们有那么危言耸听吗?如何预防?不同品牌的驱虫产品究竟有什么区别?不同驱虫成分又代表着什么?……

欲练此功,请先克服对寄生虫的恐惧心理,驱虫葵花宝典,走起~

驱虫的“虫”是什么

自然界的生物种类繁多,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复杂,为了寻求食物或者逃避敌害,两种生物长期或者暂时地生活在一起,这种关系被称为“共生”,共生可分为三种类型:

片利共生

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互利共生

双方都受益并相互依赖

寄生生活

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在寄生关系中,宿主为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居住场所和保护,而寄生物则给宿主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导致宿主死亡。寄生物若为动物则称为寄生虫。

所以我们常常听到的驱虫的这个“虫”,指的就是寄生虫!

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出现三种情况:

清除寄生虫

寄生虫侵入机体后诱导其产生获得性免疫力,可抑制和杀伤寄生虫,使寄生虫不能在体内继续存活,而被宿主全部清除。

患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多为慢性感染,多次感染或急性感染治疗不彻底,未能清除所有寄生虫,常转为慢性过程。并具有宿主和寄生部位特异性、幼虫移行、异位寄生、人畜共患和机会致病等特点。

带虫状态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能长期生存,但无临床症状,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呈带虫状态或隐性感染。

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

夺取营养,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如当钩虫吸虫掠夺宿主体内的蛋白质和铁比饮食补充的量多时,可导致宿主贫血。有些寄生虫可造成肠黏膜损伤,引起营养吸收功能障碍,机体抵抗力下降,导致营养不良。

机械损害;由于寄生虫在肠道、组织或细胞内寄生,可引起堵塞腔道、压迫组织和破坏细胞等机械性损害。

毒素作用;寄生虫发育繁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造成宿主损害。

免症病理;寄生虫体内和体表许多成分、线虫蜕皮液和绦虫囊液等均具有抗原性,诱导宿主产生免疫病理反应,造成局部和远离寄生部位的组织免疫损伤。

高蛋白饮食可抑制肠内原虫的发育,而低蛋白饮食却有助于阿米巴病症状和并发症的出现。碳水化合物是绦虫所必需的,因此高碳水的饮食有利于某些绦虫的发育。宿主的全身营养状况对寄生虫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如在机体营养状况较好时,钩虫寄生可无临床症状,否则就算寄生的钩虫数量不多,也能引起钩虫病。

寄生虫分类

犬、猫寄生虫可分为三大类:

原虫、蠕虫(线虫、吸虫、绦虫)和节肢动物(体外寄生虫)

第一类:原虫

原虫是单细胞真核动物,体积微小,却能够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如摄食、代谢、呼吸、排泄、运动及生殖等。

医学原虫约40余种,喂寄生于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性或非致病性原虫。

犬猫常见原虫病有:利什曼病、弓形虫病、新孢子虫病、住肉孢子虫病、等孢球虫病、隐孢子虫病、巴贝斯虫病、贾地鞭毛虫病、毛滴虫病、阿米巴病……

这里介绍我们经常提及的几种原虫病~

1.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寄生于脑、眼、肺、心等组织所引起的人兽共患病。

刚地弓形虫是猫科动物的肠道球虫,虫体呈弓形,人和许多动物都能感染,常隐性感染,但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可致严重后果,是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原虫。该虫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也常有该病的报道。

猫或猫科动物捕食动物内脏或肉类组织时,将带有弓形虫的包囊或者假包囊吞入消化道而感染。此外食入或饮入被成熟卵囊污染的食物或水也可遭感染。

弓形虫的包囊、滋养体和成熟的虫卵均具有传染性,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兼中间宿主,感染的猫粪便里排出包囊合子,一般持续1周至20天,更长的极少,这段时间是传染期。

猫的包囊须在外界发育2-5天才有传染性,所以及时处理猫粪很重要。包囊可以在水里、潮湿的土壤里生存好几个月或更长时间,因而接触猫粪污染的食物、饮水甚至灰尘都可能感染。

弓形虫生活史

传播途径:

犬猫感染的途径是摄入了含有包囊的肉或者吞食了被环境中含各发育期弓形虫污染的肉、内脏、乳、蛋等食物或饮水而感染。

人食入未煮熟的含各发育期弓形虫的肉制品、奶制品、奶油制品、蛋类制品、蛋糕、或被卵蘘污染的食物和水可致感染。实际上很多人感染弓形虫是因为吃了半生不熟的肉类。

还有可能经口、鼻、眼结合膜或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

怀孕母犬可通过胎盘感染幼犬。

预防措施:

不吃生蛋或未熟透的肉。

切生肉和内脏的菜板、菜刀,要与切熟肉和蔬菜水果的菜板、菜刀分开。

购买动物性食品时应注意挑选,要选购安全、卫生的食品。

宠物养在室内。

宠物喂食完全熟透的食物。

不让宠物在外捕食。因为宠物的传染来源主要是因为吃了感染的老鼠或鸟类,或者吃了污染粪的食物。

麻麻孕期间,其他家庭成员应及时为宠物做好清洁工作。

做好宠物的卫生工作,及时做好宠物的体内外驱虫和相关免疫。

砧板/刀具分类,养成生活好习惯

2.等孢球虫病

由多种球虫引起,它们寄生在犬、猫的小肠和大肠粘膜上皮细胞内,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因虫体在肠道繁殖时对肠上皮细胞的破坏,从而使肠道出血,出现卡他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导致肠粘膜增厚,粘膜上皮脱落。

各种品种的犬、猫对等孢球虫都有易感性,但成年动物主要是带虫者,它们是传染源。犬、猫等孢球虫病主要发生于低龄动物。

本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食物和饮水,幼犬和幼猫主要是在哺乳时吃入母体乳房孢子化卵蘘而感染。

球虫没有中间宿主,可以直接发育,随粪便排出的卵囊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经2-3天发育,就成为感染性卵囊,卵囊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1天或几天后即可完成孢子发育(孢子化),孢子化的卵囊具有感染性,当犬吞食孢子化卵囊后即可感染。

检查方法为粪检,球虫病的治疗药品很多,由于球虫很容易出现抗药性,所以新的抗球虫亦不断地开发。但是球虫有一个特性,即停止使用具耐受性的药物一段时间后,球虫即可恢复对该药的敏感性。

3.巴贝斯虫病

巴贝斯虫病是指由巴贝斯科的原虫以单个或成对的方式寄生于犬、猫的红细胞内,引起严重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症。人畜共患病。犬、猫及多种家畜是巴贝斯虫的中间宿主,蜱是该虫的终末宿主。

寄生于犬的虫种有四种,分别是犬巴贝斯虫、吉氏巴贝斯虫、韦氏巴贝斯虫和罗氏巴贝斯虫。

犬巴贝斯虫的潜伏期为10-20天,蜱是传播者,所以该病的分布和发病季节往往与蜱的分布和活动季节有密切关系,多发生于春季和秋季,密集草丛是蜱良好的生活环境。

幼犬和成犬对该病同样敏感,引进犬最易发生本病,但地方土犬和混血串串对本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可通过胎盘而垂直传播。

巴贝斯虫病的预防关键在于切断蜱对犬的叮咬这条途径,定期进行体外驱虫,经常检查狗狗皮肤和毛发,狗狗到密集草丛中活动时最好再增设一道体外驱虫的防护(如福来恩喷剂)

4.毛滴虫病

毛滴虫病是犬、猫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犬毛滴虫病主要由牛胎儿三毛滴虫和人五毛滴虫引起。

毛滴虫在干燥环境下不能存活,在湿润的粪便中可以存活数天,犬猫主要经口直接食入污染虫体的食物或通过舔舐其他动物的肛门而感染。

毛滴虫致病力相对较弱,可以认为是条件致病虫体,即在一般情况下不具备致病作用,当感染数量较大或机体处于病态时,方可出现致病作用。

第二类:蠕虫

蠕虫(Worm)为多细胞无脊椎动物,蠕虫藉由身体的肌肉收缩而作蠕形运动,故通称为蠕虫。

医学蠕虫主要包括吸虫纲、绦虫纲和线虫纲的一些虫种。

寄生于人体的蠕虫有多种,由蠕虫感染所致的疾病成为蠕虫病。

蠕虫病包含线虫病、吸虫病、绦虫病等。

1.线虫病

线虫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为假体腔动物,有超过28,个已被记录的物种,尚有大量种尚未命名。有许多种的线虫是寄生性的(超过16,种),包括许多植物及人类在内的动物的病原体。只有节肢动物比线虫更多样化。目前犬、猫常见的线虫病有蛔虫病、鞭虫病、钩虫病、犬心丝虫病、毛尾线虫病、旋毛虫病、眼线虫病……

?蛔虫病

蛔虫病是犬和猫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病,幼年动物多发。其中以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最为常见,这些蛔虫的幼虫可以进入动物或人的组织中,引起幼虫移行症,为人畜共患病。

以犬弓首蛔虫为例:

犬弓首蛔虫生活史

如果蛔虫病已经引起严重的胃肠炎、胃梗阻、肠管破裂的,应该先对症治疗,最好通过手术的方法将大量虫体摘除;如果发病没有明显造成生命威胁时,可以直接进行驱虫工作。

猫弓首蛔虫的外形、生活史与犬弓首蛔虫相似,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由于母猫感染后,幼猫摄入乳汁而感染,因此猫弓首蛔虫一般没有移行期,主要预防小猫吸乳感染。

狮弓蛔虫,在整体形态上与犬弓首蛔虫非常相似,它的幼虫在宿主体内不经移行,发育完全局限在肠壁和肠腔内,生活史相对简单。

乱入一下,许多人小时候甜蜜的记忆——宝塔糖,我已经完全记不得是不是吃过。驱肠虫类非处方药药品,是从菊科植物蛔蒿中提取,具有麻痹蛔虫的作用,使蛔虫不能附着在宿主肠壁,随肠蠕动而排出。用于儿童蛔虫病。

?鞭虫病(毛首线虫)

虫体似鞭子,故以鞭虫得名。犬虫的学名称为毛首线虫。本虫虫体的前端钻入肠粘膜内,并牢固的固着在肠壁上,造成粘膜损伤,吸取大量的营养。我国各地区均有发生,但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多发,该病对幼犬危害很大,重者可引起死亡。

病态位置主要在盲肠,虫体的头部伸入粘膜,引起盲肠慢性卡他性炎症,有时有出血性肠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要依赖于寄生在盲肠的数量。大多数患病犬有粘液性腹泻。

利用虫卵对干燥敏感的特性,保持犬舍清洁干燥,减少感染机会。由于感染虫卵对环境抵抗力较强,所以很多犬会反复感染。保持环境干燥,制止狗狗在地上乱捡食物的习惯,对狗狗定期驱虫,防止反复感染。

?钩虫病

钩虫病是寄生于犬、猫等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而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钩虫是多种钩口科线虫的统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消化系统紊乱和营养不良,以犬钩口线虫和狭头弯口线虫引起的感染最为常见。

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似,成熟雌虫寄生于小肠内,每天可产近两万个虫卵。犬钩虫感染途径较多,这也是该病流行普遍的重要原因,常见的是经口和经皮肤或粘膜感染,通过胎盘、初乳也可以感染,但相对较少。

犬钩虫在我国普遍流行,主要是在气候温暖的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其中尤以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江西、浙江、湖南、安徽、云南、海南等省区较为严重。但气候温暖地区常见,在北方多发于夏季,特别是狭小潮湿的犬窝更易发生。

贫血是钩虫病的主要临床特征,犬钩虫和狭头钩虫在肠道中利用口囊牢牢吸附在宿主的肠粘膜上,先是通过牙齿或切板刺破粘膜而大量吸血,然后其分泌的部分抗凝血肽通过肠粘膜创口进入毛细血管,造成粘膜持续出血并发生溃疡。

感染钩虫的狗肠

?犬恶丝虫病(心丝虫)

犬恶丝虫病是由犬恶丝虫成虫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及肺动脉(少数见于胸腔、支气管),引起循环障碍、呼吸困难、贫血、猝死等症状的一种丝虫病。

心丝虫成虫呈乳白色或黄白色,细长粉丝状,雄虫体长12~18cm,雌虫体长25~30cm。成虫的寿命约5~6年,并不断产生微丝蚴(早熟的活动胚胎),而微丝蚴在犬体血液中可生存2~2.5年,微丝蚴在被中间宿主——蚊子吞食之前,不能进一步发育。

犬恶丝虫需要蚊等作为中间宿主,蚊的种类有中华按蚊(分布:在中国,除青海和新疆以外各省/区都有记载)、白纹伊蚊(散布于亚洲各地)、淡色库蚊等多种。除蚊外,微丝蚴也可在猫蚤与犬蚤体内发育。

一段视频了解心丝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右心室和肺动脉内,不仅可直接形成机械性栓塞,影响心肺功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且又造成肺动脉内膜损伤,呼吸困难、咳嗽,甚至咯血。由于虫体寄生,吸取营养而导致贫血和血浆蛋白降低,心脏因长期负担过重而引起扩张,进而又引起肝、肾功能和其他组织与器官功能障碍。临床可见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等。患犬终因心脏衰竭而死亡。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慢性咳嗽,但无上呼吸道感染的其他症状,运动时加剧,或运动时易疲劳。

本病的预防,消灭或控制蚊子的叮咬是关键,在蚊子活动季节,使用连续给药和间隔给药,以杀灭侵入犬体内尚未发育成熟的第三期幼虫,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在使用犬心保前建议给狗狗做心丝虫检查,否则狗狗有可能会因为吃了犬心保而死亡。之所以会引起狗狗死亡是因为,如果狗狗已经感染了心丝虫,并且体内的心丝虫已经长成了成虫,吃了犬心保,犬心保的药效可能会造成成虫的崩解,从而造成血管栓塞引发宠物死亡。(其他可预防心丝虫的药物同理)

?眼线虫病

眼线虫病又称为吸吮线虫病,寄生于犬、猫、狐等动物及人的眼部,引起机体结膜炎、角膜炎,导致角膜糜烂、溃疡、混浊穿孔、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多发于亚洲地区,又称为东方眼虫病。

(图片恐令人不适,这里就不放了,想象一下就是眼睛里面有细细的虫子,实在好奇找度娘吧)

该病靠蝇类作为中间宿主进行传播,故本病多发生于夏季和蝇类较多的地区,各种年龄阶段均可感染发病。一旦发现犬眼睛有发红、分泌物增多、流泪等现象,要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预防措施就是定期驱虫啦!

2.吸虫病

吸虫纲的种类均为寄生的,少数营外寄生,多数营内寄生生活。近6种,世界性分布。犬、猫常见吸虫病有:肝脏吸虫病、肠道吸虫病、肺脏吸虫病及循环系统吸虫病。

?肝脏吸虫病

肝片吸虫寄生在胆管和胆囊内,可以引起轻度至重度纤维化。轻度感染时无明显的症状,严重感染的犬可能表现为进行性消瘦,最后完全耗尽、昏迷、死亡。

在犬猫的肝脏中有许多种类的双盘吸虫,其中亚洲主要为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

第一宿主淡水螺,生活于静水或缓流的坑塘、沟渠、沼泽中,活动于水底或水面下植物的茎叶上,广泛存在于我国的南北各地。

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类和虾,在我过已证实的淡水鱼类有70余种,以鲤科鱼为最多,其感染率也较高。

肝吸虫

犬猫因食生鱼类而感染,人的感染多半是因食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类而遭感染。

?肠道吸虫病

犬猫肠道吸虫病是由多种吸虫寄生于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大多为人畜共患病。犬猫及人常因生食用含吸虫囊蚴的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或饮入被污染的水而感染。

该病预防,避免给犬、猫喂食生鱼类,应煮熟或经冷冻处理,使之无害化。

?循环系统吸虫病(血吸虫)

循环系统吸虫病是由分体吸虫寄生于宿主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内而引起的寄生虫病。又称为血吸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我国为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故主要介绍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为长圆柱状,雌雄异体,常呈“抱一抱”状态(如下图)。

雄虫:略粗短,呈乳白色或灰白色,长10~22mm,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沟槽状构造,雌虫居于此沟中,称抱雌沟。

雌虫:细长,形似线虫,长12~28mm,由于肠管充满消化或未消化的血液,故雌虫呈黑褐色,长居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合抱,雌虫发育成熟必须有雄虫的存在和合抱。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比较复杂(下图):

其中间宿主为钉螺(唯一中间宿主,没有钉螺完不成其生活史),尾蚴成熟后离开钉螺,常常分布在水的表层,人或动物与含有尾蚴的水接触后,尾蚴经皮肤而感染。尾蚴侵入皮肤后,丢弃尾部,发育为童虫。

童虫穿入小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流或淋巴液带到右心室、肺脏,穿过肺泡小血管到左心室并运送到全身。大部分童虫再进入小静脉,顺血流入肝内门脉系统分支,童虫在此暂时停留,并继续发育。

当童虫性器官初步分化时,遇到异性童虫即开始“抱一抱”,并移行到门脉寄居,逐渐发育成熟交配产卵。

以上三步约只需2天便可完成,产出的虫卵在组织内发育成熟需11天左右。日本血吸虫平均寿命为4.5年,最长可活40之久。

成虫寄生于宿主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虫体可逆血流移行到肠黏膜下层的小静脉末梢,合抱的雌雄成虫在此处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每日产卵约~3个。日本血吸虫雌虫在排卵时呈阵发性地成串排出,以致卵在宿主肝、肠组织血管内往往沉积成念珠状,约经11天,卵细胞发育为毛蚴,由于毛蚴分泌物能透过卵壳,破坏血管壁,并使周围组织发炎坏死;同时肠的蠕动、腹内压增加,致使坏死组织向肠腔溃破,虫卵便随溃破组织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不能排出的虫卵沉积在局部组织中,逐渐死亡、钙化。

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国家,我国建国后,血吸虫病的疫情十分严重,该病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和江南的13个省。

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区域特点,一般为钉螺生活的地方:在长江三角洲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我国南部四川、云南等地……

该病临床症状:

急性感染:犬猫表现为精神不佳,体温至40~41度,行为缓慢,食欲减退,腹泻,粪便中混有黏液、血液和脱落的粘膜;腹泻加剧者,最后出现水样粪便,排便失禁。逐渐消瘦、贫血。经2~3个月死亡或转为慢性。经胎盘感染出生的幼龄犬猫,死亡率更高。

慢性感染:慢性型较多,表现为消化不良,发育迟缓,食欲不佳,间歇性下痢,粪便含黏液、血液,甚至块状黏膜,有腥恶臭味,甚至发生脱肛、肝硬化、腹水。怀孕犬猫易流产,幼龄犬猫发育不良。

犬猫感染日本血吸虫病很少见异位寄生,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在脑和肺。

本病的预防:定期检查犬猫粪便,发现病犬及时隔离治疗,禁止犬到有钉螺的水边活动,定期驱虫。

3.绦虫病

在大多数城市内的犬和猫,吃的食物是现成的,限制其捕捉猎物,不易感染绦虫;这些犬猫可能从跳蚤感染犬复孔绦虫。城郊、农村的动物和猎犬,除了吃家畜和野生有蹄类动物的肉和内脏而感染外,更容易由捕食和接触各种小型哺乳动物而被感染。

复孔绦虫,最常见的犬绦虫,猫不常见,偶尔感染人类,特别是婴幼儿

巨颈绦虫,猫的常见绦虫,犬罕见

绦虫的生活史都是绦虫的成熟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食入,在各中间宿主体内的各个脏器内形成囊尾蚴或多头蚴,犬吃了含有囊尾蚴或多头蚴的各种动物肉尸或内脏,在小肠内发育成各种绦虫。

绦虫成虫寄生于犬和猫肠道,很少引起严重的疾病和临床症状,如果出现疾病,可能取决于感染的程度、年龄、身体状况、宿主的品种。

临床症状表现从精神不振、抑郁、烦躁、食欲无常、被毛粗乱等症状,到表现为绞痛、轻度腹泻以及罕见的肠套叠、消瘦和癫痫。根据肛门周围黏有脱落的节片或粪便中有脱落的虫体或节片可作出诊断。

第三类:节肢动物

如蝇类幼虫、蚤、疥螨、蠕形螨、耳痒螨、虱、蜱虫等

由节肢动物直接危害导致的疾病称为虫源病,如蚤病、疥疮、蠕形螨等;

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传染病或虫媒病,病原体涉及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两大类。

1.硬蜱病

硬蜱是吸血的节肢动物,寄生在宿主体表,能够寄生于人与多种动物体表(宠物中犬和猫是硬蜱的主要宿主),吸食血液,同时释放毒素,引起宿主疼痛、皮炎、贫血、消瘦、麻痹,而且还是多重严重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在虫媒性疾病中,由蜱传播的病原体种类较多,如病毒、螺旋体、细菌、原虫、立克氏体等,给犬、猫等宠物带来极大危害。

寄生于犬身上的硬蜱主要有血红扇头蜱、长脚血蜱、草原革蜱、微小牛蜱等。

硬蜱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蜱四个时期。每个阶段必须吸血一次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吸血时间一般需要几天或者1周左右。成虫吸饱血后,从宿主身上落地交配,爬行在草根、树根等处,在表层缝里产卵。硬蜱一生产卵一次,饱血后在4~40天内全部产出,可产卵数百至数千个。硬蜱寿命1个月到数10个月不等。

传播途径:硬蜱主要通过犬、猫的室外活动、繁殖场所传播到宠物身上,可附在宿主身上连续取食几天,雌蜱吸饱后从宿主身上掉下,寻找适当的地方栖息,产卵后死去。孵出的幼体受哺乳动物发出的丁酸气味刺激,幼虫吸附在宿主身上。吸饱血后,幼虫落地并蜕皮,称为若蜱,若虫也在等待适当的宿主,吸饱血后又掉下来蜕皮变成成虫。

硬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抓的部位,如颈部、耳后、腋窝、翅下、趾内等。

硬蜱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大部分种类活动的高峰季节在春季,也有一些种类在夏季。硬蜱的活动一般发生在白天,具有很强的耐饥饿能力。与软蜱相比,硬蜱在温带地区发生的更为频繁。

直接危害:蜱类吸血造成皮肤损伤,引起寄生部位的痛痒,使宠物烦躁不安,摩擦或啃咬体表,伤口部位会继发皮炎和伤口蛆。蜱寄生于宠物趾间时,即使只有一只也会造成宠物跛行,捉除蜱后,宠物会继续跛行几天。蜱大量寄生时,能引起宠物贫血、消瘦、发育不良,以及幼犬的死亡。若大量寄生于头、颈或后肢部,可引起宠物全身麻痹或后肢麻痹等蜱麻痹现象。

间接危害:蜱可携带的病原体包括约83种病毒、26种原虫、20种立克次体、17种螺旋体、14种细菌及钩端螺旋体、鸟疫衣原体、线虫、鼠丝虫等,引发的疾病有犬巴贝斯虫病、立克次氏体病和焦虫病等。

2.软蜱病

软蜱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次于硬蜱,我国有记载的软蜱科种类有2属13种,寄生于犬体表的软蜱主要有拉合尔钝缘蜱和乳突钝缘蜱等。

卵蜱喜欢袭击皮毛丛密的脊椎动物,犬、猫是其宿主,尤其是流浪犬、猫,我国多发于新疆、山西等地,其危害、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参考硬蜱病。

卵蜱和硬蜱形态上的区别:

卵蜱和硬蜱生态习性的主要区别:

3.疥螨病

犬、猫疥螨病是由犬、猫疥螨引起犬的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秋冬及春初,尤其是阴雨天气,发病最多,蔓延最快。病原常寄生于皮肤表皮层内(人和哺乳动物),引起有剧烈瘙痒的顽固性皮肤病,健康犬、猫通过与病犬、猫及其污染的工具和环境直接接触而感染。成年犬抗螨免疫性较强,有时感染后也不出现任何症状,形成带螨传染源。病犬、猫主要表现为:皮肤严重瘙痒、被毛脱落及皮炎症状。

疥螨的发育需经过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全部发育过程都在犬身上度过,一般在1~3周内完成。

疥螨在犬皮肤的表皮上挖凿隧道,雌虫在隧道内产卵,每个雌虫一生可产卵20~50个。孵化的幼虫爬到皮肤表面,在皮肤上凿小洞穴,并在穴内蜕化为若虫,若虫钻入皮肤挖凿浅的隧道,并在里面蜕皮为成虫。雌虫的寿命约3~4周,雄虫在交配后死亡。

发病初期,患病皮肤发红,有红色或脓性疱疹,上有黄色痂,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鱼鳞状痂皮,进而皮肤增厚、被毛脱落。患部剧痒,病犬常以爪挠患部或在地面以及各种物体上摩擦,出现严重脱毛,皮肤变厚而出现皱纹。当有皮肤抓破或痂皮破裂后可出血,感染后患部可有脓性分泌物,并伴有恶臭。由于被螨虫长期慢性刺激,犬不停啃咬、搔抓、摩擦患部,烦躁不安,影响休息和正常进食,患犬营养不良、日渐消瘦,重者可导致死亡。

犬疥螨病易感部位在耳缘、眼周、肘部、裸关节、直至全身,发病可能从上述任何部位开始。当发现病变在渐进性扩大时,都应该怀疑疥螨病。

一旦确诊为疥螨病,应立即采取隔离、清洗、消毒和治疗等措施,特别注意到是,犬疥螨是高度传染的寄生虫,应该同时治疗共同生活的所有动物,防止机会性交叉感染或再次复发。因为有些狗狗猫猫可能会携带了疥螨但并不发病。药浴能使药物和螨虫充分接触,更好的发挥药物的杀灭作用。彻底消毒宠物居住的环境及其用品,防止再次感染。

4.耳痒螨病

犬、猫的耳痒螨病都是由耳痒螨寄生于外耳道所引起的外耳部的炎症,具有高度传染性。此螨仅寄生于动物的皮肤表面,跟疥螨不同,耳痒螨不掘洞,靠采食脱落的上皮细胞,采食时分泌有毒物质,使表皮的神经末梢造成化学性刺激,表现耳部奇痒,由于局部受到剧烈刺激而致皮肤增厚,产生红褐色痂皮;当有细菌继发感染时,可引起外耳炎、中耳炎,重者可继发脑炎。

耳痒螨一生产卵个,条件适宜时,整个发育需2~3周,条件不利时可转入5~6个月的休眠期,以增加对外界的抵抗力。

在临床上,猫耳痒螨的感染率与犬相比较高,小猫的发病率最高,成年猫通常带虫而不表现任何症状。

耳痒螨具有高传染性,犬、猫大多通过直接接触而染病,尤其是与流浪犬、猫的直接接触,犬与猫之间也可以交叉感染。

耳痒螨病转为慢性时,则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并可引起耳道的组织增厚,甚至发生肿瘤,导致耳廓皮肤增厚耳廓变形和听觉障碍。继发细菌感染时,病变可深入到中耳、内耳及脑膜处,出现脑炎及神经症状。耳痒螨可以传染到其他部位,可造成瘙痒、丘疹、结痂性皮疹,特别在颈部、臀部或尾巴。

治疗时需要注意的是对一起生活的犬或猫进行预防性杀螨,对宠物接触的用品、床铺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洗消毒。

5.蠕行螨病

蠕行螨病又称毛囊虫病或脂螨病,是由蠕行螨寄生于犬、猫皮脂腺或毛囊而引起的一种顽固性寄生虫性皮炎。

犬蠕行螨具有宿主特异性,是犬皮肤内的常驻寄生虫。它通常寄生在犬毛囊内,偶见于皮脂腺,以细胞、皮脂和表皮碎屑为食。

螨无处不在,在各种环境中都可生存,正常的人和宠物身上都会有螨的存在。犬蠕行螨为一种永久性寄生、条件性致病寄生虫,一般认为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生活在高温潮湿环境中蠕行螨易于过度繁殖导致机体发病。春夏之交与初冬换毛季节发病率较高,南方潮湿的气候环境中比干燥的北方发病率高,尤其在南方3~5月份梅雨季节发病率更高。

犬蠕行螨的感染途径为接触(直接或间接)感染和胎盘感染,新生幼犬哺乳过程中与母犬接触可寄生蠕行螨,时间限于出生的3~5天内。出生了16个小时的幼犬毛囊内即可发现蠕行螨,而且最先出现在嘴周围。

犬蠕行螨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两种形式:局部蠕行螨病和全身蠕行螨病。

局部蠕行螨病:主要临床症状时脱毛斑,多数病例的病变出现在嘴部、面部和前肢,通常不痒,由局部蠕行螨病发展为全身蠕行螨病的情况极为罕见

全身蠕行螨病:主要在3~18月龄开始发病(青年首发性蠕行螨病),多数认为局部病变在6处以内,超过12处归为全身性。

初期的症状为多处的红斑、皮屑、结痂、脱毛和色素沉着,继发的脓皮病(通常为葡萄球菌感染)会导致水肿、渗出和增厚的结痂。如果没有继发脓皮病,蠕行螨病不会瘙痒,犬可能会出现精神沉郁或淋巴结肿大。

犬蠕行螨感染时应与疥螨感染相区别,蠕行螨感染发病时,毛根处皮肤肿起,皮表不红肿,皮下组织不增厚,脱毛不严重,银白色皮屑具有黏性,痒感不严重。疥螨感染发病时,毛根处皮肤不肿起,脱毛严重,表皮红且有疹状突起,但皮下组织不增厚,无白鳞皮屑,但有小黄痂,奇痒。

6.蚤病

跳蚤是一类依靠口器吸食哺乳动物(包括人)和鸟类的血液存活的体外寄生虫。在对人或宠物的叮咬过程中,唾腺可以分泌致敏性物质,造成过敏性皮炎或叮刺性皮炎,引起皮肤瘙痒和身体不适外,还是很多疾病的重要媒介。

全世界共记录的蚤有2多种,犬、猫等宠物的跳蚤病主要是由犬栉首蚤和猫栉首蚤引起,是犬复孔绦虫的传播者,犬、猫的跳蚤是可以咬人、吸血的。迄今约有种和亚种为我国所独有,这表明蚤种类的分布具有高度的地方性。

犬栉首蚤成虫

雌蚤通常在宿主皮毛上和窝具中产卵,孵化后幼虫以尘土中宿主脱落的皮屑、成虫排出的粪便及未消化的血块等有机物为食,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很适合幼虫和蛹发育。蚤成虫无论雌雄不吸食血无法生存或繁殖,但其抗饥饿能力很强。蚤成虫吸饱血后,可离开宿主,到下次需要吸血时再爬上来。蚤善于跳跃,可在宿主体表和窝具内外自由活动。

蚤成虫对宿主体温很敏感,当宿主因发病而体温升高或在死亡后体温下降时,蚤都会很快离开,去寻找新的宿主,蚤的这一习性使得疾病不断传播。

大多数蚤类在温暖季节繁殖,一般最适宜温度为18~27度,最适宜相对湿度为70%以上。但由于空调、暖气等设施的普遍,某些室内环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跳蚤骚扰。

蚤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是瘙痒。病犬表现为搔抓、摩擦和啃咬被毛,引起脱毛、断毛和擦伤,重症的皮肤磨损处有液体渗出,甚至形成化脓创。有时可引起过敏反应,形成湿疹,一般可见脱毛。被毛上有跳蚤的排泄物,皮肤破溃,下背部和脊柱部位有结痂。

若犬只体内感染犬复孔绦虫,粪便中检出绦虫节片的犬体表一般有蚤寄生。因为犬的复孔绦虫上由蚤传播的。

仔细检查宠物被毛,逆毛生长方向梳起被毛,观察毛根部及皮肤,也可用一张湿润的白纸,放在宠物身下,然后用梳子梳毛,蚤的排泄物即不断地掉在白纸上,如发现跳蚤或蚤粪即可确诊。

驱虫药的选择

驱虫是寄生虫病防治的重要措施,通常是指药物将寄生于动物体内外的寄生虫杀灭或驱除。

一方面,在宿主体内外驱除或杀灭寄生虫,使宿主得到康复

一方面,杀灭寄生虫就算减少病原体向自然界的散布,也就是对健康动物的保护或预防。

驱虫可分为治疗性驱虫和预防性驱虫两种类型。

治疗性驱虫指当动物感染寄生虫之后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要及时使用特效药对患病动物进行治疗。

预防性驱虫指按照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定时喂药,而不论其发病与否。

驱虫药种类很多,应合理选择,正确应用,以便更好的发挥药物的作用。驱虫药的选择标准应广谱、高效、安全、喂食方便、价格低廉、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药源丰富等。

驱虫药的作用机理分为:

抑制虫体内的某些酶的活性,而使虫体的代谢过程发生障碍,导致虫体缺能量而死,或引起虫体兴奋、痉挛,最后麻痹而死。

直接干扰虫体的物质代谢过程。

直接作用于虫体的神经肌肉系统,影响其运动功能或导致虫体麻痹而死。

干扰虫体内离子的平衡或转运,使细胞膨胀变形,细胞膜破裂,引起虫体死亡。

常见驱虫药

犬、猫常见驱虫药品牌总表如下:

(原图请







































全国白癜风十佳医院
白殿疯早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xzzb/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