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个半孩子

小土叨叨:这篇的作者是米米妈红衣芭蕾,一位爱记录的妈妈。号里久一点的读者估计都对她比较熟悉的,米米是哥哥,现在3岁半,妹妹半岁。

我的十个半孩子by红衣芭蕾

我说米米这样的敏感娃娃耗费精力。耗费精力,简简单单四个字,其中的血泪却是诉也诉不完。

米米这几天夜醒,状态崩溃,上次这个程度的歇斯底里还是去年四月十八日的事。

那次医院,这几回呢,身经百战的我淡定了,或者说,疲劳了,只觉得怠倦。

“十个!米米一个顶十个!妹妹是我第十一个孩子!”我欲哭无泪地说。

“照这么说,妹妹只能算半个。”老讲究(我老公)纠正道。

于是他们兄妹的外号成了“十个”和“半个”。

“十个醒了吗?”我忐忑地问。

老讲究探头一看,喜滋滋地:“没,先给半个喂奶吧。”家里的对话常常如此。

血泪诉不完

最近一段时间,“十个”典型的夜醒是这样的:

凌晨一点,他开始哼唧,继而哭泣。我抱他进怀里,拍一拍,抚一抚,他安静了下来,但我不敢松懈,这常常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果然,很快他汽笛一样拉长一个“嗯”的音,然后爆发出烦躁地大哭。我颓然翻身仰面朝天,今夜不好过了。

米米如不倒翁一般,按下又坐起,用暗夜里震耳欲聋的音量嚎啕。

我长叹一口气,开启夜醒应急标准预案:

关窗,这是为了减少扰民。

关上妹妹的卧室门,这是为了不引爆第二颗炸弹。

拿水杯与毛巾,这是为了小米哭累了补充能量以及清洁面部。

我轻言安慰共情,

他哭;

我试图搂抱,

他推开我继续哭;

我默不作声,

他推拉着我不许我躺着,

要我坐着陪他哭;

我太阳穴突突直跳,心脏早搏不止,

我说“妈搞不好要猝死,不如睡吧”,

他尖叫着在我耳边厉声地哭;

我蕴着怒火低声喝止他,

他报复似的着床铺哭;

我打开灯,

他捂着眼睛打着滚哭;

我关掉灯,

他跳起来边喊开灯边哭。

我紧紧握住拳头,掌心慢慢发热,

我简直要控制自己不揍他。

他都哭些什么呢?

他都哭些什么呢,主要是白天一切的不如意。

他肝肠寸断地哭喊着“再看一集babybus!”

这是白天看的儿歌动画,他自觉说“看得差不多了吧”,主动关掉,我还深感他长大了,没料到在这里等着我呢。

他哭“再去外面捉迷藏!”

这是睡前他不断地要玩捉迷藏,我怕他太兴奋,说服他上床躺着,结果,事与愿违吧。

他哭“白色的肉肉呢?给我白色的肉肉!”

这是吃饭的时候肉太大块,他噎了一下,自己抠出来了,现在半夜想着气不过,又要找这块肉了。

他哭“把眼泪还给我,把鼻涕还给我”

这是我用毛巾给他擦了一把脸,他扯着毛巾不撒手,尖叫得满脸通红。

其实睡前已经有兆头了。

他内心很混乱,不断要求重来一次。

以前的重来一次,多半是事情不完美,比如走路绊了一跤,碰了一下,要重走一次,比如穿衣服卡了一下脑袋,就要重穿一次。

可渐渐地,发展成只要出乎他意料的,就要重来,比如我无意打到他的头,他就需要我重打一次,不小心把水洒在他身上,要重新洒一次,甚至突然有快递三轮车开过来我们拉着他让道,他也要重新让车撞一次!

再后来,没有什么原因了,只要不高兴就再来一次,这种时候还得加倍陪着小心,不然情绪特别容易崩盘。

强迫症还是秩序敏感?

这个夜晚睡前就是如此,几乎事事重来,尿个尿,重走了四次才尿成。

所谓秩序敏感和完美敏感与强迫症到底什么区别?

他在内心极不平和的状态下入了睡,半夜就折腾起人了。

他张着大嘴,烦躁地用手去抠,眼泪扑簌扑簌往下落,我看着又心软了,瞧瞧,这孩子有毛病了,甭管强迫症还是什么夜醒症,总之有个什么症吧。

我还想揍他,太不对了,我要给他更多的关爱才是啊。

我悲伤地抱住他,真的,只要两个小家伙健康长大,对孩子简直没有别的指望了。

他哭到最巅峰的状态,跳起来用尽全力踩着床板哭,要把怒火全蹦出去一样。我黔驴技穷,只剩下目瞪口呆看着他而已。

这时我发现另一个观众,老讲究站在卧室门口,也呆若木鸡。

原来他已经在门缝偷看很久,但当然,他是绝不敢过来的,事情只会更糟。

总共折腾了一两个小时,他跳完了,趴进我的怀里,“睡觉吧”,他说。很平静地睡了,睡着的样子祥和安宁如菩萨一样。

记得吃晚饭的时候老讲究还和我说,你看“十个”长得像不像一尊佛?有佛相。

我心说哪尊佛,战斗胜佛他老人家吧。

小时他夜醒嚎啕大哭不可安抚,我总想,他要是能说出来到底为什么该多好啊,我就能帮他解决问题了。

太天真了!

我想,已经好转了大约半年的夜醒,又开始频繁抬头,也许与入园有关,他实在是个敏感心重的孩子。

我又对他反复的“重新来”放心不下,

接园的时候,忍不住和老师询问:“米米在幼儿园也总要重来吗?”

老师想想说:“并没有啊。”

我问她:“别的孩子也这样吗,这阶段是这样的吗?”

老师温柔地说:“是这样。他对事情都有内心里一套秩序,如果和他心里的秩序不符合,就会要重来,这是他建立秩序感的方式。不要担心。”

虽然老师说的也就是书里的那些内容,但不知为何,从她笃定的语气和平静的态度里还是得到了很大安慰。

我勉力睁着惺忪睡眼向她道谢,打着哈欠把我的十个孩子接回家。

折腾却又成长着

他情绪稳定的时候多好啊,又快乐又喜人。而且在幼儿园这星期,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他不再排斥人多的环境了,滑梯上有别的小朋友他也义无反顾地上去了;

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个设施,也不再大惊小怪地慌张逃跑了;

他甚至主动与陌生人搭讪:“这个小朋友是谁啊?他这么小能爬得上去吗?”

这就是曾经对陌生人避如瘟疫的小米呀。

他虽仍旧不与别人玩耍,但院子里的小朋友围着他,他不再躲避了,他还欣然接过小朋友递给他的树叶。

在家三年半也没能做到的事,在幼儿园一周就做到了。

或许也是这巨大的转变,让他内心有潜在的不适与焦虑吧!

好在,每一个震耳欲聋歇斯底里的夜晚,“半个”从未被吵醒过。

这篇的作者是米米妈红衣芭蕾,一位爱记录的妈妈。

本文配图购自shutterstock

拓展阅读,米米妈之前写过的一篇:

关于这个号

谢谢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早期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xzzb/1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