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早搏是指窦房结以外的异位兴奋点提前发出激动而引起的心脏搏动,是体检中很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因此,很多受检者对早搏并不重视,然而有些早搏确提示生命正受到威胁。
近日,某单位男性领导,42岁,医院体检科做心电图检查时提示偶发室性早搏、并ST-T轻度压低,追问病史:是首次发现早搏,以前无器质性心脏病,近期偶然有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夜间及劳累后感觉明显,休息后能好转。
体检报告其它异常结果提示:超重、脂肪肝、高脂血症,早期动脉硬化,高血压病1级。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全程室性早搏个,其中15次二联律,65次三联律。我们建议他去专科进一步检查,但这位受检者当时因工作忙未做其它相关检查,一周后觉得症状明显加重,做心肌酶谱检查显示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轻度升高,做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及前降支狭窄程度均大于60%,确诊为冠心病,给予积极有效治疗后心悸、胸闷症状得到缓解。
如果这名受检者,没有及时治疗,也没有早期预防,心肌梗塞可能性极大,因此,健康体检报告里的“早搏”一定要重视。
那么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早搏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呢?
一是对于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甲亢、高脂血症、肺部疾病或既往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出现的早搏要重视,尤其是心电图提示频发早搏,或伴多导联ST-T、T波改变、异常QS波等需更加重视,及时进一步检查,以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
二是长期服用药物者(如强心药物洋地黄类)出现早搏,需要重视,预防药物中毒;
三是食欲差、营养不良者,尤其是老年人出现早搏也要重视,预防低钾血症;
四是运动或心律增快时出现的早搏,心脏疾病的可能性增大,需要重视;
五是其它因素:如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量饮酒、饮浓茶、饮咖啡、暴饮暴食等所诱发的早搏,危害较小,消除诱因后早搏多能自行消失,但如伴有心悸、头晕、眩晕或有胸痛等自觉症状明显的患者也需要重视,及时进一步检查。
总之,别把体检报告中常见、多见的小问题不当回事,尤其是首次出现的问题,需要多加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才能让自己身心健康。
急诊科急救—、
门诊导医预约挂号咨询—
医院党政办公室咨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