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正常人的心电图中,记录到的复极波方向常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与单个心肌细胞不同,因为正常人心室的除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而复极则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
P波
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正常人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中均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低平均可;P波时间小于0.12s,振幅在肢导联小于0.25mV,胸导联小于0.2mV。
P-R间期
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成年人的P-R间期为0.12-0.20s.
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正常值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波一般不超过1.0mV;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R波一般不超过2.5mV;胸导联R波自V1–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Q波:除avR导联外,正常的Q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时间应小于0.04s。
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ST段
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在任何一导联,ST段下移一般不应超过0.05mV。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Q-T间期
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其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在6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应为0.32~0.44s。
U波
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二、心房、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右房肥大
P波高尖,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突出,又称“肺型P波”。
左房肥大
P波宽≥0.12s,常呈双峰,两峰间距≥0.04s,又称“二尖瓣型P波”。Ptf:P波终末电势,是V1导联负相P波振幅与时间的乘积。左房肥大时,V1导联Ptf≤-0.04mm?s。
双心房肥大
①P波宽≥0.12s,振幅≥0.25mV;
②V1导联P波高大双相,上下振幅超过正常范围。
左室肥大
①QRS波群电压增高,V5或V-6导联的R波>2.5mV,或V5的R波+V1的S波>4.0mV(男性)或>3.5mV(女性)。肢导联:Ⅰ导联的R波>1.5mV,aVL导联的R波>1.2mV,aVF导联的R波>2.0mV,或Ⅰ导联的R波+Ⅲ导联的S波>2.5mV。
②电轴左偏。
③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s,但一般<0.12s。
④伴ST-T改变者,称左室肥大伴劳损。
右室肥大
①V1导联R/S≥1,V5导联R/S≤1;
②V1导联的R波+V5导联的S波>1.05mV;
③电轴右偏≥+90°。
双侧心室肥大
①大致正常心电图,因双侧心室电压同时增高,互相抵消。
②单侧心室肥大心电图,只表现出一侧心室肥大,而另一侧心室大的图形被掩盖。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相应导联T波高大直立,ST段压低。
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相应导联T波倒置,ST段抬高。
3.冠状T波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上出现倒置深尖、双肢对称的T波,反映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或有透壁性心肌缺血,亦见于心内膜下心梗及透壁性心梗患者。
心肌梗塞
1.基本图形
①病理性Q波(宽≥0.04s,深≥1/4R)或QS波;
②S-T段弓背向上抬高;
③对称性T波倒置。
2.分期
①早期(超急性期)
T波高大,以后迅速出现ST段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②急性期
高耸T波开始降低后出现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抬高显著者可形成单向曲线,继而逐渐下降;T波由直立变倒置,并逐渐加深。此期持续数小时或数周。
③近期(亚急性期)
病理性Q波持续,ST段回到等电位线,T波由倒置较深变浅,持续数周或数月。
④陈旧期(愈合期)
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仅留下坏死性Q波,持续3~6月或更长。
3.定位:
前间壁
V1V2(V3)前壁:(V2)V3V4(V5) 广泛前壁:V1-V6
前侧壁
(V2)V3V4V5V6ⅠaVL下壁:Ⅱ、Ⅲ、aVF
侧壁
(V5)V6ⅠaVL后壁:V7、V8、V9
心律失常
1.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P波(Ⅱ、Ⅲ、aVF直立,aVR倒置);P波规则出现,60~次/分;P-R间期≥0.12s。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①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②窦性停博或窦房阻滞;
③窦缓基础上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等)。
3.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
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P-R间期>0.12s,代偿不完全。
室性期前收缩
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QRS宽大畸形,时限>0.12s;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代偿完全。
交界性期前收缩
期前出现的QRS-T波,形态与窦性QRS相同;可有逆形P波,代偿多完全。
4.阵发性室上性
室上性期前收缩连续三次或三次以上,突发突止,频率~次/分,节律规则,QRS形态一般正常。
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连续三次或三次以上,频率~次/分。若能发现P波,P波频率小于QRS波频率,房室分离。
6.房颤
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频率~次/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7.房扑
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频率~次/分,心室律一般规则,也可不规则。
8.心室扑动
无正常QRS-T波,呈现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次/分,常不持久,不很快恢复,便转为室颤。
9.心室颤动
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次/分。
10.房室传导阻滞(AVB)
①一度AVB:P-R间期>0.20s;
②二度Ⅰ型AVB: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QRS波群脱落,呈周期性;③二度Ⅱ型AVB: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④三度AVB:P波与QRS波无关,P-P间距<R-R间距,交界性或室性逸博心律。
11.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
QRS时限≥0.12s,V1或V2导联QRS波群呈rsR型或M型波,V1、V2、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完全性左束枝传导阻滞
QRS时限≥0.12s,V5、V6、Ⅰ、aVL导联R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V1、V2呈rS波或宽而深的QS波。
神经系统检查第一节脑神经、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检查
一、脑神经检查:
嗅神经
以特殊气味的物品分别测试双侧嗅觉,引起嗅觉障碍提示同侧嗅神经损害,可由创伤、前颅凹占位性病变和脑膜结核等。鼻腔本身疾病也可引起嗅觉障碍。
视神经
检查包括视力、视野、眼底检查等。
动眼、滑车、展神经
这三对脑神经同司眼球运动,合称眼球运动神经。
上睑下垂与眼球运动向内、向上及向下运动受限,均提示动眼神经麻痹。眼球向下及向外运动减弱,提示滑车神经损害。眼球向外转动障碍提示展神经受损。瞳孔反射异常可由动眼神经或视神经受损所致。
三叉神经
面部感觉及咀嚼运动由三叉神经支配。
面神经
面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和具有味觉功能。观察鼻唇沟是否变浅,口角有无低垂或歪向一侧。面神经损害时,舌前2/3味觉丧失。
位听神经
包括前庭及耳蜗神经。检查包括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
舌咽、迷走神经
询问有无吞咽困难、呛咳,观察腭垂是否居中,咽反射及舌后1/3味觉是否正常。
副神经
检查胸锁乳头肌与斜方肌是否萎缩,耸肩及转颈运动是否正常。
舌下神经
观察舌肌有无萎缩,伸舌有无偏斜。
二、运动功能检查
肌力
分六级。
单瘫
单一肢体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
偏瘫
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同侧脑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
交叉性偏瘫
为一侧偏瘫及对侧脑神经损害。
截瘫
为双下肢瘫痪,是脊髓横贯性损伤的结果,见于脊髓外伤、炎症等。
肌张力
肌张力增高分为痉挛性及强直性,分别为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所致。
肌张力降低见于周围神经炎、前角灰质炎和小脑病变等。
不随意运动
是随意肌不自主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多为锥体外系损害的表现。包括震颤、舞蹈样运动及手足徐动等。
共济运动
包括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及快速轮替动作等。
三、感觉功能检查
浅感觉
包括痛觉、触觉及温度觉。
深感觉
包括运动觉、位置觉及震动觉。
复合感觉
是指皮肤定位感觉、两点辨别觉和形体觉等,也称皮质感觉。
四、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眼心反射
眼球加压20-30秒后,心率减慢10-12次/分,减慢超过12次提示副交感神经功能增强,心率加快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麻痹则无反应。
卧立位试验
由卧位到立位脉率增加超过10-12次/分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由立位到卧位,脉率减慢超过10-12次/分则为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
皮肤划痕试验
用钝头竹签在皮肤上适度加压划一条线,数秒钟后,皮肤先出现白色划痕(血管收缩)高出皮面,以后变红属正常反应。如白色划痕持续较久,超过5分钟,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如红色划痕迅速出现且持续时间长,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或交感神经麻痹。
第二节神经反射检查
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一个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等部分。反射弧中任何一部分有病变,都可使反射活动受到影响(减弱或消失)。反射活动受高级中枢控制,如锥体束以上有病变,反射活动失去抑制,因而出现反射亢进。临床上根据刺激的部位,将反射分为浅反射,深反射二部分。
一、浅反射
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应称为浅反射:
1角膜反射
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轻触病人的角膜。正常时,被检者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
刺激—侧角膜→对侧出现眼睑闭合反应→间接角膜反射。
反射弧
三叉神经眼支→脑桥→面神经核----眼轮匝肌作出反应
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见于患者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
2腹壁反射
方法
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
反应
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上部腹壁反射消失—定位于胸髓7~8节病损
中部腹壁反射消失—定位于胸髓8~10节病损
下部腹壁反射消失—定位于胸髓11~12节病损
上、中、下腹壁反射消失—昏迷或急腹症、肥胖、老年人,经产妇。
一侧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
3.提睾反射
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由下向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
双侧反射消失见于腰髓1~2节病损。
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多或少、老年人及局部病变(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睾丸炎)。
二.深反射
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是通过深部感觉器完成的。
1.肱二头肌反射
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屈曲的肘部,并将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然后以叩诊锤叩击拇指,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2.肱三头肌反射
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的肘部,嘱病人肘部屈曲,然后以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突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反射中枢在颈髓7~8节。
3.桡骨骨膜反射
医生左手轻托腕部,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桡骨茎实,正常反应为前臂旋前,屈肘。反射中枢在颈随5~8节。
4.膝反射
坐位检查时,小腿完全松驰,自然悬垂。卧位时医师用左手在国窝处托起两下肢,使髋、膝关节稍屈、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髌骨下方的股四头肌腱。正常反应为小腿伸展。
有些病人精神过于紧张、反射引不出,可嘱病人双手扣起,用力拉紧再试即可引出。反射中枢L2-4。
5.跟腱反射
方法
仰卧、髋、膝关节屈曲、下肢外旋外展位,医生用左手托病人足掌,使足呈过伸位,然后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临床意义
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多为器质性病变,如未梢神经炎、神经根炎及脊髓前角灰质炎可使反射弧遭受损害。
三、病理反射
椎体束病损时,失去了对脑干和骨髓的抑制功能,而释放出的足和趾背伸的反射作用。1岁半的婴幼儿由于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以出现上述反射现象。成人出现为病理反射。
①Babinski征
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医生手持病人踝部,用钝头竹签由后向前划足底外側,阳性反应为拇趾缓缓背伸,其他四趾呈扇形展开。
②Oppenheim征
方法:拇指及示指沿病人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反应同Babinski征。
③Gordon
拇指和其它四指分置腓肠肌部位,以适度的力量捏,阳性反应同Babinski征。
④Chaddock征
竹签在外踝下方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为止,阳性反应同Babinski征。
⑤Conda征
将手置于足外侧两趾背面,然后向跖面按压,数秒后突然松开,阳性反应同Babinski征。
以上5种测试方法不同,结果一样,临床意义相同。
⑥Hoffmann征
为上肢锥体束征,方法:医生左手持病人腕关节。右手以中指及示指夹持病人中指,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然后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由于中指深屈肌受到牵引而引起其余四指的轻微掌屈反应。为阳性,多见于颈髓病变。
⑦阵挛
阵挛是在深反射亢进时,用一持续力量使被检查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则该深反射涉及的肌肉就会发生节律性收缩。
四、脑膜刺激征
膜脑受刺激的表现,脑炎、脑膜出血、脑脊液压力增加
常见的重要的体征
1.颈项强直
方法
病人仰卧,检查者以手托扶病人枕部作被动屈颈动作,以测试颈肌抵抗力。
抵抗力增加
颈椎病、骨折、也可阳性。
2.Kernig征
方法:病人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可将膝关节伸达°以上,伸膝受限,疼痛、屈肌痉挛为阳性。
3.Brudzinski:
方法
病人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左手托住病人枕部,一手置于病人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两侧膝关节、髋关节屈曲为阳性。
4.Lasegue征
神经根受刺激的表现。方法:卧位,两下肢伸直,医师左手置于膝关节上,使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可抬高70度,仅能抬高30度~40度为阳性,见于坐骨神经痛。
精品推荐·卫生事业编考试资料(笔试+面试)
·最新医学考博英语视频备考资源
·年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攻略+答辩PPT
·年执业医师资料大全
·份医疗模板PPT
·40节快速入门SCI写作技巧视频
·《实用内科学》《实用外科学》最新版
·14所名校医学视频公开课教学资源合集
·临床+护理三基手册+题库
·中医专业三基手册+题库
·个病历书写资料
·高清版奈特人体解剖图谱(第七版)
·17本外科人员必备参考书籍
·33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视频(高清版)
·规培资料大全
·史上最全的常用学术网站
本平台是资源交流学习平台,资源来源于网络搜索,不参与任何视频售卖行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特此声明!
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