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心脏疾病有很多,由于发生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而分为各式各样的类型。主要包括冠心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梗)、肺心病、风心病、高心病、先心病、心肌病、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律失常、房颤、心衰、心脏主动脉瘤等。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心脏病的病种分类,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心脏病并做到科学预防,防患于未然!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早搏?
早搏:正常心脏的跳动是规则的,各次心跳间隔时间基本相等。如果出现突然提前的心跳,医学上称为过早搏动(简称早搏),触脉搏时可出现早跳或“漏跳”。早搏是一种比较高发的心律失常,可偶然出现或者在劳累、紧张、喝浓茶或咖啡后出现,多则24小时内达到数万次。早搏还可进一步诱发心动过速,有的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心脏早搏千万不能忽视,医院就诊。
早搏的症状:1、心跳不规律
人的心跳就像音乐节拍一样匀速规律,即便心率有快有慢,每次心跳的间隔也大致相同。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心跳的规律发生了变化,有时心跳提前发生了,就像抢拍子一样,这就是早搏。早搏可以没有症状,体检偶然发现,也可以伴有严重心悸、胸闷等不适。早搏的常见症状是,感觉心脏突然偷停了或者空了一下,有的时候会感觉“咯噔”或疼一下。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气短,甚至感觉没有力气。
2、脉搏不整齐
医院心内科主任孟庆智介绍,脉搏是心脏收缩和射血冲击动脉血管导致的波动感,有一次心脏收缩,就会产生一次脉搏,正常情况下节奏匀齐,节律规整。当您出现以上症状时,可以马上摸摸自己的脉搏,如果摸脉搏的时候感觉不整齐、漏跳或者提前跳了,那就是有早搏的现象。如果习惯用听诊器,可以听心脏跳动的节奏,这比摸脉搏更加容易判断早搏或者其他心律失常。
早搏如何治疗:
1查找原因,评价严重程度:
出现早搏时不必过于紧张,请医生进一步检查早搏原因,评价严重程度。如果能找到早搏原因,只要将诱发因素去除即可,治好诱发早搏的疾病,早搏便可逐步消除。如果无法找到早搏原因,请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对早搏进行治疗。绝大部分早搏的病人治疗效果都很好。
2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对于找不到病因的频发早搏,可能很早以前就已发生,许多病人也已经习惯,若经医生评价是良性早搏者,可以不必治疗。偶发性早搏,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不大,尤其不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早搏本身也不是严重疾病,一般不必治疗。所以早搏者应消除思想顾虑,保持乐观情绪。3频发性早搏,严重者需吃药
孟庆智主任提醒,频发性早搏,尤其在心脏病基础上的,可能演变为严重心律紊乱,或可能导致心绞痛与心力衰竭,应注意治疗。可以缓解早搏的药物很多,如倍他乐克、异搏定、乙胺碘呋酮等。这些药的药性多较剧烈,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治疗应有耐心,不要频繁换药。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早搏,病人无法耐受,可做射频消融治疗,部分病人可获根治。
孟庆智主任建议:
预防早搏要着重对生活方式和作息规律的调整,如少喝浓茶、咖啡,不要吸烟、饮酒,不要过度熬夜,早睡早起,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晚上宜早睡,不要熬夜,有失眠者,在心脏早搏护理时应额外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些镇静剂或安眠药,以保证大脑皮层能得到充分休息,否则可造成中枢神经功能紊乱,使心肌兴奋增高而诱发早搏。
此外,在饮食上对心脏早搏护理应注意:不吸烟,不饮酒,饮食不过饱,少吃刺激性食物如酸、辣等调味品,少喝浓茶或咖啡,因为这些食物都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诱发早搏。应该强调的是,保持情绪稳定对预防功能性“早搏”非常重要,因为临床发现,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是引起功能性早搏的主要诱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