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治疗已经成为了心脏中心和心理科医生的共识,如何更好的发挥联动却还需要医生们更多的努力。
“心病”为何需要“双心”
当你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的时候你会找谁?你一定会说是“心内科医生”。
服药后症状没有明显好转,情绪低落,多次换药效果不好,你会找谁?十之七八你的会说是“心外科医生”。
在十年以前也许只能如此选择。如今却有越来越多心血管内、外科医生会告诉你,你需要的是心脏内、外科医生和心理医生一起为你诊断、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双心门诊”、“双心查房”和“双心会诊”。
中华医学会的调查显示,心内科是临床各科中心理障碍发病率最高的科室。年在北京10家二、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对连续就诊的例患者进行调查显示,焦虑的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其中,冠心病患者分别为45.8%和9.2%,高血压患者分别为47.2%和4.9%。超过12%的心内科门诊的患者根本没有器质性病变,仅是患有惊恐障碍、躯体化障碍等心理疾病;大约三成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原本只有偶发早搏等轻微病变,只是因为医生解释不到位或患者个性敏感而对健康过度担忧而导致抑郁和焦虑,进而病情加重和生活质量降低。
严重的心血管病患者,如严重冠心病植入支架患者常常因为过度担心而不敢出门,不敢活动,失去生活质量,继而发生抑郁和焦虑,增加了疾病复发和死亡的几率。Schleifer等报道急性心梗发生后抑郁发生率高达35-45%,而伴有抑郁和焦虑的患者复发率比情绪稳定的患者高25%,死亡率则高3-4倍。
另外,研究还表明,长期抑郁、焦虑不仅是冠心病发病重要因素之一,本身还可以单独导致冠心病的发生。而冠心病发作后的疼痛、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加重等问题又会加重患者心理疾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效果不良、治疗费用增加。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内科患者在治疗中必须考虑其精神心理状态,现实却是因为心血管医生缺乏足够临床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导致患者心理障碍的误诊误治率高达84%。因此,从年起就有多位心血管专家呼吁在临床治疗中引入心理医生和心血管医生一起为患者诊断治疗的“双心门诊”,至年起卫生部又选择北京、广东、医院作为试点单位,逐渐在全国推广双心门诊理念。使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完成了从注意脂质沉积到炎症反应再到易损斑块再到易损病人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