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心脏移植,让生命用另一种方式延

心脏,作为人体的生命之源,对于维持人身体机能起到重要作用。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心脏为身体提供能量,但当我们的心脏难以维持生命,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常规手术也无法奏效的时候,心脏移植手术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今天我们邀请到医院心血管外科、心脏移植中心主任杨斌来跟大家聊聊心脏移植的那些事。

什么是心脏移植术?

心脏移植术又称为换心术,医学上的准确称呼为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是将脑死亡者的健康心脏经过手术移植给心脏病患者,使心脏病患者重新获得新生。

心脏移植术分为原位和异位心脏移植。前者先切除病变心脏,再在原位植入供心。后者是指保留患者自身病变心脏,在身体其他部位将供心与之并列连接,手术时迷走神经被切断,供体心脏去神经支配后一般每分钟将会跳动次左右。而由于异位心脏移植术过程复杂、并发症较多、因此在心脏移植手术中应用较少。

什么情况可以做心脏移植术?

一般而言,当心脏已难以维持生命,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常规手术也无法奏效的时候,心脏移植就可以作为这类人最佳选择。

具体说,心脏移植手术适应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其常见适应病症有:

1、晚期原发性心肌病,包括扩张型、肥厚型及限制型心肌病等;

2、无法手术和其他措施治疗的冠心病-即缺血性心肌病;

3无法用换瓣手术治疗的终末期多瓣膜病;

4、法用手术根治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左心室发育不良等;

5、其他难以手术治疗的心脏外伤、心脏肿瘤等;

心脏移植术禁忌症有哪些?

虽然心脏移植术可以延长末期心衰患者的存活时间,但并不是所有的心衰患者都适合作心脏移植手术,当患者有以下合并心脏以外的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时,将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患有不可逆的严重的肝脏、肾脏或肺部疾病以及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2、严重糖尿病伴有终末器官损伤(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

3、严重外周血管/中枢血管疾病,不能介入/手术治疗的外周血管疾病。

4、肺动脉高压或肺循环阻力增高。

5、5年内活动性或近期发现的实体器官、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6、病理性肥胖(体重指数35Kg/m2)或恶液质(体重指数18Kg/m2)。

7、年龄65岁(各个移植中心对年龄上限掌握有所差别)

8、6个月内药物、烟草或者酒精滥用史。

心脏移植能改变性格?

近期的热播剧《美好生活》中张嘉译饰演的男主角徐天由于突发疾病做了心脏移植术更换了女主角前夫的心脏获得重生,使得本来陌生的两个人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看到这样的桥段很多人就会以为心脏受赠人会继承心脏捐赠人的一些性格,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杨主任介绍说人的性格、爱好、价值取向等与后天培养有关,没有临床证明器官移植的病人会发生性格等方面的改变。从人体结构分析,人的性格等并不是由心脏所决定,心脏移植后,有的人可能出现一些细小的变化,都是极个别的现象,手术后在一些心理暗示的情况下人的行为也会不自觉的有所改变,因此没有证据证明两者之间有直接关系。

手术对日常生活是否有影响?

目前国内心脏移植手术后最长存活时间超过20年,国际上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为38年,而排异反应是“换心人”存活的最大障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心脏移植后,一年的平均存活率大约90%,5年的存活率达80%,10年的存活率达70%。因此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会有明显改善和提高,90%以上的患者可以继续原有的学习和工作。

但并不是做完手术就“万事大吉”,患者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因“换心”减弱了机体防御功能,增加感染几率,还可能出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移植物冠心病、肝肾功能损害,通过随访监测并调整治疗方案,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一般心脏移植手术后10年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移植心脏衰竭、感染、恶性肿瘤、移植物冠心病和急性排异反应。

日常如何维护心脏的健康?

心脏移植只是最后“救命”的手段,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时刻注意保护心脏的健康。日常饮食要营养丰富,清淡多样,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盐饮食,同时还要经常参加运动锻炼,可以增强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对心脏大有益处,从而预防心脏疾病发生;如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应积极治疗,阻止疾病的发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生心脏不可逆的改变,导致终末期的心率衰竭。

文字整理:张震

审稿:杨斌

策划统筹:郭金

友情感谢:河南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FM.4《健康河南》栏目

赞赏

长按







































中国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zz/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