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基础知识二十四

常见54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之一(文字纯净版)

一、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P波顺序出现,P波在Ⅰ、Ⅱ、aVF、V3-V6导联中直立,在avR导联中倒置,P波大小形态正常。

(2)P-P间期在0.12~0.20秒之间,而且恒定。

(3)频率60~次/分(成人)。

(4)P-P间距相差<0.12秒。

临床心电图上,一般依据P波方向正常,规则出现,即可诊断为窦性心律。

二、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P波顺序出现,P波在Ⅰ、Ⅱ、aVF、V3-V5导联中直立,在aVR导联中倒置。

(2)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3)P-P间期>1.0秒,即心房率<60次/分(成人)。

(4)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三、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P波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

(2)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3)心率超过次/分,1岁以内超过次/分,1~6岁超过次/分,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成人一般可达次/分,PR略有不齐但常<0.12秒。

(4)可能出现的其他改变。

①P波高尖,以Ⅱ导联为明显。

②T-P融合,造成S-T段假性下移。

③S-T、T改变。

④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四、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征:

(1)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①P波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如:PⅡ、aVF、V3-V6直立,PaVR倒置。

②P-R间期0.12~0.20秒,如合并房室传导延缓可>0.20秒;合并预激综合征则<0.11秒。

③P-P间歇之间差异>0.12秒。

(2)窦性心律不齐的分型:根据图形改变特点可把窦性心律不齐分为下列几型:

①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一类型最常见,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是一种生理性表现。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吸气时心率加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快慢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摒气时心律转为规则。

②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亦称非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型较少见,心率的快慢与呼吸无关。图形表现常由慢突然变快,P-P间期的长短变化与呼吸无关。

③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此型常见于有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主要表现是夹有QRS波群的P-P间歇较不夹有QRS波群的PP间歇为短,相差>0.04秒以上。

④精神性窦性心律不齐: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紧张时、激动时。常见于患者对心电图检查不了解,有惧怕心理,在开始描图时频率加快,而过一段时间适应后,频率减慢,遂成为窦性心律不齐。如在检查前做好解释工作则可避免。

⑤过早搏动诱发性窦性心律不齐:主要见于房性过早搏动。表现为在过早搏动之后出现节律不齐,过早搏动消除后,心律不齐即消失。

五、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P波呈窦性特征。

(2)P波在同一导联中的表现是大小、形态略有差异,但P波的方向没有改变。

(3)P-P间期互差>0.12秒以上。

(4)P-R间期>0.12秒,可有轻微差异。

六、心房内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心房内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同一导联中P波形态有差异,P波由直立转为低平、低小、平坦、倒置、循环出现。

(2)P-R间期可有不等,但均>0.12秒。

(3)P-P间期不等。

七、窦房结-交界区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窦房结-交界区游走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同一导联中,P波大小、形态及方向逐渐发生变化,由“窦性P波”渐转为“交界性P波”。

(2)P-R间期亦由>0.12秒逐渐缩短为<0.12秒。出现逆行P波,并且P-R间期<0.12秒时,表示节律点已转入房室交界区内。

(3)P-P间期不均齐。一般规律是节律点位于窦房结内时频率较快,转入交界区时频率较慢。

八、窦性停搏的心电图特征:

窦性停搏,又称为窦性静止,其心电图特征如下:

(1)心电图上出现较长的P-P间歇,此间歇与短P-P间歇不成倍数及整数关系。

(2)轻度的窦性停搏及长时间的窦性停搏较难诊断。

(3)在窦性停搏期间可出现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等心律失常。

九、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窦性心律时呈持续的、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频率一般低于50次/分。常伴有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在此基础上,常有逸搏、逸搏心律出现。

(2)当出现异位心律时,常常是心房颤动,少数是心房扑动。未经治疗时,心率常较快速。如恢复窦性心律时,表现为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

(3)可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等。

(4)窦房结功能测定试验阳性反应。常用的试验有:运动试验、阿托品试验、异丙肾上腺素试验,及近年开展的食道心房调搏试验等。

十、交界性逸搏及交界性逸搏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交界性逸搏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较一个基本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QRS波群。

(2)QRS-T波的形态与由心房下传者相同,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则可宽大畸形。

(3)QRS波群前后的P波可有如下各种表现:

①窦性P波出现于QRS波群之前、中、后,形成干扰现象,在QRS波群前的P-R间期<0.12秒;在QRS波群之中则使QRS波群变形;在QRS波群之后则表现为在ST-T上有直立型P波。

②QRS波群前后可见逆行P`波,P`波在QRS波群前P`-R间期<0.12秒,在后P-P`间期<0.20秒。

③QRS波群前后无P`波可见,此时QRS波群形态应正常,方能作出房室交界性逸搏的诊断。

④可以出现房性融合波。

房室交界性逸搏性心律的心电图表现如下: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逸搏称为房室交界性逸搏性心律,频率40~60次/分。

十一、房性逸搏与房性逸搏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房性逸搏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较一个基本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之后出现一个P`、QRS、T波群。

(2)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但可直立、双相或倒置。

(3)P`-P间期>0.12秒。

(4)QRS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下传者相同。

(5)具有以上表现,仅有一个或二个出现的称为房性逸搏。

房性逸搏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逸搏称为房性逸搏性心律,频率在50~60次/分,较同导联的窦性心律为慢。

十二、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室性逸搏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一较基本心动周期为长的心室间歇之后,延迟出现的心室激动波形。

(2)QRS波群宽大畸形,但其程度与激动点位置及室内传导快慢有关。位置高或室内传导良好则畸形不明显。

(3)QRS波群前如有P波,则P-R间期<0.12秒,表示P与QRS无关。偶有室性融合波,但P-R间期亦短于其它的窦性P-R间期,QRS波群形态则介于窦性的与室性的QRS波群之间。

(4)室性逸搏偶有逆传至心房者,此时畸形QRS波群后有逆行P波,R`-P`间期>0.20秒。

室性逸搏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连续出现三个以上室性逸搏者称室性逸搏心律。

十三、加速房性逸搏心律(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加速房性逸搏心律(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P`波,无突然发生及终止的特点,P`波可直立、双相或倒置。

(2)心率在70~次/分之间,P-P均齐。

(3)P`-R>0.12秒,QRS波群一般呈室上性。

(4)与窦性心律的关系,有两种情况:①不伴有窦房竞争,表现如上述。②伴有窦房竞争,此时房性心律的频率常与窦性频率相近或稍高。因此,可间断出现窦性及房性心律。窦性频率快时,控制心房,频率减慢时,心房节律点又控制心房,形成竞争现象,并可见房性融合波。

十四、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频率70~次/分,大多在次/分,发作及终止无突然性。

(2)QRS波群形态正常。

(3)心房激动的表现可呈下列情况之一:

①QRS波群前后无逆行P`波出现,仅有正常的QRS波群。逆行P波可能融合于QRS波群之中。

②正常的QRS波群之后出现逆行P`波,R-P间期<0.20秒。

③逆行P`波出现在QRS波群之前,P`-R`<0.12秒。

④窦性P波控制心房,P波与正常形态的QRS波群无关,产生房室分离。此时,窦性心律及房室交界性心律的频率大致相近。因此,常发生竞争现象。当窦性激动加快时即能下传心室,激动频率减慢时由较快的房室交界性心律控制心室,这一类型最为常见。

⑤心房由心房颤动、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异位心律控制,而心室由较快的房室交界心律控制,形成房室分离。QRS波群与f波、F波或P波无关。

(4)可见房性融合波。

(5)可有窦性P波夺获心室。

十五、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频率60~次/分,多数在70~80次/分左右。发作及终止无突发性。

(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大于0.11秒。

(3)不伴有窦性竞争性,如在窦性停搏伴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则无窦性P波可见,仅有以上1、2条的表现。

(4)伴有窦性竞争现象时,室性心律或窦性心律频率相近,因此常发生竞争现象。当窦性心律加快时即夺获并控制心室,但如窦律减慢时心室又被加速的室性心律控制,故常见有室性融合波及心室被夺获现象。

十六、窦房干扰的心电图特征:

窦房干扰分为窦房结内干扰及窦房交界区干扰二种。

(1)窦房结内干扰的心电图表现:心房过早搏动伴有不完全的代偿间期。最常见于舒张早期的房性早搏,其产生机理是房性过早搏动的激动在窦性激动未形成时侵入其中,冲消了未成熟的窦性激动。随后,窦房结才重新按照原有频率发放激动,如此便形成了不完全性的代偿间歇。

(2)窦房交界区干扰的心电图表现:心房过早搏动伴有完全的代偿间期。这是由于心房激动并未侵入窦房结内,而只是侵入窦房交界区,使之产生新的不应期,尽管窦房结未重建周期,也因激动落于窦房交界区的不应期而不能传入心房。因而房性早搏前后的P-P间期等于基本窦性心搏的倍数。

十七、房性融合波的心电图特征:

房性融合波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同一导联中有三种P波,其中一种介于窦性P波与房性P`波之间。此即可能为房性融合波。

(2)房性融合波与前一个P波间距和窦性P-P间距大致相同。

十八、房室交界性干扰的心电图特征:

房室交界性干扰的心电图表现如下:

(1)逸搏与窦性P波的干扰:在逸搏时,窦性P波可在QRS波群的前、中、后。在前则P-R间期<0.11秒;在中则有QRS波群切迹;在后则于QRS波群之后可见直立型P波。

(2)传导受阻型房性过早搏动,表现为房性P波后无QRS波群跟随。

(3)房性过早搏动的P-R间期较窦性P-R间期为长。

(4)间位性过早搏动后的窦性P-R间期延长。

(5)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时许多F及f波能下传心室。

十九、室性融合波的心电图特征:

室性融合波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1)在同一导联中出现三种不同形态的QRS波群,其中一种形态介于其他两种QRS波群之间。

(2)室性融合波前的R-R与窦性R-R大致相等。

(3)室性融合波的P-R间期略等于或小于窦性P-R间期。

(4)室性融合波多在室性并行心律及舒张晚期室性过早搏动时发生。亦可在室性逸搏时发生。

二十、房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的分类及心电图特征:

房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分为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与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两类。

(1)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①激动的起源为室上性,一般是房性或窦性;

②QRS波群提前出现,提前越早,室内差异性传导越显著;

③QRS波群轻度增宽,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V1导联的QRS波群常呈三相(rSR或rSr);

④QRS起始部向量与窦性心室波群相同;

⑤额面QRS电轴0°~+°。

(2)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①主要表现为房室交界性逸搏或逸搏心律的QRS波群增宽畸形;

②其发生与起搏点位置异常以及其传导径路与正常不同有关;

此类较少见。

二十一、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分类及心电图特征:

干扰性房室脱节分为二种,即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与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

(1)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①心房常呈窦性心律,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偶而为窦性心动过速;心室呈交界性或室性异位心律。如逸搏心律、阵发性心动过速等。R-R间期均等,完全性房室脱节时,如房率快于室率,应疑有房室阻滞的存在;

②P-R间期不固定而且一定小于0.20秒。P-R间期不固定表示P波与QRS波群在时间上无一定关系。如果P-R间期超过0.20秒,尚未出现心室夺获,应想到可能并发房室阻滞。

(2)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特征如下:即房室脱节时出现心室夺获:

①夺获的QRS波群提前出现,即夺获与其前的交界性QRS波群之间的时距小于交界性周期;

②提前的QRS波群前必有一窦性P波,P-R间期超过0.10秒,可正常也可因房室干扰而延长。数个心室夺获的P-R间期可呈RP-PR关系,即R-P间期长时P-R间期短,R-P间期短时P-R间期长。

③心室夺获的QRS形状一般与主导心律的QRS波群相同。偶尔心室夺获发生过早,可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如果室率同房率接近,P波在QRS前,则QR-S波群提前不显著,此时可依据P-R间期、QRS形态、R-R间期来判断每个P波是否下传。

二十二、期前收缩的分类及心电图特征:

期前收缩(即过早搏动)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四类。

(1)窦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

①窦性期前收缩在心电图中可见有与窦性心搏相同的PQRST过早出现。

②有固定的联律间期(早搏与前一心动的距离称联律间期,一般以P-P`或R-R`表示)。

③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即P`-P),与正常窦性周期相等。即P`-P=P-P。

(2)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房性P`波。

②提前出现的P`波与窦性P波不同,可呈直立、双相、低平或倒置。P`波形态及方向决定于异位激动点的位置。一般来说,源自高位P`波直立;源自中部P`波多双相,源自房下部则P`波呈逆行型。

③能下传心室者,其P`-R间期>0.12秒,而且常较窦性P-R间期为长。这是由于房性期前收缩落于房室交界区的相对不应期而出现的干扰性P`-R间期延长的缘故。

④部分期前收缩的过早的P`波后无QRS波群跟随,但亦有代偿间歇,称传导受阻型房性期前收缩。

⑤房性期前收缩的QRS波群一般正常,如呈宽大畸形者表示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⑥代偿间歇不完全。这是由于窦房结周围无传入单向阻滞,房性期前收缩激动多能侵入窦房结内,干扰其固有频率,提早发放激动所致。

⑦如在一导联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不同的P`波过早出现,配对时间不相等的称为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

⑧房性期前收缩每分钟在6次以下者称偶发性,每分钟出现6次以上者称多发性,呈二联律、三联律者称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可与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同时存在。

(3)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如下:

①有室上性的QRS波群过早出现;

②可见有逆行性P`波。P`波出现的时间决定于激动顺向及逆向传导的速度。常呈下列几种表现之一:

A逆行P`波出现于过早的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秒。这是源于交界区的激动首先传导到达心房,然后才顺传到心室,使心房除极在前的缘故。

B逆行P`波出现于QRS波群之中,心电图上无P`波可见,或仅见QRS波群有切迹难以辨认。这是房室交界区的激动的传导同时到达心房和心室。

C逆行P`波出现于QRS波群之后,此时R`-P`间期应小于0.20秒,这表明顺传先于逆传到达心室。

DQRS波群前后无逆行P`波,表明逆传受阻,此时的诊断需要QRS波群呈室上性才能确定。

③多为代偿间期完全。

④如果伴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可增宽畸形。

⑤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以单源为多见,多源性极少见,但可与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同时出现,而室性期间收缩形态不一,而配对时间相等,并在同一导联者,诊为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这是同一激动点发放的激动其传导方向及时间变异的结果。

⑥在同一导联中有多种不同形态的QRS波群过早出现,并且配对时间不一致,则应判为多源性室性早搏。即心室中同时存在多个兴奋灶。

⑦如在同一导联中发现期前收缩间配对时间不等,QRS波群形态一致,早搏波群之间有整数倍数关系时则诊为并行心律性期前收缩。此时尚可见室性融合波。

⑧室性过早搏动可偶发或多发,可二次连发,亦可与主节律构成二、三、四联律。

⑨室性期前收缩的定位诊断如下:

a源自右心室:早搏的QRS主波在Ⅰ导联向上,Ⅲ导联向下,V1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V5导联QRS主波向上,类似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b源自左心室:期前收缩的QRS波群在Ⅰ导联向下,Ⅲ导联向上,V1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V5导联QRS主波向下,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c源自心底部:Ⅱ、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

d源自心尖部:Ⅱ、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aVR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

e源自左心室后壁:V1V6导联期前的QRS波群主波向上。

f源自束支附近:早搏的QRS波群波形接近正常。

二十三、预激综合征

1.典型预激综合征:(1)P-R间期<0.12秒,P波正常;(2)QRS时间>0.11秒;(3)QRS波群起始部分变粗钝,称为预激波或δ波;(4)继发性ST-T改变。

临床上又分为三型:

A型预激:预激波和QRS波群在各胸导联均向上,其旁道位于左心室后基底部。

B型预激:预激波和QRS波群的主波V1导联向下,在左胸导联V5向上,其旁道位于右室外侧壁。

C型预激:预激波和QRS波群V1-V2导联向上,V3-V5导联向下。为左室侧壁预激。

2.变异型预激:

LGL型预激:(1)P-R间期=0.11秒;(2)QRS波群时间正常;(3)没有δ波

Mahaim型预激:(1)P-R间期=0.12秒;(2)QRS综合波起始波有δ波,但δ波小;(3)QRS时间=0.12秒,但增宽轻微。

二十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哪几种心电图表现?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是通过影响心肌复极而使心电图发生变化,在心电图上可表现损伤及(或)缺血表现,常可引起ST段、T波、及QT间期的异常,其中ST—T改变最为重要,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1)ST段改变:

①缺血型ST段降低:最有诊断意义。ST段压低>0.05mV。

a水平型: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R波顶点垂线与ST段的交角等于90°,水平持续至少0.08秒。

b下垂型,也称下斜型。上述夹角大于90°。

②近似缺血型ST段降低:也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其R波顶点垂线与ST段所形成的交角接近直角(81°<a<90°),但QX/QT>50%,而且下移>0.mV,下移的ST段长度>0.08秒才有意义。

③J点下移:J点是S波升支与ST段的交点,即S波的终点。其R波顶点垂线与ST段所成之夹角小于80°,QX/QT<50%。J点下移必须大于0.2mV时才有临床意义,但J点型ST段降低常是生理性的,一般是由于心房除极波(Ta波)的压低所引起,常见于窦性心动过速时。仅凭J点降低很难作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

④ST段抬高:肢体导联和V4~6导联ST段抬高超过0.1mV,V1~3导联超过0.3mV即为ST段抬高。ST段抬高常见于变异性心绞痛,多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由于急性透壁、显著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或缺血),面向损伤面的导联ST段抬高,常见于V2~V6,最明显于V2~V4导联,也可见于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多呈凹面向上,有时伴有T波倒置。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原表现为ST段下降者,ST段可恢复到等电位线上或稍抬高,易误认为心电图好转,但这种急性改变多为一过性,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偶有持续半小时者。

(2)T波改变

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常呈一过性心内膜下或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早期,T波对称高尖,进一步发展,ST段向下压低,或与T波融合,构成凹面型ST段下移。心外膜下缺血远较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少见,复极方向由心内膜指向心外膜,T波向量离开心外膜面,故面向缺血的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并伴有ST段上抬。若以心内膜下缺血为主,进而波及心外膜下,则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双向;若以心外膜下缺血为主,波及心内膜下,则出现T波倒置,ST段轻度压低或在等电位线上。缺血性T波改变(以R波为主导联T波低平、双向或尖锐倒置),常呈定位分布,即几个有指示性改变的导联共同地可反映前壁、下壁、侧壁等缺血部位,而在缺血室壁的对侧壁导联出现对应性改变。

(3)Q—T间期的异常:Q—T间期最好在aVF导联上测量,因为该导联U波最不明显。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常引起一过性Q—T间期缩短,亚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Q—T间期可以延长。

(4)心律失常: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影响到心脏起搏传导系统,或因心肌缺氧,心肌的应激性增高等原因可产生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等。

(5)其他:如心电轴左偏、左室肥大、U波倒置及PV1终末电势异常(即PtfV1<-mm·s)。

二十五、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判定标准:

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判定标准如下:

①多源性、多形性及连发的室性期前收缩。

②期前收缩为频发性,尤其是形成二联律者。

③期前收缩的QRS波振幅<10mm。

④期前收缩的QRS时间>0.14秒,甚至达0.18秒,并有明显的切迹。

⑤ST段呈水平型下降,T波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⑥室性并行心律型期前收缩有80%为病理性。

⑦室性期前收缩及房性或交界性期前收缩同时存在。

⑧有期前收缩后ST-T改变者。

⑨过于提前的室性期前收缩(R-R`<0.43秒),尤其是RonT现象。

10无感觉的室性期前收缩病理性较多。

11运动后或心率增快后期前收缩增多。

12心肌损伤及心功能不全时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肯定是病理性的。

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亦称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指具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异常情况的病人所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符合以上一项或一项以上时,可考虑为病理性室性早搏,但临床确定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时,应结合患者心脏的基础状态,综合判断。

二十六、混乱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混乱性心律根据起源部位可分为房性、交界性与室性,但常见混合性。其心电图表现:①频发多源性各种期前收缩、短的阵发性心动过速等为主体;②常伴发停搏、逸搏与逸搏心律或加速的逸搏与逸搏心律。

二十七、窦房传导阻滞的分类及心电图特征:

窦房传导阻滞的分类为:Ⅰ度、Ⅱ度和Ⅲ度,前二者又称不完全性,后者又称完全性。Ⅱ度窦房阻滞根据图形的不同又可分为Ⅰ型及Ⅱ型。

(1)Ⅰ度窦房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从理论上推断,Ⅰ度窦房传导阻滞是存在的,但由于目前的心电图描记器尚不能把微小的窦房结电位记录下来,因此,单纯存在Ⅰ度窦房传导阻滞在体表心电图上无法诊断。

(2)Ⅱ度窦房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

①Ⅱ度Ⅰ型(文氏型)窦房传导阻滞:

AP-P间期逐渐缩短,最后出现长P-P间期,此后又逐渐缩短,周而复始。

B长P-P间期小于两个基本P-P间期之和。

C长P-P间期后的第一个P-P间期长于其前一个P-P间期。

D以上三条是典型文氏现象。临床上见到的大多属于非典型类。可表现为:(a)P-P间期逐渐缩短,但在P波脱漏前(即长P-P前)P-P不继续缩短,即不变或稍延长,然后才出现长P-P间期。(b)P-P间期逐渐缩短,但长P-P不一定小于两个P-P之和。造成不典型文氏现象的原因有窦性心律不齐、期前收缩等。

②Ⅱ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A传导比例规则:可呈3∶2;4∶3;5∶4等传导比例,且保持不变。亦可呈2∶1或3∶1程度较高的阻滞。当传导阻滞比达3∶1~5∶1时,可称为高度窦房传导阻滞。此时心室率极为缓慢。

B传导比例不规则:在一系列规则的窦性P-P间期中,突然出现一个P-QRS-T的长P-P间期,此间期恰是短P-P间期的整数倍数。可间歇出现或存在时间较长。

③Ⅲ度(完全性)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当窦房结的激动全部不能传导到达心房时,心电图上窦性P波完全消失,故无法与持续性窦性停搏相鉴别。但如存在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性心律则有助于窦房传导阻滞的诊断。因为在窦性停搏时房内激动点常同时受到抑制。

本期编辑:施涛

赞赏

长按







































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zz/2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