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沙头街道基层党员社工耐心为居民讲解动态心电监测原理,目前已有超过名居民完成监测。

年4月12日,深圳福田区沙头街道,社工免费为居民佩戴动态心电监测仪。

沙头街道翠湾社区正在组织市民听关于心电监测进社区的讲座。

年6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发布,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发病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深圳已悄然走到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前,怎样为老年人服务?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沙头街道各党支部成员的心头。

年9月,福田区沙头街道两个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以为民服务为己任,深入调查民生需求,发现老年人对于心电监测有着不小的需求。但碍于看病难、流程多,市民常常为了做检查“跑断腿”。为此,沙头街道结合医疗高科技服务,引入24小时远程心电项目,免费为居民提供心电监测服务,发动党员力量落地社区为民办实事。

党建+领衔制:

借助智库资源

提升组织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组织力是组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不仅是当前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所在。

提升组织力就成为了沙头街道巩固党建基础的方向。沙头街道积极推行“两代表一委员”领衔,使智囊库“用”起来。建立“两代表一委员”领衔制,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根据各自熟悉领域认领街道民生微实事项目,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各社区工作组做好跟进落实。同时,在社区书记项目、党群活动上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全过程介入与监督,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的智囊及资源库作用。

沙头街道各社区党委在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基础上,组织开展项目征集、遴选、公示、实施、评价,优化项目遴选和组织实施流程。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开展服务群众承诺践诺活动,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推广“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

《“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其中,在居家养老服务、宜居社区建设、健康管理服务、医养融合发展等方面就加强组织领导、经费财政保障、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公益捐助、营造社会氛围、强化督促检查等提出具体的组织实施意见。

根据联合国数据显示,到年,中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3亿,到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我国老龄人口(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8%,到年,该数字预计达到1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社区老年人的宜居生活成为了基层党组织思考问题的关键。

街道“两代表一委员”在经过走访调查发现,除了丰富社区老年群体的休闲生活外,最让他们关心的就是身体健康问题。根据年6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城市老年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达62%,可见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如此之高。

作为危害人类生命最大的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给世界各国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远程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论文显示,中国全年心血管疾病医疗费用为亿元。通过远程监测报警手段管理心衰患者可使患者住院率下降36%,对改善临床预后健康管理意义重大。通过这种治未病的监测服务,可有效降低占死亡率40%以上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医院的心内科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少患者背着精巧的、隐约露出几条连线的“小盒子”施施然离开或进入诊室,这就是动态心电图(Holter)技术的应用。

据了解,Holter动态心电监测俗称“背盒子”,它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分析日常生活状态下心电图的方法,是体表心电图技术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24小时心电活动全过程,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

听起来行之有效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实施难度。额外的花费让一些社区老人不愿主动检测,加上“预约难”、“跑断腿”就更让他们望而却步了。

在摸清这一情况后,沙头街道的党代表第一时间提出了基于社区养老医疗的远程心电项目实施方案。在调查、甄别、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后,以新华社区和翠湾社区为试点,引入动态心电图技术,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落到实处,为社区居民养老、心血管慢病防护、突发性心脑血管等预防救治建立起有效的数据服务机制。

党建+服务:

服务送到家门口

让群众少跑腿

现年39岁的赵先生是沙头街道翠湾社区的居民,早前体检发现心率较低,急需进行心电监测,原以为轻松完成的小检查,却让他感叹不轻松。

赵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病窦综合征。医生建议他每三个月到半年要做一次复检,如果有可疑情况要及时治疗。

所谓病窦综合征指的是严重的心率过缓,三个月后,赵先医院预约了一次24小时心电监测,正是这一趟检查,让他感叹跑断腿,“第一天挂号,要预约到下次才能监测,24小时之后你再来还设备,出结果再跑一趟。”

一次在小区里散步的过程中,赵先生看到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挂出了民生微实事的招牌———由政府出资,街道办来落实的惠民工程动态心电监测。在向社工登记预约之后,等候了十天左右,赵先生被安排前往社区工作站佩戴仪器。

对于赵先生而言,24小时心电监测的流程并不陌生,但让他感到难得的是,此前“跑断腿”的过程在家门口就能完成,而且只需要来去两趟。“有机器了社工会打电话通知你,直接去做监测,再也不用跑来跑去了,时间省了不少。”

两天后,赵先生收到了检测结果,被确诊为显著窦性心律过缓,医生给出了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建议。

和赵先生有类似经历的人在沙头街道不在少数。去年9月的一天,新华社区的汤先生看到社区正在开展免费心电监测的推广,想到自己已经年逾五旬,就报了名。经过24小时的佩戴,他收获了窦性心律过快的结果。

但事实上,这是他首次知晓自己的身体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前真的没时间去做监测,医院要花很多时间。这是正巧看到可以监测,我才来的。”

汤先生坦言,这次的体验感觉虽然花费24小时,可实际上就是下个楼的功夫,剩下的时间只需按要求佩戴即可,并不耽误他的正常工作。而更让他感到暖心的是,医院做心电图有不小的差别,“过去是躺下去两分钟不到就让你起来了,但是这个戴24小时,在我看来肯定是更详细的。”

深圳已悄然地走到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前,怎样为老年人服务成了现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沙头街道辖区现有户籍老人余人,而非户籍老人数量更是远高于此。惠民项目不仅服务户籍居民,更需要惠及到辖区的所有老人。

48岁的古阿姨来自广西贺州,在沙头街道做保姆有一年多了。偶然带孩子下楼的过程中,看到了心电监测的宣传推广。多年从事保姆的工作,让她这医院体检,更别提心电方面的专项监测了。

对于她而言,一天大部分时间都需要料理家务,医院,更担心24个小时的检查,会不会阻碍到自己的工作状态。但当她走进党群服务中心后发现,原来只要“接上线”就可以了,“十个贴片贴在我身上,就可以走了,我做家务、抱小孩都没影响的。”

惠民服务的普及,让来自外地的古阿姨感受到了街道的关爱,也更愿意留在深圳,服务更多家庭,“在深圳能有这种进社区的服务,感觉特别高兴,国家政策好,对我们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很关心。”

党建+基层:

夯实组织力

激活基层红色基因

据统计,沙头街道现有18个党委(12个社区党委、4个园区党委、2个“两新”党委),党总支1个,党支部个,其中两新党支部个、股份公司党支部5个、居民小组党支部11个、其他党支部38个(含社区、退休、流动、老人协会及机关党支部)。党员总数人,其中两新党员人。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沙头街道通过把握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趋势,通过改善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完善工作制度等,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激活基层末梢。

沙头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指引,抓基层、打基础、谋发展,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新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罗雪香就是社区党支部的一员,作为一名基层党员,罗雪香一直尽心尽力服务居民。从开展活动、知识宣讲到如今的心电监测进社区,没有一个不是她手把手做出来的。

在她的时间表里,每天的3-4点是最忙碌的。因为心电监测仪器需要佩戴24小时,大部分居民会选择在下午洗澡之后再来到党群服务中心佩戴,十个贴片的黏贴位置,她早就烂熟于心。

然而在去年九月,刚接手这份工作时,她还质疑过,我们也可以像医生那样去给别人佩戴吗?但是在经过专业人员的详细讲解后,罗雪香在两个月的训练后成功上手。

每一位社区居民的到来,罗雪香都会耐心讲解知识,然后在居民协助下,完成心电监测贴片的处理。看起来只需要十来分钟的穿戴过程,实际上需要花费在每个人身上的时间,要将近一小时。“打电话跟他解释,到成功预约可能都需要花费二十分钟,再加上佩戴的时间,这样算来我们和居民的相处时间也不短了。”罗雪香笑着说。

温暖的笑容搭配上熟悉的手法,罗雪香还会在佩戴的过程中和居民聊天。面对面的服务一开始难免会让两个原本并不熟悉的人感到些许尴尬,但罗雪香有自己的化解妙招。

在招呼一名82岁的居民时,罗雪香开口就说“您怎么看上去这么年轻,完全不像82岁啊。”这时,隔壁等候的太太也不禁喜笑颜开,“是吧,别人都夸我老公年轻呢。”

看似简单的问候,就已经成功让居民身心放松,也能够更好地配合罗雪香的工作。在完成十个穴位的贴片粘贴后,居民只需要把监测仪装在口袋里,就可以去做自己的事了。24小时之后按时归还,结果将在两天之内给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一次归还设备后,罗雪香都会留心让居民做一次满意度调查,百分百的满意率让她更坚定了服务的信念。

对于罗雪香而言,在新项目引入的这半年间,从耐心解释到定期回访,她的工作强度无疑在加大,可只要想起居民们切实得到了服务,她依然能在忙碌中找到更值得坚持的方向,“我不觉得辛苦啊,多一点这样的惠民工程,也丰富了爷爷奶奶们的生活嘛,只要他们开心,也是为我们社区工作站做宣传呀。”

截至二月底,新华社区的社工已为89名居民进行心电监测服务。随着打交道的次数增多,社工和居民的关系也变得愈发熟络,“他们都会主动跟我们打招呼,社区服务中心不再是形同虚设的存在。”

对于居民们而言,党群服务中心更像是路过都要进来坐一坐的地方。在新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椅子上,每天鲜少有空置的时段———下午不少长者会坐在这儿,和社工聊聊天,了解社区的活动开展情况;到了傍晚时分,小区里的学生又会把这里变成第二课堂,研习作业,分享心得。

罗雪香坦言,举办一些大型社区游园活动时,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提出,要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党群服务中心切实为居民做好事,惠民工程自然更得民心。

党建+联动:

贴近群众所需

盘活红色资源

对于一些患有心律不齐、多次停搏的老人来说,心脏检查的方便性常常成为一大阻碍。医院佩戴多达四次往返的不便外,老人多半需要在子女的陪伴下前往。同时自费价格需要多元,这些都成为一医院的原因。

据翠湾社区党委书记韩丽英表示,该社区是一个比较成熟、老年人较多的社区。当获悉这个项目落地翠湾社区时,老年群体的反应颇为强烈。“现在也步入老年社会了,尤其我们辖区的老年人较多。如果能有一个这样的项目,他们不用舟车劳顿去那么远的地方,这样的举措就很受他们欢迎。”

韩丽英坦言,站在党委的角度,看到大家积极踊跃报名,恰好就能利用这个项目做一些贴近民众的实事。

据统计,翠湾社区老年人占比达到10%,常住老年人口约为人。因为退休党员丰富,有两个退休党支部———全海退休党支部和退休联合党支部。60多名退休党员,为新项目落地社区也起到了不小的带动作用。

社区党员老同志的党性观念强,积极发动带头作用,率先尝试新项目。在了解了其中的好处后,又积极发动身边的人来参与体验。更为难得的是,因为和群众待在一起,他们更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发现部分老同志行动不便后,党员们便联合社工上门服务,凸显了为民服务的党委宗旨。

而这项服务的惠及,少不了一批在翠湾社区和罗雪香从事着同样工作的社工。黄惠雅是翠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作为基层党员,她坚持扎根基层,提升党性修养,努力发掘社区居民需求,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

在学习心电监测的方法后,黄惠雅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来到社区开始宣传。在吸引了80多岁的老夫妇前来预约后,黄惠雅知道,这项服务真切地打到了群众的心里。考虑到他们出行不便,不光亲自上门佩戴仪器,更为他们送上分析报告,在收获了居民的感谢之后,这份纽带关系也让她宽心。

最让她记忆深刻的是,社区里一位两次申请监测的阿姨。据了解,随着活动的深入推广,越来越多的居民报名参加监测,但由于每天只能处理3-5人,有限的机器让部分居民仍处于排队等候阶段。但这位阿姨在完成监测后,突然又再次找到了黄惠雅并表示,自己近段时间压力大,感到胸闷乏力,提出能否进行二次监测。

面对居民的请求,社区党委第一时间协调,进行了二次监测。为此,这名阿姨还送上了手写的感谢信,感谢社工耐心的服务态度和社区党委的惠民工程,让他们享受到真切的服务。

心系居民的基层党员多为90后,年纪轻轻的他们服务在基层的每一个岗位上。为了进一步调动居民对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他们增加了互联网的传播渠道。但考虑到社区的老龄群体,互联网并不是他们的首要阵地,为此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工不管春夏秋冬,都会定期抽出时间在小区内摆摊宣传。

“社工开展服务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你,这是一个吸粉的过程。跟他们接触多了,尤其是个案开展得多了,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区。”刘春仪作为社区老年领域负责社工,扎根基层一年有余,在开展心电监测服务之后,每一次面对面沟通,都是让社区居民熟悉她的过程。这个小个子姑娘早已成为社区不少大爷大妈的好邻居,“他们都会主动跟我们打招呼,也会主动询问社区近期开展的一些活动,这就是一个拉近距离的过程。”

党建+群众:

调动群众积极性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在“两代表一委员”领衔制的推动下,基层党员也积极投身到服务居民的行列中去,把党的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既让群众得实惠,又让群众知道惠从何来,让党组织不断具备“一呼百应”的动员能力。

提升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心,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在实现群众点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凝聚群众力量的强大磁场。

在沙头街道翠湾社区的全海花园里住有大量医生,这一特殊的职业背景,也为翠湾社区的党群职员队伍注入新活力。

据黄惠雅表示,王阿姨是一名居住在全海花园的居民,也是一位临近退休的医生。通过党群服务的线上宣传接触到心电监测的项目后,主动打电话给社工表示,自己可以进行报告解读。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电报告分析后,王阿姨又提出可以做一些时令性的健康知识讲座。原来,王阿姨的身边有一帮临近退休的医生,他们都是翠湾社区的老居民。在了解到社区推出的惠民项目后,他们希望能在退休后反哺社区,发挥余热,“春季流感高发,这帮临退休的医生就会举行春季防流感小知识讲座,还给小区的老人设计了一套健康拍拍操,现场教学。”专业医生义务上阵,融洽党支部和群众关系的同时,无形中也减轻了社工的负担。

截至年2月底,沙头街道新华社区和翠湾社区已有人预约24小时心电监测,人实际完成监测。两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成员通过不定期深入小区宣传,加深居民对心血管健康知识的了解和预防,让项目更加亲切和深入民心、符合民意、便民利民。

下一步,沙头街道将在三个新社区推广该项目,帮助社区百姓解决家门口的小事、难事、急事,让更多老百姓切实享受惠民、利民政策带来的民生福利,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服务好每一位社区群众。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专家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zz/2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