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堂马宝琳中医治心脏连载27肚

很多心脏病或者心病的朋友,经常有气往上顶,自己感觉一股气从肚子往上,到胸口,然后一直顶到嗓子眼!顶的非常难受!

这种感觉(医院里叫主诉,也就是患者主动诉说的病情)医院里都不好办,为什么呢?西医课本上没有这种用语,病历如果这么写就是个笑话。

前几天,听一位年医学本科毕业的前辈讲课,讲了一个笑话:

他当年刚毕业的时候,碰到一位患者,什么病情呢?自己觉得后背(大概相当于胸椎左右)有一个硬币大小的地方往外冒凉气!他听了觉得很好笑,怎么会冒凉气呢?

好笑倒还罢了,关键是病历没法写,如果写主诉:自己觉得后背(大概相当于第胸椎左右)有一个硬币大小的地方往外冒凉气。这样被笑掉大牙,还要被主任骂,但是不这样写又怎么写呢?

没办法,请教主任。主任不愧是主任,沉思片刻给出指示,写:“后背局部感觉温度异常”。这位前辈是西医,他举这个例子是说写病历如何规范,如何不闹笑话。但我听了一点都不可笑。

(我断定,他们当年没能治好这个患者。)

感觉冒凉气是一种非常准确的描述,你给写成“后背局部感觉温度异常”就大不一样了,测个体温肯定都一样,这就是适合中医治疗的一个病。感觉冒凉气本身就是个病,你非要拍片子检查,肯定没事,最后说没病让人家出院。

所以,医院还是要注意怎样才能解决病情,而不是苛求病历书写的规范,西医课本上的病很少,而老百姓的病很多。

我本人在年夏天还治过一个中了“玄冥神掌”的人。一位50岁左右的女性,看起来什么病也没有,反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等你听说过的病什么都没有。

她说肚子里有乒乓球大小一团凉气天天乱转,就在肚子里乱转!转了20多年了!我当时就想起了张无忌中的“玄冥神掌”!学中医要多看看金庸的小说,很有帮助(不是开玩笑)。

(中了玄冥神掌,会得什么病呢?)

分析病情,就是受寒了。而患者身体挺好,所以寒气进入体内也就没散开,凝成一团,相当于强盗进了城,城门关上了,老百姓家家户户武功高强,强盗想干坏事干不了,想跑也跑不了,就满城乱窜。

(气脉)

后来我用针灸结合温中散寒活血药治疗,治了2个多月,治好了以后,再也没有凉气乱转了。还好此人没有大事,就是凉气转的有些不爽,医院求医,不然还不定愁坏多少写病历的。

言归正传。有气往上顶,基本上胃肠道检查没有大事,如果您非要做胃镜,结果肯定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不论有没有气往上顶,几乎所有人胃镜检查都这样),吃药也没有多大效果,这需要用中医行气才行。

两个穴位按摩的方法

一:膻中

膻中是人体上的最重要的大穴之一,仅次于丹田和命门,武侠小说里经常讲气沉丹田,但膻中也是藏气的地方,所以也有个别名叫上气海,但气在丹田才是最正宗,人最舒服,膻中的气多了人就难受,就胸闷。

膻中定位:膻中位于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男性的容易定位,女性要平躺着或保持乳头不下垂的情况下来定位。

按摩方法:用手指转着圈儿揉,然后用大拇指或者大鱼际往下推,往肚脐方向,每次可以0分钟。

二:太冲

太冲定位: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后,即是太冲穴。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

按摩方法:把大拇指的指甲剪短,在太冲穴那里使劲按一按,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用指腹把它往行间穴方向揉、推,因为行间是散心火的,一旦火散到行间就基本上泻出去了。

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揉的时候要从太冲穴揉到行间,可千万别揉反了;二是不要用指甲掐,而是用指腹按、揉、推,要把力度透到里面去,而不是掐肉皮儿。每天按揉2次,每次5分钟,两侧都按。

说明:一般的肚子里有气往上冲会有效,但是文中所说的“玄冥神掌”病机复杂,有效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可以吃“木香顺气丸”试试。

~本篇正文完!感谢各位的转发,小编明天会继续更新哟~

~买书可以扫一扫







































海口白癜风医院
白斑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zz/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