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
不知道您是否有过这种感觉,心脏很厉害地跳一下或者心脏突然一下“发空”,有时候还伴有心慌、心悸、胸痛等症状,这可能就是心脏早搏,也就是老百姓讲的“漏跳”或者“偷停”。
早搏是一种比较高发的心律失常,可偶然出现或者在劳累、紧张、喝浓茶或咖啡后出现,多则24小时内达到数万次。如果无限次监测,多数人都能“抓到”早搏。早搏可以没有症状,体检偶然发现,也可以伴有严重心悸、胸闷等不适。室性早搏最常见于正常人,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早搏还可进一步诱发心动过速,有的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心脏早搏千万不能忽视,医院就诊。
01
从症状判断早搏
人的心跳就像音乐节拍一样匀速规律,即便心率有快有慢,每次心跳的间隔也大致相同。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心跳的规律发生了变化,有时心跳提前发生了,就像抢拍子一样,这就是早搏。
早搏的常见症状是,感觉心脏突然偷停了或者空了一下,有的时候会感觉“咯噔”或疼一下。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气短,甚至感觉没有力气。
脉搏是心脏收缩和射血冲击动脉血管导致的波动感,有一次心脏收缩,就会产生一次脉搏,正常情况下节奏匀齐,节律规整。当您出现以上症状时,可以马上摸摸自己的脉搏,如果摸脉搏的时候感觉不整齐、漏跳或者提前跳了,那就是有早搏的现象。
02
认清早搏三大误区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于早搏还存在一些误区,下面就为大家做具体介绍:
误区一:早搏是由心脏病引起早搏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不伴有心脏病的称做功能性早搏,伴有心脏病的称做器质性早搏。有人认为早搏就是不正常,是心脏有病,这不完全正确。有资料显示,几乎所有的人在一生中都发生过早搏,只不过许多人没有感觉到而已。
生理性早搏多发生在情绪激动、神经紧张、疲劳、更年期、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或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炊料时。某些药物也可诱发早搏,包括抗心律失常药,即治疗早搏的药物本身也会引起早搏。成年人的早搏大多与忧虑有关。
病理性早搏多发生在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膜病、甲亢性心脏病等。当然,早搏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发生率更高。
误区二:早搏是心脏停跳所谓早搏,是由异常心电现象引起的心脏提前收缩,即心脏受到窦房结以外部位的指令而提前收缩。根据指令所在地的不同,早搏可分为房性早搏、窦性早搏和房室交界区性早搏。无论是哪种早搏,心脏也没有停跳,只是搏出的血液比正常搏动稍少一些,导致这一次的脉搏减弱,好像停了一次。
会自己搭脉的人可以感觉到,早搏后那一次脉搏稍强,这是因为早搏后那次搏动的血液比正常情况下多,从而代偿了早搏导致的血液搏出量的减少。所以,早搏并没有使心脏停跳。
误区三:早搏的频率与危险性有关过去,通常把每分钟出现6次早搏作为一个界限,每分钟6次以上者多考虑病理性早搏,6次以下者多属于生理性早搏。现代医学证明,这种说法失之偏颇。早搏的危险性是由原发病的严重性和早搏是否有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的趋势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早搏的次数或症状而定。
03
早搏的治疗
发现早搏后,一般很难自行判断性质,医院检查有无隐藏的心脏疾患。医生会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x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测,有冠心病家族史和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者,还要做运动试验。如上述各项检查均属正常,则不需要治疗。
若查出有心脏疾患,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非良性早搏可诱发室速、室颤,情况十分危险,一不小心还容易有猝死的隐患。建议这类患者一定要积极接受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术等。其中,药物治疗只能改善不适症状,而只有手术才能彻底消除疾病痛苦。
转自网络免责声明:此篇文章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如发现转载的文章涉及侵权、造谣、诈骗请及时联系本平台,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冠脉CT震撼来袭!!!
医院引进的高端医疗设备64排CT,是东软原64排CT的升级版,对病灶定位准确,成像效果极佳。在此基础上,我院又推出冠脉CT检查项目,并迅速应用到临床检查中。结束了我市做冠脉CT医院的历史,为广大患者搭建了方便、快捷的就医平台!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热忱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医和体检!
医院
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