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患者杜某,男,58岁,已婚,农民,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人,未发现过敏史。于年06月13日初诊。
主诉:间断心悸,伴头蒙8月。
现病史:8个月前因意外后颅骨骨折后,时有头蒙,左侧耳鸣,右耳失聪,右眼视物不清,时有心悸、下午加重,口干、口渴,纳差,食后打嗝,眠差,小便可,大便干,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弦细。既往史:冠心病7年,糖尿病28年。BP:/70mmHg。西医诊断:心律失常中医诊断:心悸证型: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初诊方药:.08.08二诊:服药后心悸、头痛较前明显减轻,时有头晕、眼花,进食后打嗝,纳差,眠差,大便干,3天一次,小便无力,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细。BP:/76mmHg。
处理:守上方加柿蒂30g,茶树根30g。15剂,水煎服,日一剂。
按语:结合病史,患者属“心悸”范畴,辨证属血瘀证,方用桂枝茯苓丸合小柴胡汤加减。桂枝茯苓丸虽见于妇人篇,但绝非妇人专用。本案患者后颅骨骨折后,右耳失聪,右眼视物不清,均为瘀血水湿而致。瘀血郁而化热,扰乱心神则失眠烦躁。“血不利则为水”,瘀血阻滞经脉,水液输布失常,则咽干,瘀血水湿有形之邪阻滞气机运行则大便不畅。故选用桂枝茯苓丸温运气血,化湿祛瘀,方中桂枝、肉桂温通经脉而行瘀滞;茯苓健脾利湿;桃仁活血化瘀;丹皮、赤芍凉血和营。本案方中还合用小柴胡汤以疏畅气机、通利三焦、宣通内外、条达上下、调整脏腑。且现代药理发现柴胡有广泛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对心脏神经系统发挥调节作用;半夏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生姜有舒张血管的作用;甘草能调节心脏传导功能,降低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方中还加入了龙骨、牡蛎以重镇安神定悸;红花、丹参活血清心;旋覆花、赭石以降胃而下浊气,诸药合用,可活血化瘀、条畅气机、安神定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