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作为人体的“永动机”
规律地跳动
保障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心脏突突跳”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心动”的感觉?
不,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3年,早搏次
40岁的张女士3年前反复心慌、心悸,检查发现房性早搏,她遵从医嘱除接受药物治疗外也积极改变生活方式。
最近一年,她心悸症状越来越严重,从无法负重劳动发展到静息状态也症状明显。不但影响正常生活,病情也让张女士日渐担忧,心神不宁,到中大五院心血管病二科(心律失常及电生理病区)就诊。
相比年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年她房性早搏数量从多次增至多次,且频繁出现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血管病二科王欢主任介绍,从心电图分析,该患者的异位心搏已超过总心率的三分之一,且早搏和房性心动过速的形态多变,要尽早处理,否则极易进一步恶化,甚至进展为心动过速心肌病和心房颤动。
■■■
消融3秒恢复正常心律
相比药物治疗,微创心肌导管消融治疗是根治性的,虽然张女士心电图表现复杂,但只要术中医生精细标测,可靠分析,就能准确找到早搏和心动过速起源灶,进行精准消融达到根治效果,王欢主任决定为她行微创心肌导管消融术。
术中,王欢主任手术团队在张女士心脏和上腔静脉的交接处发现了一根细细的“肌袖”(从心脏往静脉内延伸的肌肉束),这正是导致她频繁异常心搏的“元凶”。随着导管开始释放能量,消融3秒后,患者紊乱的早搏消失,心律变得规整;消融秒,这段“肌袖”组织被完全破坏,手术顺利完成,困扰她多年的心律失常治愈了。
■■■
导管消融——根治性的微创手术
据悉,心律失常是一组独立疾病,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部分患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但药物治疗有局限性:
1.心脏病灶不能去除,药物仅仅是压制病灶的活性,药物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停药后仍可能复发。长期用药还需考虑患者依从性、安全性、药物致心律失常等多因素。
2.心律失常是很多严重心脏疾病的催化剂,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如果不积极治疗,疾病很可能进一步发展。
导管消融是一种根治性的微创手术,采用经血管路径进入患者心脏,寻找病灶并精准毁损,具有无需全身麻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患者术后6-8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术后1-2天即可出院。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成为优于药物治疗甚至替代药物治疗的心律失常疾病一线治疗方案。
王欢主任提醒市民,生活中要规律作息,保证睡眠;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要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避免过喜、过悲、过怒;定期体检,如出现心悸心慌、胸闷黑矇,甚至晕厥时,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
科室简介
中大五院心血管病二科(心律失常及电生理病区)是珠海市临床重点学科,广东省临床应用限制类医疗技术培训基地、国家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和珠海市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
科室常规开展电生理检查、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经静脉导线植入和无导线起搏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如各类型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冷冻球囊消融等;致力于心力衰竭的器械植入治疗和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在经静脉或皮下心脏自动转复除颤器植入、房室结消融联合生理性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终末期器械治疗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本文指导专家
王欢,中大五院心血管病二科(心律失常及电生理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各类型快速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缓慢性心律失常器械植入,尤其在生理性起搏、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以及房室结消融结合生理性起搏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等领域具有较高造诣。近5年在各类起搏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方面年均手术量达例。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全天(如有变动,以当日公布为准)
工作语言:普通话、英语
■■■
通讯员:心血管病二科张勤
审稿专家:王欢
责任编辑:姜鑫
初审:张嘉斌
审核:杨剑
审核发布:苗伟
想了解更多?那就赶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