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李春梅
今年7月,48岁的张某在医院心血管外科成功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目前已出院一个多月,已恢复正常的生活,复查显示各项生命体征正常。
病情介绍:张某患扩张型心肌病5年,全心直径扩大一倍,体积增大八倍,心功能IV级,心房颤动,血压最低时收缩压仅有70mmHg(正常人是mmHg左右),高尿酸血症,基本生活难以自理,随时都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多次入院被下病危通知书。
心脏移植
心脏病如此危险
各种心脏病发展到最后只能“换心”
也就是进行心脏移植
那么哪些人适合做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的方式又有哪些?
以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心脏移植后的存活期是多久?
今天
医院心血管外科
心脏移植团队的权威专家
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什么人适合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作为治疗心脏病的最后手段,并不是所有的心脏病患者都适合,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患者符合特定的条件,并且患者和家属都同意时,心脏移植才能进行。
?符合以下条件的病人才适合心脏移植:
(1)患者的心脏病已经发展到末期,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经过保守治疗和一般手术已经难以使其治愈或者缓解,预测其寿命已经不超过一年;
(2)年龄不超过65岁。因为年纪太大的病人已经难以承受巨大的创伤,而且年纪越大身体恢复能力越差,会影响术后恢复和移植心脏的存活;
(3)除心脏以外,其他身体器官功能正常,精神状态良好,能应付手术带来的压力,并愿意接受长期的抗排斥等后续治疗;
(4)一些比较严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的心脏矫正手术难以有效果时,也可以做心脏移植,比如大动脉移位、完全性的心内膜垫缺损。
心脏移植的方式有哪些?
如果病人确认适合进行心脏移植,并通过事先的治疗使病人的身体状态达到心脏移植的标准,又找到心脏供体之后,便可以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了。心脏移植手术又分为原位心脏移植和异位心脏移植两种。
?原位心脏移植:
是从心脏部位的正中打开胸骨开胸,打开心包后切断大血管,这时病人的血液循环可以由体外循环机代替进行。给供体心脏注射药物使其停止跳动,取出后低温保存,一般可以保存4~6小时。病人的心脏切断血管和部分左心房取后出,将供体心脏经过修整以后植入病人胸腔,与病人血管和残余心脏组织结合,然后进行心脏复跳后缝合关胸。
?异位心脏移植:
是指保留病人原来的心脏,将供体心脏植入胸腔,并将两个心脏的血管连接起来,使其组成新的完善的血液循环系统,进行供体心脏复跳后缝合关胸。这种手术的优点是,在手术后病人本身的心脏有可能恢复,而如果手术失败或者术后出现强烈的排斥反应,可以切除供体心脏以保全患者生命,异位心脏移植一般用在心脏不够强健的患者身上。
在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后,病人还应该进行严格的康复护理,出院后要按医院进行全面复查。病人还要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并定期检查有没有排斥反应。
心脏移植后的存活期是多久?
病人接受手术后能活多久?这个问题相信是病人和其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达例;近3年来,我国每年完成心脏移植余例。我国心脏移植的数据显示,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94.8%,3年生存率91.9%,5年生存率88.7%,7年生存率82.2%。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病人的存活年限还会不断提高。
病人的存活期长短不但与其身体状态有关,也与术后的康复护理和心理状态有关,所以病人术后要小心保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康复治疗,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病人的存活期。
医院心血管外科心脏移植团队
医院作为国家卫健委批准的、重庆市唯一一家具医院,医院心血管外科心脏移植团队在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的协调下,从年12月15成功开展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后到现在,成功开展了六例心脏移植手术。目前,通过回访显示,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目前各项生命体征正常,和正常人一样健康生活和工作。此例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为广大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医院在大器官疾病综合救治能力方面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医院心血管外科从率先成功开展婴幼儿先心病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到成功完成三例罕见胸腹连体儿分离、全球罕见“异位心”婴儿心脏复原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以及每年例的心脏病外科手术,这些高精尖的心脏大血管外科技术积累为心脏移植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生信息
■肖颖彬
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各类心脏手术,尤其是复杂重症心脏瓣膜病、婴幼儿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疾病、冠心病外科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和心脏移植手术等。
门诊时间:每周一、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