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做24小时心电图(Holter)的时候发现有少量的早搏,就会非常紧张,以为心脏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
那么Holter检查发现早搏要不要紧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早搏。正常的情况下,心脏都是按照窦房结的发出的指令有规律跳动,不早不晚的。早搏就是在窦房结以外的心脏某一个部位,在正常的窦房结跳动指令到来之前,抢先发动并带动了心脏一起跳动,因此早搏又叫期外收缩,意思预期之外的一次心跳。打个比喻,一个班级在做操,喊口令的老师就是窦房结,广大学生就是普通的心脏细胞,正常情况下呢,都是按照老师的口令有规律跳动才能做到整齐划一,完成心脏收缩舒张。但是如果在老师的口令还没有下达前,就有一个学生抢先喊了一声口令,于是大家也跟着这个学生口令完成了心跳,那个时候老师再喊口令就不管用了,因为大家已经在做动作了,这个在规定时间前、提前的心跳就是早搏。早搏起源在心房内叫“房性早搏”,在心室内叫“室性早搏”,起源在房室交界区的早搏叫“结性早搏”,其中房早、室早都很常见,尤其是室早,因为人的心脏心室肌细胞数量最多。
至于早搏的原因至于早搏的原因,实际上还是很复杂的。从电生理的角度看,有折返机制、触发机制、自律性增高机制等三大类型,联系具体的疾病有缺血、损伤、炎症、变性、坏死等,还有一种离子通道疾病,更复杂,这些都是基于心脏本身疾病,还有心脏外的因素如交感神经激活、全身应激状态、休克、电解质紊乱等,总之病因复杂的,要搞清楚并不容易。如果一定要搞清楚,肯定就要取样活检,精确找到引起早搏的病灶进行病理检查,而这种而这种检查会带来损害,如果早搏并没有很大的危害,我想没有医生会这么做,也没有病人会接受这种侵入性检查。临床实践中关于早搏的定性,医生往往是从引发早搏的心脏疾病的整体来分析,从早搏性质、数量来分析,查查心超、心电图、Holter、血管造影等,判断其具体病因,必要时候做电生理检测,可定位定量分析早搏,推测其危害,并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
往期精彩回顾
健康1分钟:年轻人心梗为什么这么可怕!
健康1分钟:“心梗救治日”,让我们及时伸出援手
健康1分钟:如果是“幽闭恐惧症”怎么办?(上)
健康1分钟:如果是“幽闭恐惧症”怎么办?(下)
心身健康守护人许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