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融合波

图1

图1.1

图1.2

心电图分析:

基本心律是窦性。

R1、5、8、14、16群提前出现,宽大畸形,前无相关P波,为室性期前收缩。

R8、R14和R1、5、16有明显不同,畸形程度“轻”很多,为什么呢?

R8、R14前可见窦性P波,P波较为完整,R落在P的下降支。这为室性融合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心室激动时,窦性激动已经下传到心室,心室肌同时受到2种激动的作用,所以QRS形态介于纯窦性QRS波群和纯室性QRS波群之间。

R1、5分别落在P的顶点和下降支的上半段,室性激动出现的过早,窦性激动未下传到心室,故未形成融合波。

图2

图2.1

心电图分析:

基本心律是窦性。

R3、5、7、9、11、13群提前出现,宽大畸形,前无相关P波,为室性期前收缩,成二联律。

R3和其他室早有明显不同,畸形程度“轻”很多,介于纯窦性QRS波群和纯室性QRS波群之间,为室性融合波。

R5分别落在P的上升支,室性激动出现的过早,窦性激动未下传到心室,故未形成融合波。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室性期前收缩。

相关知识点:

一、室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的、无保护机制的期前收缩,称为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extrasystole),又称室性早搏(ventricularprematurebeat,VPB),除室间隔期前收缩以外,室性QRS-T波形宽大畸形,QRS之前无相关的心房波(除外室性融合波)。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期前收缩;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为分支性室性期前收缩。

(一)一般特征为:

1,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0.12s,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2,其前无相关的P波,其后偶有P′波。

3,多数伴完全性代偿间歇,少数呈插入性。

(二)联律间期:

指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折返途径与激动的传导速度等可影响联律间期长短。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应从异位P波起点测量至其前窦性P波起点,而室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应从异位搏动的QRS起点测量至其前窦性QRS起点。

(三)代偿间歇:

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由于房性异位激动,常易逆传侵入窦房结,使提前释放激动,引起窦房结节律重整,因此房性期前收缩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而交界性和室性期前收缩,距窦房结较远,不易侵入窦房结,故往往表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二、窦-室室性融合波

在各类室性融合波中,以窦-室室性融合波最常见。一个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另一个起搏点位于心室。两个起搏点的激动在心室内发生绝对干扰,产生窦-室室性融合波。

心电图上有纯窦性QRS-T波群、纯室性QRS波群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室性融合波。

窦-室室性融合波的特征:

(1)融合波的QRS之前必有窦性P波。

(2)PR间期缩短,有时也可正常。

(3)融合波的QRS时间比室性QRS时间窄,但比窦性QRS时间宽(束支阻滞例外)。

作者陈腾飞

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感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yy/7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