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疾病诊治全流程,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6.html

年7月21日,由北京精准医学学会主办,空军医院(医院)承办的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暨第二十五届西京―MayoClinic心血管病学新进展研讨会在古城西安正式拉开帷幕。

与会期间,邀请到国内心血管领军专家,黄从新教授、张澍教授、华伟教授、吴立群教授、刘兵教授,围绕房颤中心的建设与展望、房颤疾病的流行现状与危害、风险评估与筛查、药物与手术的治疗策略等话题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讲解。

房颤综合管理迫在眉睫房颤中心建设初见成效

从房颤的规范化诊疗角度来看,目前我国房颤管理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房颤的早期诊断率低;二是药物治疗不规范;三是新型技术普及不够;四是房颤长期管理的欠缺,随访不足,长期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因此,我国房颤综合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

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主席、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黄从新教授指出,自年全国房颤中心建设以来,已初见成效,全国25个省份成立了中国房颤中心联盟,近千家医疗机构参与房颤中心建设,家医院达到房颤中心建设标准,58家医院达到房颤中心示范基地标准,共收集多万病例。目前收集到的数据显示,房颤规范抗凝比例已达到60.1%,较以往我国约10%的抗凝治疗率有非常大的提升。

现阶段房颤中心建设的重点为:全程、规范、普惠。全程是指积极做好房颤流行病学的调查,规范诊疗服务,加强房颤患者随访、鼓励进行卒中后康复,做好房颤单病种数据的收集;规范不仅仅指做好从业医护人员的规范诊疗,还包括规范抗凝管理,规范诊疗路径;普惠主要包括优化房颤单病种管理,实施分级诊疗,推进全民健康,推广优质成果,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房颤中心成立3年多时间,建立了房颤全程管理体系,发布了房颤规范诊疗流程,加强了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了患病人群知晓率,提升了房颤规范抗凝、规范管理和手术质量,并构建了分级诊疗体系,加速推进房医院的全覆盖。

同时,黄从新教授指出,房颤中心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做好房颤患者多学科全程管理;如何做好疾病单病种科学、全程、规范化管理;如何构建全国统一的房颤医保体系;医院房颤规范管理质量。

房颤是伴随终身的复发性疾病,危害不容低估,需要做好长期的依从性管理

中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教授介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据年发表数据显示,我国30岁至85岁居民中有万房颤患者,房颤患病率达0.77%[1]。与十年前相比,随着心血管患者患病人数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同时仍然有许多阵发性房颤或无症状房颤患者未被及时诊断,因此房颤患者数将远高于预估。

房颤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和非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患者卒中发生风险增高5倍,所有卒中15%-20%由房颤导致,房颤患者每年卒中发生率为3%-4%[2]。研究指出,房颤卒中相关死亡可达8%,导致患者心衰的患病率增加3倍,心肌梗死风险增加2倍,同时房颤还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痴呆、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增加[3]。

同时,张澍教授还强调,房颤是复发性疾病,可能会伴随终生。因此,一旦确诊房颤,应积极改善危险因素,对高风险患者进行积极抗凝治疗,做好患病人群的依从性管理及长期管理,预防卒中。

提高筛查手段,做好风险评估,早期识别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等高危人群

近年来,国内外对房颤的筛查给予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yy/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