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心血管疾病一般高发于冬季,但其实在夏天,尤其是气温连续超过30℃的高温天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可不比冬天低!
对于大部分血压、心脏不太好的中老年来说,这个夏天更是隐藏着致命危险。
7~8月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高峰期发表在年12期《环境与健康》期刊中,一份关于《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的结果显示:
“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既往的统计数字显示,最高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①
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每年最热的7~8月和最冷的11~1月,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
而且,受夏季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高以及高温心烦等影响,夏季心脑血管病一旦发作,就多是心梗、脑卒中等急症,更需警惕。②
5个原因造成心血管病高发1新陈代谢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医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方晓江在接受浙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气温的升高,新陈代谢加快,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著增多,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④
2高温出汗多,易形成血栓方晓江还指出,高温天气,汗腺开张散热,人体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液粘稠度升高,血小板被激活,导致血栓的形成,诱发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特别是有心脏疾病者,更危险。④
3空气潮湿,容易导致人体缺氧燥热空气中湿度增高,气压低,含氧量降低。心脏为了保证正常工作需要充足的氧气、葡萄糖等能量物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致使供应心脏本身的血流减少,容易导致人体缺氧。
即使是常人,即使活动量和平时没有区别,也常常会感到胸闷、气短,而患有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的人,“日子”更加难过,往往会发生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头晕、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会心跳停止而猝死。④
4情绪烦闷激动,易出现心绞痛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卢新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天热使人易情绪“中暑”,引发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小动脉异常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增强,再加上昼长夜短,睡眠质量“打折”等因素,患者易出现心绞痛、心率失常、脑梗塞、心肌梗死等疾病,甚至发生猝死。③
5空调使用不当,血管难以适应空调使用不当也是导致夏季心脑血管病发作的一个原因。霍勇解释,空调房温度过低,造成室内外温差太大,人频繁进出其中,血管难以适应,容易出现问题。②
还有在高温下摄入冷饮等食物,这些都会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引发心血管问题,导致心脏“跳闸”。
夏季护好心血管这么做!1晨起喝两杯救命水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戴光强在年12月21日健康时报饮食版刊文表示,自己曾是个心内科医生,临床上发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在清晨至上午10点前发生率最高。所以,晨起喝水也可以说是“救命水”。
人体一晚上平均排毫升水,一杯水才~毫升,要喝两杯水的量才够。⑥
2喝杯丹参山楂茶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骆峰在年12月11日健康时报心脑血管版刊文表示,喝点丹参山楂茶,不仅有助于降血脂,还能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将15克丹参,15克山楂洗净晒干或是烘干后,研成粗末,充分混合均匀,买一些泡茶用的棉纸袋,把混合好的粗末分成两份,分别装入棉纸袋中,封口挂线,备用。每次1袋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一袋可以连续冲泡3~5次。⑤
3中午要小睡夏季睡眠质量欠佳,如果晚间入睡较晚,早晨不宜过早起床,中午要适当休息,小睡一会,以补充睡眠不足,也让心血管系统得到充分休息。
4不洗凉水澡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姜醒华在年7月2日健康时报心血管版刊文指出,夏季天气炎热,但冠心病患者最好不要洗凉水澡,容易发生危险。
一般来说,高于体温2~3摄氏度的水温相比较凉水澡来说,更能达到消暑散热的功效。其次,温水浴还具有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新陈代谢的功效。⑧
5气温超32℃少出门医院党委书记、心外科主任陈良万在接受海峡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环境气温达到32℃时,老年人要减少体力活动,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避免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⑦
6不要擅自停药夏天,人体血压、血糖相对要低一些,不少患者便擅自停药或减药,容易出现危险。
霍勇强调,在无医嘱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停药减药,这是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第一要务。
学会护好血管,平安度夏!
本文编辑:王楠
部门主任:杨小明
稿件意见请联系:
-
投诉邮箱:tousu
jk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