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良好心态你要有,否则后果挺严

培育良好心态,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心态如何,往往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淡泊名利,保持良好心态。要深刻领悟领导干部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意义,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注重良好心态的养成,不断锤炼党性修养,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1、领导干部为什么要有良好心态?

心态是什么?简单说,心态就是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情境下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是其思想、情绪、意志、性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

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良好心态,往往能给人带来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工作状态。

一个人如果能够在生活中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乐观向上的心态、平和从容的心态,就能做到每天开心快乐,让自己的生活总是充满阳光;

在工作中保持执著认真的心态、创新求变的心态、超越突破的心态,就能做到努力追求完美,让自己的工作成绩高出一筹;

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阳光心态、空杯心态、感恩心态,就能做到与人为善,让自己的朋友遍天下。

一个人如果心态不好,表现出来,或悲观、或自满、或急躁、或焦虑、或脆弱、或自暴自弃,不仅影响个人的事业,也影响到家人、同事、朋友和周边环境。

如果没有好的心态,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待组织和事业,导致心理失衡,最后背离初心。

比如,有人平时犹犹豫豫、畏畏缩缩,前怕狼后怕虎,遇到困难胆战心惊,遇到矛盾裹足不前;

有人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追求生活享乐,导致作风出问题;

有人过分看重待遇,斤斤计较得失,抵不住金钱诱惑,最终被人围猎利用;

有人权力欲膨胀,买官卖官,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

凡此种种,从反面印证保持良好心态极端重要。

总之,说一个人心态好,就是说这个人有良好的精气神。

对领导干部来说,心态包括从政心态,也包括生活心态,既在八小时之内,也在八小时之外。

领导干部的心态如何,不仅影响到个人形象和事业进步,还透过其言行举止深刻影响到一个单位的政治文化,进而影响到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

2、领导干部良好心态包括哪些方面?

什么样的心态算得上好的心态?

我以为,党员领导干部保持良好心态,最根本的就是与党同心同德,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怎么看待工作,怎么看待业绩,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职务,怎么看待名利。

第一要有敢于担当的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大事难事看担当,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敢于担当。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

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各种现实矛盾问题,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应当培养勇于担当的精神,锤炼能够担当的作风,厚积善于担当的智慧,增强敢于担当的魄力。

第二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

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场接力赛,必须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跑好自己这一棒,做到既看当前更看长远。

提起河南兰考“除三害”,就会想到焦裕禄;说起福建东山治风沙,就会怀念谷文昌。“三害”没有在焦裕禄任内解决,风沙没有在谷文昌任内根治,但正是他们立足长远做工作,才为后人的“功成”打下了基础。

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须有我。领导干部就是要甘当铺路石、甘为孺子牛,不图一时之名,不贪一时之功,沉下心来做实事,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抓到底。

第三要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心态。

年3月23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对依依惜别前来送行的老百姓说是进京赶考。

现在,我们依然面临这样的考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要向人民交上合格、满意的答卷,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始终牢记并做到“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既是好的作风,也是好的心态,既是组织要求,也是自身要求。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有了这种海纳百川的谦逊,才能更好地团结同志、带好队伍、做好工作;有这种自知之明的谦逊,才能更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形成一股干事业的强大力量。

第四要有正确对待职务升迁的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指出: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对党员领导干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对每个党员干部来说,安排什么职务、确定什么级别,都是组织上的事情。应当明白,不是到了什么年限,就一定要确定什么级别、安排什么职务;即便具有相同的资历,也不是别人安排了什么职务、确定了什么级别,自己就一定能够得到同样的安排。

特别是在领导班子换届之际,一定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始终坚持相信党、相信组织,在得失面前宠辱不惊,在考验面前顾全大局,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出色的工作业绩报答党的信任和培养。

最后还要有淡泊名利的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曾指出:“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选择从政就不要在从政中发财,选择发财就去合法发财。”

习总书记的讲话真可谓言约旨深、直抵人心。

他还引用过清代廉吏张伯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毫一厘,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就是告诫领导干部要有清正廉洁的操守、淡泊名利的定力,决不能眼红别人发财。

每个领导干部都应当明白,选择了做党员干部,就选择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就要始终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3、领导干部怎样培育良好心态?

良好心态不会与生俱来,而是要自己主动养成,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修心养性。这应当是日常修炼、长期养成的过程。我以为,要特别注重三个环节。

一是多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党员领导干部要培育良好心态,就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多读书,能够帮人们打开眼界,眼界宽了,心就宽了。

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和我党领导人的著作,特别是深学细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领悟信仰源头,知道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多读一些历史书籍,就能够帮助我们拓宽历史视野、借鉴历史经验,更好通过历史反省来理解现实、指导现实;多读一些名人传记,就能够帮助我们从他人的人生经验中,学到对自己具有借鉴意义的宝贵人生智慧;

多读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就能够帮助我们增进文学修养,打开一扇关照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yy/6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