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假说到国自然基金,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应用,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消融术(PAR消融)的发明者、我院心内科主任赵学教授,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临床房颤新术式研究,乐此不疲。今年,他又应邀在香港心律失常学术论坛大会报告了《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机制及长期随访》。
肺静脉电隔离术是目前临床上流行的房颤消融术式,简言之就是在两侧肺静脉前庭各做一个环形消融,类似修建一个环形大坝,目的是把房颤触发电流围堵在心房之外,其对阵发性房颤的一年治愈率不过70%,一年复发率20-30%。赵教授发明的PAR消融术类似于把“三峡工程”转型为“都江堰”工程,变堵为疏,在两侧肺静脉前庭各做6条放射状消融线,不但破坏房颤起源,而且调整异位电流传导,因此,可有效治疗房颤。肺静脉电隔离术通过1米长的导管在跳动的心脏里精准地划圆,难度很大,而PAR消融术将画圆改为划线,难度降低,时间缩短,安全性提高。
今天上午见到赵学教授时,他刚刚接诊了家住安亭镇的汤先生,汤先生为摆脱多年阵发性房颤的困扰,四年前请赵学教授施行了PAR消融术,听说赵学教授在我院安亭新院坐诊,一大早赶来挂号,当再次确认他仍然维持着正常的窦性心律时,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东方肝胆安亭新院将使像我这样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说起新院建设,“每个人医院建设好,每个人还必须要琢磨,如何在新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工作30年的赵学教授如是说。
这位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为临床主攻方向的教授,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始了PAR消融术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探索,曾经连续20多个周末,他带领攻关团队苦战在实验室DSA的X线下。PAR消融术成功预防试验狗诱发性房颤的事实,最大限度地回报了他所付出的心血,也是对他最大的激励和安慰。年3月的1天,一位反复发作房颤的病人,接受了赵学教授实施的PAR消融术,房颤在术中被消融终止,而且经反复测试不被诱发。尽管手术花了5个小时,它却首次在临床上验证了房颤消融疏导理论的实用性。到目前为止,赵教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以及安徽医院为多名房颤病人作了PAR消融术,单次手术一年成功率74%,较对照组的50%明显提高;三年随访成功率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
赵学教授的房颤研究在年曾得到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大会的高度重视,他被安排在大会主会场最新突破性临床研究的发布论坛做了10分钟的特别报告,这次大会的组委会在全球仅选取了46项临床研究做特别报告。该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前北美心律学会主席Zipes教授和Calkins教授的好评,称“这项振奋人心的研究是对导管和外科房颤消融文献的极好补充,赵氏研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房颤消融策略。”此外,赵学教授还多次应邀在韩国和香港的亚太心脏节律论坛、欧洲心脏病年会上报告他的研究成果,论文在美国循环杂志心律失常分期发表。
有不少人在工作和科研方向上喜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赵教授独创性发明房颤PAR消融术式,并执着探索房颤消融新术式近十年,痴心不改。他的房颤研究先后获得到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资助。持续性房颤一直被业界人士视为是心脏病学尚未征服的领域,近两年赵学教授不但构想了根治持续性房颤的消融术式,而且已完成了20多例的前期探索研究。他蓄力待发,医院医院的平台和契机,向房颤的主峰--持续性房颤攀登。
在我采访结束时,赵学教授说,“我之所以选择了东方肝胆这个平台,缘于对吴老精神的崇拜,吴老一辈子和肝癌作斗争,业绩非凡,举世瞩目。我一定要以吴老为楷模,瞄准房颤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同时,一流的第二医院,需要心内科的有力支撑,因此,我的追求和汗水一定会开花结果。”
宣传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