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副院长王刚抑郁症防治的现状与未来

11月25日上午,我们召开了“全国抑郁症援助地图”项目的第一次专家组会议,重点讨论“全国抑郁症援助地图”的数据甄别原则标准以及如何促进专业医疗机构与心理咨询机构协同治疗等问题;下午,我们邀请参会的专家代表、医院副院长王刚教授和昆明医学院许秀峰教授到鸿芷咖啡馆,我们的尚善公益沙龙上做了一次“抑郁症防治的未来”的精彩分享。本文即根据王刚教授现场发言整理摘编形成。

一开始以为是一个教室一个会场,来了之后发现是一个咖啡馆,平生第一次在咖啡馆谈学术的问题,有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我们可以进行很好的对话,更多的时间我们做交流。今天我想把抑郁症防治目前的现状,特别是国内在抑郁症诊治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大家分享,未来怎么做也提了一些设想,尽可能不讲深奥的学术问题,尽量通俗易懂。

先介绍一下我个人大概的情况,国内读了本科硕士博士,在美国做了三年的博士后,博士后期间主要做基础研究,在实验室,也是围绕着抑郁症、双相障碍,情绪障碍做的。04年回到国内,回到北京医院工作,06年初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抑郁症治疗中心。说是抑郁症中心,但是我们这个中心主要围绕所有的情绪障碍开展治疗,规范的名称应该叫情感障碍中心。为什么叫抑郁症治疗中心?我觉得这个名字是说给公众听的,公众可能知道抑郁症,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双相,我要写情感障碍中心,可能很多感情有问题的全找我了,所以我起一个名字还是要公众听得懂,所以叫抑郁症治疗中心。这个中心发展到现在规模从张床位到现在将近张床位,06年刚成立中心的时候我们做过统计,当时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患者70%到80%都是精神分裂症;这个中心成立三年之后这个数字有了明显变化,门诊和住院患者50%、甚至50%以上都是情绪障碍——这反映了什么?反映了社会需求,一个重要的社会需求。

抑郁症防治的现状

这个图有时候跟媒体记者讲我也老用,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发明家他们他们得情绪障碍的可能性大概发生率在20%到40%,高发病人群。大家可能知道的梵高、柴可夫斯基、马克吐温等等都是情绪障碍的患者,甚至他们有很多人,这些伟大成就都是发生在情绪障碍当中的一个情感比较高涨的时候,创造力极大的激发,但是他们的命运往往比较悲惨,他们以自杀为结局,梵高、海明威都是这样,海明威他的自杀是被描述成跟命运和现实的抗争,没有那么伟大,就是得病死掉的,从医学的角度和历史学家、文学家解释不太一样。

抑郁症我们不说术语,简单的理解就是情绪障碍的一种,而且抑郁症的情绪障碍每一次发病都是以情绪低落为表现,这是一个核心特征,抑郁症的其他(躯体症状)都具备了,但是我心情很好,那不叫抑郁症。

大家提到抑郁症大家容易联想到自杀,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的想法比较多,形成自杀计划的相对少一些,还有一部分人最终有自杀的行为,自杀行为里面又有自杀未遂和自杀成功,抑郁症最后有多少实施了自杀和成功的自杀,世界各国的报道不一样,10%的抑郁症的患者最终是以自杀为结局,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

抑郁症的患病率有多大?世界卫生组织年的报道数据是全球范围内超过3.5亿的人患有抑郁症。世界各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给的数字不一样,我们国家四个省市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汇总在一起进行的分析,包括山东、浙江、青海、甘肃,是加拿大常年在中国的学者,他把这些汇总起来做了一些分析,认为中国的抑郁症患病率是6.1%,大家算一下,6.1%这个数字背后大概多少人。这个数字因为涉及到流行病学的数字,一定要先通过国家卫计委的认可,必须是中国的研究者做的才能去发布,所以他做的这样一个分析国家并不认可,但是我们学术界认为差不多是这个数字。

谈到精神疾病就是精神科的问题,这是不对的,在国外精神障碍是融入到整个医学体系当中的,得了肿瘤相当一部分最后会出现抑郁,甚至肿瘤在复发的时候抑郁患者更多,很多肿瘤专家跟我们沟通和合作,他们说“我们那里情绪障碍的比例特别高”,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治疗。

抑郁症跟很多病共同存在,不仅仅是源发的精神病障碍,还有继发性的精神障碍。抑郁症防治应该融入到整个医学体系当中,成为整个医疗的一部分。讲一个我自己的经历:读博士后时我跟我爱人在国外,第一个小孩三四个月的时候胎死宫位了,美国的医生过来第一件事情过来说什么?他问我们选择牧师还是心理医生,我说我没有宗教信仰,他们给安排了心理医生过来。这体现了一种整体的医疗模式,或者一种比较现代的医疗模式,







































北京看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yy/3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