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听于小林说心电
于小林
主任医师
中国临床心电学会常务委员。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表现是:
1、 窦性P波。II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
2、 窦性P波规律出现,P-P间距之差≦0.12s(ms)。
3、 窦性P波频率60-bpm。
正常窦性心律见于绝大多数的健康人;很多不正常心电图,基本心律却是正常窦性心律。
严格讲,窦性心律的频率是有条件限制的——受检者呈卧位清醒状态。
但是目前已经泛指化了:比如昏迷患者心电监护时的“窦性心动过缓”,遥测心电监护立位活动时的“窦性心动过速”等。
但阿托品心电图激发试验、心电图分级负荷试验等,即便心率超过bpm,也从没有人诊断“窦速”,说明依然保留着窦律概念的痕迹。
没有其它异常情况的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可以省略。比如,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包含着正常的窦性基本心律。
但是在异常心电图背景下,必须要交代基本心律,包括正常的窦性心律。
窦率56-59bpm,没有临床背景及心电图异常表现,可视为健康心率。有人习惯报“大致正常心电图”,省略“窦性心动过缓”,简捷明快,不罗嗦。
但术前查体,特别是可能刺激迷走神经的手术,比如眼部、喉部或甲状腺、胃部或需气管插管等,依然要报“窦性心动过缓“,以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以便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避免术中一过性室率缓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慢性心衰等患者,窦率80-99bpm,虽然在“正常范围”,但临床医生可能视为不正常,需要用药物调整至较慢的心率水平。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心电图报告最好附加上窦律频率,比如“窦性心律(89bpm),ST-T异常“。
由上述可见,正常窦性心律,临床上可能存在着不正常。而有些不在“正常范围“的窦律,可以无任何临床意义。
24h动态心电图中有范围意义的窦速和窦缓。诊断或结论按总窦律心搏数或平均窦率来定。正常DCG窦律心搏为10±2万次,8万为窦缓,12万为窦速。当然最好以平均窦率来判定,平均每分钟窦率的正常范围也是60-bpm。
如果窦律且PR间期固定,应常规分析心率趋势图。有t-RR散点图的可以取代。昼快夜慢的窦律才正常。严重糖尿病、各种心脏疾病介导的慢性心衰等可使昼夜窦率差值减小或消失。
异位心律占主导(比如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情况下,可以免除分析心率变异(HRV)。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今天是年后第一天开工,在此祝大家新的一年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