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床上写作业,给同病房的叔叔们跳舞,收获网络平台十几万人的点赞。今年8岁的女孩彤彤(化名),因为扩张性心肌病导致的终末期心力衰竭,在一周内经历了两次生死抢救。
而在11月11日这天,医院(医院)的心脏移植专家团队,通过手术使她重启了美丽人生。
女孩遭遇不幸:7岁查出扩心病,8岁病情进展到晚期
“有表演天赋,情商高。”12月12日上午,彤医院复查,小手打出胜利的“V”字,站在医院心脏移植中心(心血管外科三病区)主任杨斌身边,让妈妈给她拍照片。
在众人眼里,彤彤是个聪明又可爱的孩子,但谁又能想到,才8岁的她就经历了比成人还多的考验。
自医院被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以来,彤彤的病情迅速进展,以致父母带她辗转郑州、武汉、医院时,专家都给出了尽快做心脏移植的建议。
“因为发育比较差,孩子的体重仅有25公斤左右。”杨斌说,彤彤入院时,左心功能衰竭比较明显:呼吸快、胸闷、血压低,不能活动。按照心衰进行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无改善。
经过专家组评估,认为彤彤的病情,符合心脏移植的手术指征。“彤彤进入心脏移植等待系统时,就已经处于紧急状态。”
因为病情严重,在等待移植的日子里,彤彤先后出现了两次心跳停止的惊险过程。“第二次是刚从监护室转出来没几个小时,她就出现了心跳停止,大概持续了30秒。”心外科医生陈建超说,幸亏医护及时抢救,彤彤才又躲过一劫。
成功接受心脏移植,开启“焕新人生”
不到一周时间,专家组就接到了供体的消息。11月11日这天,移植供体由广州“飞”到郑州。下午3点开始,由心外科杨斌主任、麻醉科魏金聚主任等专家团队携手,历时4个半小时,为彤彤成功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
“术中心脏复跳很理想,术后第四天,彤彤就转出ICU,回到了移植病房。”经过医护人员悉心照护,彤彤在术后三周左右顺利出院。看到彤彤的复查结果,杨斌满是欣慰:“孩子状态很理想。”
杨斌说,相比成人的心脏移植,儿童的供体匹配范围更大,效果更好,所以人体器官移植分配系统,也会优先考虑儿童患者。但因为身体正处在发育期,所以儿童的病情进展快,给家长和医生选择的机会非常少,很多患儿甚至没机会等到移植手术。
然而,作为器官移植领域的“顶峰”,心脏移植手术不仅考验主刀医生的技术,同时对麻醉、体外循环、监护、医院的后勤保障能力,都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开展心脏移植近80例,给终末期心衰患者以“生”的希望
据估算,河南省现有将近10万名心衰患者。当病情发展到终末期,要么在病床上靠持续用药“续命”,要么等待匹配的供体,接受心脏移植手术。
年3月9日,27岁的胡先生被诊断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按照当时的病情,胡先生随时可能猝死。“换心”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因此,医院组织多个学科专家会诊,寻找合适的心脏供体,并做好心脏移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37天后,在专家团队的精心准备下,胡先生成功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
如今两年多过去了,胡先生不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而且还经常帮助其他患者,战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从第一例手术至今,在两年半时间里,杨斌带领移植中心成功开展心脏移植近80例,使医院心脏移植中心实现巨大跨越。
生命至上:竖起河南心血管学科新的里程碑
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一般都已经出现多个脏器功能不全、血管条件差等问题。在实施几十例心脏移植手术后,杨斌和专家团队碰到了心脏移植领域中,几乎所有能遇到的复杂情况。
在医院的全力支持下,包括麻醉、体外循环、术后监护、内科、外科、检验科等诸多专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去分析,然后去调整、监测,最终将难题一个一个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院也成为国内甚至国际上,心脏移医院。
如今,医院常规开展心脏移植手术,对我省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来说,各种便利不言而喻:不仅离家近,而且可享受诸多医保政策;手术不出省,也就意味着术后检查、康复治疗都无需远途颠簸;由本地医生做手术,患者心里更踏实。
而对全省来说,心脏移植手术的常规开展,已然成为医学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