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期待5年之久的续集,有着载入科幻史册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6月成了好莱坞大片最后的狂欢月。

前有《神奇女侠》、《新木乃伊》,后有《变形金刚5》压轴,本周则迎来了期待5年之久的——

《异形:契约》

Alien:Covenant

作为年最值得期待的科幻电影之一,作为异形系列的前作,截止到目前,豆瓣标记已看过人数达到4万人以上,足见其巨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那么这部电影到底有何魅力引发如此多的讨论呢?

那就要从异形正传说起,年,雷德利·斯科特接拍了《异形》,这部低预算恐怖片,最终以万美元的投资获得了全球超过一亿美元的票房,从此开启了科幻惊悚电影的里程碑。

这个超自然生物成了很多人挥之不去的“阴影”,时至今日,已有30多年的历史。

谈到它的诞生,不得不提到的是创作者,那就是瑞士鬼才艺术家——H.R.吉格尔,当时他创作了《死灵之书》系列油画。

而彼时编剧丹·欧班农创作了一个太空恐怖故事的脚本,命名为《Alien》,但苦于没有一个满意的形象,一开始他们的异形是这样的:

当导演偶然接触到《死灵之书》时,他确定就是它了,于是在吉格尔担任艺术设计之后,异形呈现出这样:

最终吉格尔凭借《异形1》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成为名副其实的“异形之父”。

吉格尔的绘画还深刻影响了世界有机机械画风,他将异形塑造成为奇怪组合拼凑而成的畸形物,人形的体态,昆虫般的躯壳,并且在其中融入了后工业机械主义的金属质感和性图腾的崇拜符号。

作为怪物,它肮脏,不洁净,在外形上表现出令接受者感到恶心。但它动作优雅有曲线,适应能力强,移动速度快,堪称活的杀人机器,又让人望而生畏。

在《异形1》中,异形的下颌肌腱是用撕碎的避孕套制成的,而且在创作过程中曾考虑尝试把异形变为透明或半透明。在异形的身体结构中,甚至有橡皮泥和劳斯莱斯发动机的零件。

还有,异形也存在着无处不在的性暗示和生殖崇拜。

比如,异形的头部和它伸出来的棍子状的嘴都酷似男性生殖器。

比如,异形巢穴设计了意蕴丰富的入口,船员们缓步而入,仿佛走入子宫迎向新生命。

性和暴力作为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在异形系列相伴相生,成为它的特色。

一方面它让人心跳加速,增加了紧张感,另一方面它带有攻击性,更显恐怖,常常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

女主角雷普利总能绝地反击除掉异形,这种死里逃生并不仅仅是主角光环,它也寓示者女权对男权的反抗,因而也被女权主义津津乐道。

虽然在吉尔格的作品里经常充斥着死亡,恐惧,黑暗等元素但他本人却一再强调他的作品是关于生存。

不幸的是许多人错误理解了我所要传达的象征,简单地将我归为死亡艺术参照系。然而相反,我的作品是关于生命创造的,而不是关于剥夺生命的。

我知道画商和媒体喜欢将艺术归类,但我一直同此做斗争,从古典到哥特到超现实,无论什么,都不适合我,我的画面是自然演化而成的。

我的所作所为不需要归类,我想打动的是别人不曾触及的心灵领地。

自从年《异形1》横空出世,年詹姆斯·卡梅隆接拍《异形2》,到年大卫·芬奇执导《异形3》,再到年让·皮埃尔·热内拍了《异形4》,“异形”四部曲被四位著名导演经手演绎。

四位导演四种风格,除了一脉相承的异形和永远的女主角雷普利之外,异形的每一部续集都以推翻上一集建立的结论为前提。

如果说第一部揭开了太空科幻片序幕,第二部女主和异形女王两强相遇,成为一部热血沸腾的动作大片,第三部回归密室,却在监狱喋喋不休,使之变成了说教意味颇重的宗教文艺片,最后一部克隆技术的出现则让影片走向了伦理片。

直到重启异形,开拍前传《普罗米修斯》,导演大权又回到了最初执导异形的雷德利·斯科特,兜兜转转几十年,终于可以继续完成自己曾经的设想。

显然他有更大的野心,不满足于只是一部太空恐怖片,他拔高了异形系列,建立了庞大的异形世界观,使重点从过去的人与异形大战上升到哲学思辨,探讨异形乃至人类的起源。

新片《异形:契约》时间线就是《普罗米修斯》和《异形1》之间,故事发生在《普罗米修斯》的十年后,距离年上映的《普罗米修斯》已有5年。

《异形:契约》承前启后,让人惊喜又让人怀念,它既融合了《普罗米修斯》晦涩的哲学性与《异形1》的恐怖营造手法之精髓、《异形2》动作带来的娱乐性,又展现了雷德利对于异形蓝图拓深的欲望,这种黑暗森林正慢慢向人类展现。

影片的看点一是又出现了骇人的异形,当然戏份不多,一闪而过。那也足够给人震撼心灵的视觉感官体验了。

我们来看看熟悉的老朋友。

异形的种类不断丰富,可以看出编剧的世界观构建之复杂。围绕他们族群、习性、生活方式、成长过程乃至繁殖过程大概不仅仅是一部生物学能够完成的,甚至写出一部社会学著作也不成问题。

在新片《异形:契约》中我们既能看到熟悉的正传系列的成熟异形Xenomorph,它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唾液和尾端释放的液体具有强酸腐蚀性。

在《异形1》中破胸体出现的那一抹红堪称影史的经典一幕,带领电影走向了高潮。

在电影《异形:契约》中,还出现新的异形变种——Neomorph,它们体型庞大,白色身躯,头部前面是圆形,没有眼睛,后面是很长的尖形,有两圈牙齿,还有一条随时用来攻击人的尾巴,直立行走能力更强。

电影,人类科学家不小心踩到一个个分布在地上的孢子,致其裂开,里面的微粒飘散出来,钻入人类的耳内,由此变异进化而来。

当然《异形:契约》中最精彩的莫过于重头戏:两代生化人的对手戏,人工智能自我认知和充满哲学意味的思考。

人们常常思考:你的信仰是什么?信神还是信自己?信仰能救一切吗?大卫的信仰是造物,不是被别人造,而是自己创造完美的有机体。

电影世界中的人类公司,唯利是图,一切向金钱和利益看齐,视人命如草芥。

这种贪婪从《异形1》就暴露,电脑老妈隐藏的终极任务竟是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外星生物,牺牲全体船员也在所不惜;《异形2》还是奸商,为了把外星生物带回去,差点要了女主的命。;

诚然异形很具有研究价值,但直到《普罗米修斯》我们才知道,人类之所以要寻找外星生物是想从中找到人类的起源,以达到永生。

电影的另一看点是,人类与生化人的比较。毫不夸张的说,分饰两角的法鲨(迈克尔·法斯宾德)的表演成为影片的最大看点,片头片尾都是他,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可小看。

他改变了过去异形正传中以女性雷普利主宰一切的设定,尽管《异形:契约》也有能打能杀的女主角,但风头完全被男主角大卫抢去了。

异形前传《普罗米修斯》,虽然有强悍的女性角色——首席科学官伊丽莎白·肖博士。但是观众却被一个叫大卫的生化人所吸引,他冷静又残忍。

它比之前出现的任何一位生化人都要复杂,它的出现使得大家开始思考生化人与人类的关系,再加上异形与工程师,他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埋下了前传的伏笔。

到了《异形:契约》,一个生化人不够,两个生化人之间的化学反应更是火花四溅,这里我们看到了大卫的成长。

影片一开始大卫和他的人类造物主的对话其实别有新意,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大卫。

画面整体干净整洁,有钢琴、雕塑、绘画,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最高智慧。

不是书本,不是计算机,为什么是这些?

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创造,不是简单加工处理,需要自主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生化人不能超越的最高极限。而大卫却恰恰有别于其他生化人,拥有这种能力。

他弹奏的乐曲是瓦格纳《莱茵的黄金》中的《诸神进入英灵殿》。在北欧神话里,英灵殿是巨人族给诸神建的一个殿堂。

这段乐曲是讲众神因为他们创造的人类贪婪和虚荣而感到不悦,进而抛弃了他们,这岂不是暗讽他的人类爸爸?

结尾同样放了这首乐曲,大卫很陶醉其中。成王败寇,亘古不变的道理,没有先后,只有智慧对决的成败决定一切最终命运。

房间墙壁挂的油画的内容是耶稣诞生记,其实是在寓意一个新纪元的诞生。

造物主伟伦问大卫叫什么?大卫看着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念道“大卫”。说到这我们有必要知道大卫是何许人。

大卫是以色列所有古代的国王中,被描述为最正义的国王,并且是一位优秀战士、音乐家和诗人。大卫的意思是“被爱的”、“蒙爱者”。大卫建立了统一而强盛的以色列国,对犹太民族和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雕塑中,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得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随时准备战斗。

大卫还一针见血的指出:你们人类会死,而我不会。让人不寒而栗,当他说出这句话时,连他的人类爸爸都停顿了。

这段生化人与造物主的对话颇有哲学意义,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去哪里的本源思考始终无法避免。

看到这我们知道大卫已经不是生化人那么简单了,他开始有自己的意识,能够创造,不断发问,始终保持好奇心且学习。

而来到《异形:契约》,经过十年在外太空的生活、学习,大卫显然已经找到的目标,要成为比工程师更高级的新一代造物。人类

不断进化使大卫已经成为拥有自主意识的,智力更高的,身体更强壮的,永生不死的,同时又有无穷创造欲望的生化人。

对人类而言,由于大卫具有自我觉醒意识和创造力,这显然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所以,之后生产的二代沃尔特更贴近人类需求,安静顺从的做一个全能管家。

于是影片中间进入最精彩的两代生化人对话。

大卫和沃尔特的谈话中他引用了英国“预言家”诗人雪莱在年创作的一首十四行诗《奥斯曼狄斯》,最经典的一句:

功业盖世,料天神大能者无可及!

这样的雄韬伟略、英雄气概非人类首领不能做到,不过雪莱主要是想讽刺埃及法就算当时有了这么多丰功伟绩,终究逃不过时间的流逝,化为乌有。

以大卫的角度,应该是说即使工程师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但终会随时间灰飞烟灭,唯有自己才是永生。

但大卫在影片中,他把诗的作者故意读成拜伦。第一次对话沃尔特没有戳穿,后来两人关系敌对后,沃尔特才指出来。

很显然的是,大卫是故意读错考验沃尔特。他在试图说服他的同类沃尔特,他说在天堂为奴,还是在地狱为主,这句话来自于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

而《异形:契约》最初的名字叫《异形:失乐园》。《失乐园》讲述的是,魔鬼撒旦诱惑人类去失乐园,而影片中的大卫就是撒旦的化身。

大卫试图改变沃尔特的立场,去拥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情感,去学习和创造而不是服从与职责。

他们有作为同类之间的惺惺相惜,还有代表正与邪,善与恶的正面交锋。

其中的主题除了创造与毁灭,还有关于欲望的克制与释放。大卫选择承认欲望,释放本能。他内心认为他的造物主耗尽一生都达不到长生不老,而他是永生的,他们虽创造他,却不如他,何必要对不如自己的物种恪尽职守,倒不如只忠实于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世界万物皆他而来,岂不壮观?

生化人大卫最终凌驾于一切物种绝非偶然。工程师创造了人类,创造了黑水,而造物主又想毁灭人类。人类创造了生化人,生化人又利用人类创造出了的异形。

在人类、异形、生化人、工程师的关系中,生化人脱颖而出,并站在食物链的最高层。

其实细想,人类感性一面的纯粹形象是异形,理性一面的极致状态是生化人,而生化人从人类这里学到的,对于创造者(人类)和被创造者(异形)其实看的很透彻,与其被创造者控制,不如自己做造物主。

就这样作为配角的生化人慢慢升至主角。从无足轻重的配角升至推动故事的主角,角色显得越来越重要,从以女性为主导,异形为主角的电影变为生化人唱独角戏的片子。

《异形:契约》除了深层次的思考,在特效方面也是可圈可点。有对于异形系列的致敬,我们能看到很多熟悉的细节,让人回想起正传。

比如都是宇宙飞船因为收到不明物体的信号而偏离了轨道。

降落到陌生星球。

回到舱内危险升级,异形出现。

甚至结尾本以为告一段落,总有异形潜伏在飞船中,女主角用各种方式赶走它。

当然影片还有不少未解之谜,比如大卫和伊丽莎白·肖的十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异形:契约》里惊鸿一瞥的伊丽莎白·肖,被做成了标本。她是自愿,还是被大卫杀害的呢?

而影片结尾也走向了暗黑系,谁说邪不胜正?结尾大卫拿出抱脸虫的冰冻胚胎,坐实了异形之父的称呼。

希望雷导长命百岁,能拍完前传,继续揭开《普罗米修斯》、《异形:契约》的谜团。毕竟上一部中普罗米修斯号发生的情况还未完全展开,而契约号的后续又引出了新去向。

异形前传原本安排的是三部曲,但按目前剧情发展的和宏达的世界观,第三部显然无法解答所有疑问和完美收官,所以,据传三部曲将发展为四部曲。

而下一部前传时间点要设置在《普罗米修斯》、《异形:契约》之间,再加上《异形:契约》之后的故事,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只是两部前传隔了五年,不知道下一部什么能看到。

所以趁着《异形:契约》热映中,赶紧走进影院大饱眼福吧!

分享好电影,为爱电影的人

蓝影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wh/58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