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心脏病的发病率比冬天低,比夏天高,处于逐渐下降的过程中。随着春暖花开,心情也会变好,心病也会少一些(得相思病的除外)。春天把心养好了,秋冬就不容易得病了。
春天养心的重点在于养肝!
春属木主肝,夏属火主心,肝木(母)生心火(子),故春季谈养“心”,重点是处理好肝木与心火的母子相生关系。
(肝是心的“妈”!)
中医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喜条达。所谓条达,就是指肝像树一样喜欢不受约束地生长,不喜欢受压抑。
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排浊气、畅气血,肝气起到了引导气血从里向外调动的作用,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肝养好了,心就养好了。
日常活动
早睡早起
晚上点至凌晨3点,血液流经肝、胆,此时应让身体得到完全的休息,否则肝的修复功能受到影响。
户外运动
随着春天的到来,闭藏了一冬天的阳气也渐发于外,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普遍活跃起来,大有“久静思动”之意。
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春天,应外出到大自然中,登高赏花,踏青问柳,置身于鸟语花香的春光中,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舒展一下浑身的筋骨,会使人倍觉神爽意快,精神为之一振。千万不要憋在家里。
注意春捂
春天来了,人的阳气也开始出城了,阳气开始向外宣发,气血渐渐趋向于体表,身体呈现勃勃生机。
但春季气候多变,当突然降温的时候,气血从体表又流回内脏,而且春天皮肤的保护功能不那么强,造成春季气血运行的波动较大,容易发生心脏病。所以春天的时候要多穿点衣服,保护好身体避免受凉。
日常饮食
在饮食宜忌上,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说过:“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也就是说少吃酸的,多吃甜的。
有些观点认为春天要多吃酸,因为酸是补肝的。在此我多说几句:
、春天肝气旺,多吃酸的肝气更旺,肝气太旺了不好,会抑制脾,会导致不平衡;
2、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春不食肝”,不让吃动物的肝脏,也是因为吃什么补什么,春天不需要补肝,所以不让吃;
3、省酸增甘不是不让吃酸的,而是在从早春到暮春逐渐减少酸的,增加甜的。
早春,阴寒渐退,乍暖还寒。少吃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芥等温性食品,以散阴寒。
仲春,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可吃大枣、蜂蜜、山药之类的食物,多吃菠菜、芹菜、莴笋、胡萝卜、花菜、柿子椒、油菜和时令水果。
暮春,气温日渐升高。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在适当进食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以防体内积热。别吃羊肉、狗肉及花椒、辣椒等辛热之品,否则会邪热化火,诱发疾病。
药膳药粥
.喝米油
米油,是用米熬粥时,凝聚在锅面上的一层粥油。米油性味甘平,能滋阴长力,有很好的补养作用,对心脏很好。
《本草纲目拾遗》做过解释:“米油,力能实毛窍,最肥人。”用大米没问题,小米更好,中国自古以来坐月子,养病疗伤,喂婴儿都是给熬小米粥。
2.酸枣仁粥
[原料及做法]酸枣仁(打碎)0克,粳米00克,同煮成粥。
[功效]有养阴宁心,补肝安神的作用,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心烦失眠﹑心悸﹑体虚自汗等。
3.龙眼肉粥
[原料及做法]龙眼肉5克,大枣7枚,粳米00克,同煮成粥。
[功效]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血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贫血等。
4.小麦粥
[原料及做法]浮小麦30克,粳米00克,大枣0枚,同煮成粥。
[功效]有养心神﹑补脾胃﹑止虚汗等作用,适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心悸不安﹑失眠等。
5.桂圆莲子粥
[原料及做法]桂圆肉5克,莲子5克,大枣0枚,粳米00克,同煮成粥,加适量白糖。
[功效]有益心宁神、养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大便溏泄等。
6.白扁豆粥
[原料]白扁豆30克,莲子5克,银耳0克,大米00克,水适量。
[做法]把白扁豆、莲子、大米洗净,银耳用冷水发开后洗净切碎,加入适量的清水,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即可。
[功效]具有提神醒神、抗忧郁等功效,适用于春季疲乏无力、精神萎靡不振者食用。
~本篇正文完!感谢各位的转发,小编明天会继续更新哟~
~买书可以扫一扫白癜风早期症状图片甲氧补骨脂素 xy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