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匠石运斤释义比喻人技艺精湛或文笔娴熟高超。典故《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楚国的国都郢都有一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称为“郢人”。郢人有个好友,是位匠人,不知是姓石还是名石,人们都叫他“匠石”。郢人和匠石,两人有一套绝技:郢人在鼻尖上用白粉涂上苍蝇翅膀似的薄薄一层,匠石能用斧子把这层白粉轻轻削去。匠石在表演这套绝技时,态度从容,抡起大斧,顺着郢人的鼻尖削下,只听得斧子在空中呼的一声,白粉就完全被削掉。而郢人的鼻子却丝毫不受损伤。郢人也脸不变色,若无其事。后来,人们借用这个故事,在请人修改作品时,往往说请“斧正”,或“郢正”、“郢削”、“斧削”等。这是对修改者表示尊敬的客气语,赞其水平高,修改起来,象匠石给郢人用大斧削去白粉一样,干净利索,恰到好处。2文章宗匠释义为人宗仰的文章巨匠。典故明·胡应麟《诗薮·五代》:“而独称王仁裕、和凝为文章宗匠,以饶著作故。”胡应麟(年-年),字元瑞,号少室山人,别号石羊生,明代浙江省兰溪县城北隅人。明朝著名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他深谙浙东学术之真谛,吸取宇内文章之精华,身处偃蹇而志坚若磐石,终为一代学术巨匠。《诗薮》有着非常庞大的体系,对自《诗经》至明嘉靖二千多年内的中国诗歌,进行了非常详尽而深刻的评论,全书文采飞扬,颇堪玩味,在中国的诗歌批评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和显著的地位。在本书中,胡应麟就推崇王仁裕、和凝为“文章宗匠”。3能工巧匠释义工匠有专门的技术,如木匠、铁匠等等,就像《淮南子》说的“言巧”,所以“匠”每与“巧”连用。“巧匠”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典故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它木,与造化争妙。”李格非,李清照的父亲,字文叔,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出生于年。他很爱读书写作,每每挑灯夜读,专心著述,文名渐显,年升为太学博士,来到京城,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从这一年开始,他频频造访洛阳,对西京园林全面进行调研。这些园林都有水系景观,多为活水,其间多植牡丹,国色天香,既有水的魂魄,又有花的精神,并且多为当朝官僚和文人的园林,如邵雍的宅院园林、富弼的富郑公园,还有李氏仁丰园、董氏西园等。这些园林通常以园门作导语,诱人往下读,然后分成几大段落,一个花圃就像一段美文,一座亭子又似一个标点,或借山冈隔断,或以竹木分割,或用流水点缀,于深邃幽静中忽现明朗开阔,曲折变化里蕴藏着诗情画意,造园的艺术和手法已经非常精细。4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释义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典故《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应周瑜造十万支箭用于破曹,出了“草船借箭”之计。当日诸葛亮算准时机,便命随从部下三人,在二十艘小船两边插上草靶子,再以布幔掩盖。其随从完成后,回报军师,并提出这样布置恐让曹军看出破绽。三人心有一计,但不说,只等明日安排好领军师看。只见每艘小船的船头都立着两三个稻草人,套上皮衣、皮帽,看起来就像真人一样。后曹军果然中计。真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人难敌三人之智。↑有关“匠”心的成语和典故还有不少,点击右下角“写留言”与我们分享哦~(结合新华网、南方日报、重庆日报、洛阳晚报、中国睢阳网等网络资料整理汇编。编辑:陶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