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契约又懒又笨的你,当然看不懂

关于《异形》,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看不懂。我想说的是,又懒又笨的你,为什么要浪费电影票去电影院装逼呢?自己不做足功课,还甩锅给电影,估计这就是时下都市人的通病。

先说说异形。异形能被称为完美生物,除去它的身体生理素质,智力及学习能力,更在于它的繁殖方式,寄生于竞争物种。竞争对手DNA的优势被收为己用,竞争对手本身的存在被抹杀。新生的异形幼儿,顾名思义,叫做破胸体,它同样也是你的孩子,身为宿主你完善了它的DNA,你的基因永远留在了它的身体里。这是异形系列里最深刻的恐惧,身体被侵犯,在痛苦和折磨中死去之前,你帮助创造者,创造了一个凶手的后代。

《异形:契约》,是年电影《普罗米修斯》的续篇,《异形》系列前传三部曲的第二部。正确观影的顺序应该是:《普罗米修斯》→年《异形:觉醒》→《异形:契约》→《异形1-4》。因为彼此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且又是跳过前传的第一部直接上映了第二部,所以看不懂的原因大多是这个原因。

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好好做功课,那么众创君就来帮你弥补上缺失的内容。《异形:契约》是发生在《普罗米修斯》之后10年的事,所以了解《普罗米修斯》讲了什么故事至关重要。地球,年。某次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一件外星文明的遗迹,原来地球上的人类其实是被一种更高级的外星种族制造出来的,他们还改造了地球环境以使之适合人类生存。为了与自己的创造者进行第一次接触,人类造出了“普罗米修斯”号飞船,飞向这个星球,我们称之为“天堂”的星球。

人类花费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天堂”,残酷的考验接踵而来。在地下洞穴中发现了造物者们的遗骸,并且确认了人类与创造者之间的基因联系,但随后也在洞穴中发现了有机物质,且有机物质开始变异,形成早期生命体状态,并且开始袭击人类。

人类在人造人大卫的带领下发现了原来这洞穴是一个宇宙飞船,而且造物者中还有存活者,而造物者的最终目的地居然是地球,为了防止可怕的生物武器前往地球,于是人类用普罗米修斯飞船撞毁了升空起飞准备飞往地球的创造者飞船。最后剩余的人类伊丽莎白·肖与造物者搏斗,搏斗中造物者被有机生命体抓住后寄生,伊丽莎白·肖乘机逃出,与人造人大卫飞往真正的造物者星球,而最后那个被寄生的造物者胸腔中生出了第一只异形。

而针对《异形:契约》的3个番外片,分别是:《普罗米修斯号的幸存者》、《生化人沃尔特的诞生》、《最后的晚餐》。《异形:契约》中肖恩的那首《TakeMeHome,CountryRoads》成为一切事件的导火线。在检修契约号的时候意外拦截到肖恩唱的这首歌,于是通过计算,发现了工程师的母星,一个适合人类居住并且距离很近的星球。于是契约号改变航线前往该星球。

《普罗米修斯》里最后的对话。

肖博士:你能利用他们的星图,并操纵他们的飞船?

大卫:是的,只要我们到下一艘飞船,调出他们的星图,回地球很容易。

肖博士:可我不想回地球,我想去他们来的地方。大卫,你觉得你能办到吗?

大卫:可以,我相信我可以…我能问你,你去那儿想干嘛吗?

肖博士:他们创造了人类,然后他们又想毁掉我们,他们改变了心意,我有权知道这是为什么。

大卫:这个答案就那么重要吗?

肖博士:是的,很重要。

大卫:我不明白。

肖博士:好吧,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是人类,而你是生化人。

最后的报告:飞船已毁,全员罹难,如果你收到这条信息,请勿前来!这里只有死亡,而我即将离去。现在是公元年元旦,我是伊丽莎白肖恩,普罗米修斯号的最后幸存者。我仍在寻找答案。

在《普罗米修斯》中,肖恩他们探测到飞船里工程师的尸体死于大概两千年前,也就是说,人类灭亡的杯具被应该发生在两千年前。他们那时是年,倒退年就应该是公元年。但是出于什么原因,本来在公元年出发的工程师飞船,却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几乎全部工程师命丧黄泉。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两人困惑的。

结合番外篇《普罗米修斯号的幸存者》,肖恩和大卫的讨论,肖恩说,“要是对方不比我们好呢?”显然这次对话的主题是工程师。在飞往木星的过程中,肖恩或许在飞船里知道了很多关于工程师的秘密。情况比她预计的糟糕,所以肖恩被迫取消了原来的计划。在《异形:契约》的正片中,大家能看到,肖恩已经破胸而死,被大卫做成了标本。就说明,肖恩和大卫达成了某种共识,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自我牺牲完成了黑水的进化。

《生化人沃尔特的诞生》讲述的是《异形:契约》开头之前的故事。肖恩的变异穿插在了沃尔特诞生的番外篇里,进一步证明了,肖恩自我牺牲的真实性。生化人沃尔特身体机能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在《异形:契约》中,大卫的诞生是单独和创始人韦德在探讨。而沃尔特则直接像工厂流水线一样孕育而生,显然大卫更高一筹。

在之后两人的交谈之中,沃尔特自己也承认,他没有自我思考学习的能力。沃尔特被切割的原因很简单,人类在之后的实践中,发现生化人只要服从命令就好。因此可以说,大卫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打破人类阶层这个界限的生化人。

而大卫错误的说《奥斯曼迪斯》是拜伦所写,而不是雪莱。情感这种东西人类与生俱来,而人工智能则需要不断去顿悟。国内版删减的除了血腥的镜头,还有就是大卫亲吻沃尔特的部分。拜伦的性取向极有可能是双性恋。所以弦外之音,可能是对大卫性取向的一种暗示。

在《契约》的一开始,大卫和伟伦有着一番长谈。大卫说:“你们人类会死,而我不会。”导致谈话不欢而散,但是恰好说明了大卫一直在思考生命与自由的含义。凡是生物,都是终将一死的。这在《普罗米修斯》结尾及《异形:契约》开场大卫诞生的那个极简的白房间中就被揭示了:造物永恒,而造物主却难逃一死。

作为《异形》前传系列的主角,大卫被人类所创造,他发现脆弱的人类所追求的早已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对人类的敬畏羡慕的感情转变为了鄙夷和轻蔑,他不满足于成为一个“服侍”创造者的傀儡,渐渐觉醒后,生出想要取代人类的野心。

影片的开篇,就是大卫和伟伦在一个极为简约房间里的一番谈话。一台钢琴,一幅油画,还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这些都代表着人类情感世界的最高智慧。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可以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可以战胜围棋高手。但是画一幅画、写一首歌还是有些难度。片中的油画是文艺复兴时期波提切利的《耶稣的诞生》,大卫演奏的钢琴曲叫《众神进入英灵殿》,都预示着一个新纪元的诞生。而在最后一个番外篇《最后的晚餐》里,15名宇航员也是各怀心事。而短片剧照,在《异形:契约》正片的最后也出现过,就是15人的合影,构图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构图十分相似。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是13人,而《异形:契约》一开始是15人,但是开篇船长就死去了,再除去沃尔特是生化人,最后在正片真正存在的人类就是13人。油画中的人物,以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宗教意味很浓。这些也和番外篇里15名宇航员各怀心事相对应。综上所述都在暗示《异形》前传系列的主题----“毁灭与创造”相吻合。

《异形:契约》不同与之前上映的其他本系列电影,是因为在川大恐惧方面的升级,不但有来自异形的恐惧,还有来自对于人类自身创造的恐惧。如果创造物超越了造物主,两者是会共存还是毁灭?当有大卫这样各方面都碾压人类的生化人出现,世界会怎么样?这可能是本片希望能传达的更深层次的含义。

最后说说,国内版本被删减的7分钟。因为国内没有分级制度,所以R18被删减是必然的,删减的内容多数也是过于血腥,和全片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可能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觉得不够过瘾,也是可以理解。但我想说的是,《异形:契约》是年不可多得的好片,值得二刷三刷!

                







































白疯颠的早期图片
中科白癜风医院十二周年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wh/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