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岁,前一阵开始感觉心脏不适,心跳经常会突然加快,而且有不均的感觉。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是室性早搏,并给我开了点药。但我服药之后,近来仍觉心悸、胸闷。
想到自己这么年轻就得了心脏病,我夜里常常睡不好,精神紧张,觉得很焦虑。请问行善堂医生,我该怎么办?”
这位患者不必过于焦虑,因为出现室性早搏并不意味着你就得了严重的心脏病。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人以及患有各种心脏病或心脏以外疾病者,都有可能发生这种早搏。
这种早搏能否康复、多久能康复,取决于患者是否还存在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
如果病人没有明显的急性起病过程,经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找不到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那通常就属于良性室性心律失常。
良性“室早”可能出现于各个年龄段的健康人,有时可表现为频发、多源性“室早”。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即使早搏频发,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在行善堂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人。其实不少人都是由于心理上过分紧张,或者因为医生对该病解释不到位;
再加上“室性早搏、心电图不正常”等诊断结果导致病人过于焦虑,而焦虑又会使人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室性早搏更为频繁,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
如果把良性的功能性“室早”和器质性“室早”混为一谈,单纯根据心律失常就武断地把老年人的室性早搏归因于冠心病,把年轻人的室性早搏归因于心肌炎或“心肌炎后遗症”;
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医源性焦虑症,常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而这些症状与真正的心脏病有时又难以区分,从而就更加剧了病人及家属对“心脏病”的恐惧。
0Q:早搏是一种“大病”?
一般情况下,早搏不是严重疾病。事实上,早搏在正常人中十分常见,如果用心电图对正常人作24小时的连续观察,可能记录到早搏的人会达到70~80%。
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地吸烟,大量地饮酒、喝浓茶,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但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需要注意!
比如二尖瓣病变出现房性早搏易发展成房颤;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出现室性早搏,可发展成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需要紧急处理。
02Q:做心电图就能发现早搏?
初次发现早搏,医院就诊,及时做心电图检查,让医生明确是何种早搏,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需要治疗。
由于早搏不是时刻存在,做一次心电图可能捕捉不到,所以需要多次做心电图,最好在有症状时做心电图,还可以通过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电话心电图捕捉到早搏。
03Q:所有的早搏都需要治疗?
并非所有早搏都需要治疗,实际上有相当多的早搏,尤其是房性早搏,如果不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是不需要治疗的,注意自我调整就可以,比如戒烟限酒,不饮浓茶、咖啡,注意休息等。
有时房早是房颤或心房压力升高的前兆,或合并有其他心脏病,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需要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
如果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或到北京行善堂心脏专科中医诊所治疗。
04Q:心脏早搏是心脏病吗?
心脏早搏是心脏病吗?单纯的早搏不能与心脏病划等号。没有心脏病的早搏之所以称之为良性,因为它不会给病人带来猝死的风险,也不会对心脏造成损害,它的预后良好。
珍爱心脏从防控早搏开始早搏是心脏发给我们的预警信号。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应该加强对早搏的预防与控制。首先,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也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或在电脑前久坐,应适当地进行一些体育锻炼。
其次,禁烟、避免大量饮酒,本身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要禁酒;控制高盐与高脂食物的摄入量,少喝浓茶或咖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适量多吃富钾食物,比如香蕉、橘子、猕猴桃等黄绿色水果。
再次,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缓解精神压力,避免过度兴奋或者忧伤。
最后,坚持定期体检,一旦发现有早搏现象,医院就诊,以便查明病情,早预防、早治疗。
一旦确诊请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尽快找出早搏发作的病因和诱因,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对症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