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抑郁症负担及诊治现状
抑郁症是一种全球范围内高患病率的疾病,平均患病率超过4%,在中国有超过万的抑郁症患者。
据世界卫生组织年发表的调查表明,我国每10万人享有0.06医院,14.72张病床位(医院医院),1.53位精神科医师,2.65位精神科护士,和0.18位心理治疗师。抑郁症在中国不仅负担沉重,识别率、治疗率也很低。仅有4%的抑郁症患者被内科医师识别,仅有3%的抑郁症患者接受了抗抑郁治疗。
目前抗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仍是使用抗抑郁药,不可否认其在临床中的效果,但仍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起效缓慢、起效滞后;
治疗缓解率较低(30%的患者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后仍达不到缓解);
平均治疗时间较短(大部分患者在治疗6个月之内停药);
复发率高,高达40%~85%;
功能损害严重。
2、面对抑郁症我们能做什么?
一、规范化治疗疗程
随着抑郁症的反复发作,症状纷繁复杂且愈发严重,治疗后缓解时间逐渐缩短。在临床治疗中应秉持足量足疗程和全程治疗的原则。
二、重视患者报告的治疗结局,重视功能恢复。
抑郁症治疗的目标从「有效」经过「临床治愈」到达了重视「功能恢复」的阶段。关于抑郁症的治疗结局,功能康复比症状消失更为重要。
功能康复包括:
积极心理健康(如乐观、有活力、自信);
回复到自己从前的状态;
工作、家务和学业能力恢复到既往水平;
能够控制情绪;
参与并享受与亲朋好友的人际交往;
抑郁症状(包括残留症状)消失。
三、量化治疗(Measurement-BasedCare,MBC)
量化治疗指采用系统的评估工具以检测治疗进程从而指导治疗方案选择的方法,是根据治疗指南以及抑郁症治疗的循证依据进行量化评估后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因此采用系统的评估工具以检测治疗进程而指导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重视多层次的机制研究,临床研究与机制研究的结合
量表得分异常体现的是患者的症状特点、严重程度,存在着多层级的机制调控,包括神经环路、局部脑区功能、脑区内的细胞环路、递质释放和级联的异常、以及基因和分子的表达异常。只有把所有层级串起来,才能绘制出完整的基本图谱,寻找到更为特异的药物治疗靶点。
五、发展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目前的临床诊疗中仅重视临床症状,容易忽视生物学特征和人口学特征。在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三方面:
不同患者的生物学特征(5-HTT基因型、代谢酶基因型、影像学特征)
不同的临床特征(代表不同的抑郁症核心本质的特征)抑郁亚型和共病情况
不同的社会学人口特征(年龄、应激)。
六、探索复杂临床状态的针对性治疗策略
另外,抑郁患者常伴有严重焦虑、强迫、认知损害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对这些复杂临床状态的治疗目前存在疗效不足,功能损害明显、预后差等问题。需要重视并探索一些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德和之声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