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基金郭杰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规避

在家咋治白颠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经常有人比喻,投资活动与很多人类行为具有相似性。

有人说,投资很像打德州扑克,都是在面对不确定性做决策;有人说,投资很像棒球比赛中的挥棒,你需要在好球出现的时候才坚定地把有限的挥棒次数用掉;有人说,投资很像业余选手打网球,通过减少主动失误,就可以提高赢球可能;有人说,投资很像军事用兵,孙子兵法讲的“先胜而后战”是指挥作战的最高境界。

说的没错,这些比喻都触及了投资的本质。思考这些人类行为背后的共性,它们都具有很高的犯错成本,也就是说犯错的代价巨大。打牌输钱、挥棒出局、失误送分、兵败丧命、投资亏损,都是参与者不可承受之重,一次错误甚至可能导致重来的机会都没有了。

投资中确实有很多“最重要的事”,也有很多“不那么重要的事”。

毫无疑问,投资所涉及的对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如果你想找到一个穷尽且准确的办法去掌控它,可能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因为投资者毕竟精力有限,能力也有边界。最终我们会试图简化模型,寻找各种有效且可重复的方法,达到资产增值这一殊途同归的目标。

既然对象不可完全掌控,那么对或错是必然出现的结果,所以提高取胜的概率应该是各种投资方法所追寻的方向。

对于价值投资者(遵循企业价值为前提,以分享企业盈利和成长为目标,合理价格买入、长期持有优质企业的投资者,包括笔者),大幅亏损和损失时间是最不能容忍的,而复利和时间才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在我们的投资决策中,规避错误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想起大师芒格的一句话:

“如果我知道自己将死在哪里,我一辈子都不会到这里去”。

初次读到这句话时,完全忽略了它背后朴素的智慧。在经历过各种失败的教训之后,才真正明白它的意义。芒格一辈子都在研究什么会导致失败,然后去规避它。巴菲特曾回顾自己50年的投资生涯:仅有一次投资标的出售时实现的亏损金额达到伯克希尔净值的2%。巴菲特从来不是靠选出了独一无二、比别人牛很多的企业,而是靠少犯错误,从而累积了超人的复合收益率。

价值投资方法下怎么去规避错误呢?笔者认为——

首先,认知能力要与投资方法相匹配。

如果我们按照巴菲特、芒格的策略做投资,长期做优质企业的朋友,那么应该具备类似他们的认识水平,才可能找对为数不多、穿越周期的优质企业,否则长期持有伪价值更是灾难。

芒格多年建立的格栅思维模型,通过多学科多维度的视角思考同一个问题,尽可能客观地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确保决策更正确。所以客观看待自身的认知能力是否达到了投资方法所需要的水平则非常重要。

其次,坚守能力圈是必须谨记的戒律。

巴菲特说一辈子也就拓展了这么一点能力圈,可见其对认知能力圈的要求标准之高。芒格也说过,如果我不能比全世界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证伪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按照如此之高的标准去圈定能力圈,才能确保你不会死在假能力圈中。

再次,保持独立的思维习惯。

人性中保持与周围世界一致的认知倾向,是错误决策诞生的源泉,所以独立思考尤为重要。

最后,心态开放以保持认知的客观性。

人的认知是主观的,谁都无法保证认知结果永远是客观的。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变化、接受错误、不断的学习提升自我;通过好的思维习惯形成纠错的机制,从而确保让认知偏差回到客观的道路上。

笔者起笔时,自以为悟到了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并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但下笔写出来后,蓦然发现,讲清楚道理很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却很难。正所谓“知易行难“,与所有价值投资人共勉。

易方达基金郭杰

声明:本手记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本专栏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wh/10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