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ldquo心rdquo

为什么没有“心”“金”会意字?

我们知道,汉字造字之法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会意字就是将两个可以建立紧密的意义关联的“文”或象形符号、象事符号会意成具有新意的“字”,简单地说就是两个“文”的合作,如“从”由两“人”相会,表示一人跟着一人;众”由三“人”相会,意为人多;“林”由两“木”相会,意为树林;“森”为三“木”相会,意为森林。

人们称会意字中相会的“文”或象形符号、象事符号为“意符”,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会意字就是由两个及以上的意符会意而成的字。与象形字、指事字比,会意字要多得多。

形声字就是意符与声符合作造成新字。

什么是“声符”?就是指创制形声字时用来表示读音的符号,简单说就是“标音”,如“伙”字中的“火”、“清”字中的“青”、“枫”字中的“风”、“忠”字中的“中”等。

形声字造字方法有非常大的优势,使得汉字的创制变得更加方便。形声字的造字方法首先突破了象形、指事、会意造字的局限,使许多无形可象、有意难会的事物可以用形声的方式来表示,同时形声造字法还弥补了象形、指事和会意造字法不能直接标声的缺陷。所以汉字中80%以上是形声字。总之,形声字的产生,使得汉字的生命力更加强大。

但我们能看到,古代造字,从没有将“心”与“金”会意成新字,也没有将竖心旁(“忄”)这个意符与“金”声合作造成新字,也没有将金字旁(“钅”)与“心”声合作造成新字。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造字的先民心中,“心”不与“金”融。“心”是情感的,是思想的,再多的金也买不到心。“金”是外在于人心的,是心外之物。

我们看一下《说文解字》收录的带“心”的字: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著的字典,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我们以后大部分字典都采用了这种方式编排,现在的《新华字典》也是。

《说文解字》共收字个,分为部。其中“心”部字多个,无一与“金”合作。

由上也可证明,古代是“心”“金”分离的。

后代好像有了极少数“心”“金”合作的字,如“镱”“锪”。

“镱”是表示一种金属元素,“锪”是一种金属制造工艺。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字,一是后人不懂汉字造字的深层原理,二是后人意识中“心”与“金”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zbwh/10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