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时代的水稻农资市场变革,谁能抓住这场

守卫主粮安全,端牢中国饭碗!5月15日,江苏·盐城,由中国化工报社《农资导报》、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植物健康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水稻提质增产暨植物健康技术交流会盛大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中国4.5亿亩水稻,随着大户时代的来临,正在迸发新的市场机遇:

第一,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缓控释肥推广正当时,如中化侧深施肥技术、住商肥料的脲醛缓释复合肥等;

第二,大户时代,“技术+产品+服务”成为市场所需,如蜻蜓农服、江苏众创、农一电子商务大丰公司等服务组织;第三,微胶囊缓释剂型、长效杀虫剂、飞防等成为省工植保新方向,如明德立达立早?、六夫丁双刀手?系列、极目植保无人机等;第四,生物刺激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抗逆产品地位凸显,如比奥齐姆玲利丰?、全丰施必达?、易普乐绿核金?系列等;第五,虾稻田绿色安全植保产品成为刚需,如诺普信稼酷?、蜻蜓农服“一飞二减三增”等。本次会议由先正达集团中国特别协办,克胜集团&蜻蜓农服承办,明德立达、比奥齐姆、安阳全丰、六夫丁、住商肥料、诺普信协办,江苏众创、农一电子商务大丰公司、江苏万村爱农、湖北易普乐、苏州极目支持。

保障水稻生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中国化工报社总编辑张健秋“新冠疫情引起的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是一大考验,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从中长期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化工报社总编辑张健秋指出,水稻作为三大主粮之一,是粮食生产中的主要高产高效作物。水稻生产要实现持续发展,提高品质,增加效益,是今后水稻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表示,国家要强盛,关键在于乡村,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富民,产业富民关键于产品要有品质、产程要有品格、产业要有品牌,所以水稻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提高产量、提升品质的重要性很明显,更需要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推广植物健康的理念。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表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研究推广应用促进水稻健康生长、提质增效的技术产品和生产模式,持续推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既是关键举措、必由之路,更是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站长田子华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站长田子华指出,江苏省作为拥有万亩水稻、万亩优质水稻的水稻大省,水稻减量增效、绿色生产至关重要。未来,江苏省将会构建由省、市、县、乡政府领导的病虫害防治领导层,教育部门及科研团队等的植保力量,农药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的企业,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四个方面齐发力共同建设现代农作物防治体系。克胜集团总经理吴成伟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克胜集团总经理吴成伟表示,当前,克胜集团正全面加快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点项目推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推进基于植保的综合农业服务的发展,努力打造全国农药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乡村振兴的标杆企业。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稻米分析师刘石磊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稻米分析师刘石磊的分享,通过对~年度渠道价格预示判断来看的话,水稻价格不会出现大幅回调,一般是维持一个小幅震荡的区间。年疫情发生后,国家政策提倡恢复双季稻种植,也提高了双季稻的最低保护价,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一定恢复。根据国家粮油中心的预测来看,年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会有一定的上升。综合来看,我们的稻谷在供需上是完全宽松的,也可以应付任何一次国内大宗商品危机上涨,所以在我们的主粮消费上,大家还是可以放宽心的。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助理蒋善军主持会议

植物营养:侧深施肥与缓控释肥是主流趋势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章秀福“水稻所需氮肥来源中2/3左右来源于土壤、灌溉水等,1/3左右靠施肥。目前生产上的氮肥利用率35%左右,据此,可在生产中估算施肥总量。肥料深施和缓控释肥料的开发应用,是降低氮肥用量和提高氮肥生产效率的核心。”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章秀福在报告中说。我国有很多肥料的施肥方法,目前来看缓控释肥料与侧深施肥基本上可以满足水稻生产的需求,一方面可以简化程序,降低劳动成本,同时也提高效率,降低氮肥用量,这个方法是高效施肥的根本所在。先正达集团中国作物营养BU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助理任先顺据先正达集团中国作物营养BU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助理任先顺介绍,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技术是精准插秧、施肥的现代农业技术,需要配套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水稻侧深肥料。而水稻侧深肥料需要满足插秧机同步施用,减少机械操作次数和肥料施用次数,节约用工成本,满足水稻需养规律,具有缓释功能并补充Zn等元素,降低肥料用量,农户增收增效等要求。中化根据水稻侧深肥料需求,集成行业先进作物营养技术技术,开发出高品质水稻侧深肥料——控释掺混肥料。施用水稻侧深肥为农户增收-元/亩,受到农户高度认可。住商肥料(青岛)有限公司农艺师昝瑞丽针对水稻种植过程中经常遇到传统追肥次数多、用工多、成本投入高、后期易脱肥等问题。近年来,住商肥料在苏皖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示范,总结出一套水稻的全程施肥方案——脲醛肥营养方案。据住商肥料(青岛)有限公司农艺师昝瑞丽介绍,脲醛肥营养方案是以脲醛缓释复合肥为核心的水稻节肥增效及土壤改良解决方案,能够满足水稻中后期对养分的需求,使得水稻不会脱肥。速效、中效和长效养分协同作用,满足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对养分的需求。同时脲醛缓释复合肥施入土壤后肥料能够更好地停留在根系周围,不易流失,进而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经反复试验发现,利用脲醛肥营养方案,只需要底肥+返青肥+拔节孕穗肥即可满足作物高产,可较传统的施肥方式减少2-3次追肥。真正实现节本增收、提质增产,解决农户水稻种植的难点。

?封闭除草——杂草抗性治理的趋势

据统计,年至年4月,我国水稻田已有15种杂草(5禾草、8阔叶草、2莎草)对11种除草剂产生抗性。在江苏、安徽、湖北、浙江,48.65%千金子种群对氰氟草酯产生了抗性,其中浙江一种群达到高抗水平;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水稻田均发现抗五氟磺草胺的稗;浙江、江苏、上海地区水稻田耳基水苋对苄嘧磺隆产生了抗药性;湖南水稻田异型莎草对吡嘧磺隆产生了高至极高水平抗性!另外,交互抗性的产生给杂草的防控增加了困难。南京农业大学董立尧南京农业大学董立尧教授建议,针对杂草抗药性治理:一是加强抗性监测,研究抗性机理;二是进行除草剂的轮用及混用。对未产生交互抗性的杂草,可慎重选用作用机理相同的除草剂;对已与其他ALS抑制剂产生交互抗性的杂草,可选用ACCase抑制剂等其他除草剂;对既与其他ALS抑制剂产生交互抗性、又与ACCase抑制剂产生多抗性的杂草,可选用酰胺类等除草剂土壤处理,也可选择对HPPD类与PPO类等产品茎叶处理!三是加强新型或新用途除草剂研发与应用;四是利用耐除草剂转基因或非转基因作物;对二氯喹啉酸、氰氟草酯、恶唑酰草胺产生抗性的杂草可用除草剂五氟磺草胺、双草醚、嘧啶肟草醚等,对五氟磺草胺产生抗性的杂草可选用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等;对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产生抗性的杂草可用除草剂灭草松、2甲4氯钠、氯氟吡氧乙酸。明德立达水稻项目总监杨正先?作为国内微胶囊制剂的领军企业,明德立达水稻封闭除草剂立早?(30%丙炔噁草酮﹡丁草胺微囊悬浮剂)年上市以后,凭借安全、长效等优势,快速风靡水稻区,引领省工除草新方向。明德立达水稻项目总监杨正先表示,立早?作为一款明德立达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创新的微胶囊剂型,具有内吸触杀双重作用机理,除草活性高,杀草谱广,禾阔双封;持效更长更安全;同等效果下,用量更少,可实现农药减量增效;使用便利,对环境更友好。目前,立早?重点推广方向为水稻移栽田(重点机插秧)、旱直播稻田等。试验证明,立早?与相同的有效成分不同的剂型产品比较,在田间达到相同的防效前提下,有效成分亩用量可减少15%-30%;立早在水稻旱直播田及移栽田使用相对于使用60%丁草胺·噁草酮药剂能够节省50%左右,并且使用-g/亩时,更安全,封闭更彻底。

长效杀虫剂、飞防——省工植保刚需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袁会珠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农药使用技术取得很大进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袁会珠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农药减量,需要大家重新审视我国水稻田农药应用技术体系,应该根据水稻种植的特点,创新优化出一些水稻田的施药技术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技术体系中应该尽量减少喷雾频率,采用细雾滴、低容量喷雾技术。另外,应该加强低容量喷雾技术风险评估及防控,播喷同步技术、秧盘缓释颗粒处理技术、展膜技术等省力化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水稻田省工省力提供很多技术支撑。克胜蜻蜓农业研究院院长程兆榜克胜蜻蜓农业研究院院长程兆榜表示,目前,蜻蜓农业研究院推出的主要方案为一飞、二减、三增。其中,一飞即全程飞防、精准作业。二减即栽培、土肥、植保相融合的作物健康管理,减施农药化肥。三增即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蜻蜓农业研究院通过标准化服务+专用产品,打造农产品品牌,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难题。并用专用飞防助剂,提高农药利用率,精准化施药,确保环保生态。蜻蜓农服在服务过程中,将“产品+技术+服务”改为“技术+服务+产品”。即提供服务是帮农户种好田、技术是综合性种植管理、根据技术要求选择产品,得到农民的认可。六夫丁作物保护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诺作为一家专注于水稻杀虫剂产品开发的企业,六夫丁作物保护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诺认为,虫情反弹快,持效期短,导致打药次数偏多,这是水稻种植大户面临的最大痛点。对于一些小户、散户来说,打1次药也许很简单,但对于0亩的大户来说,打1次要好几万元,代价太大,不仅费工而且药效不一定好。在江苏地区,一个生长季节4-5遍药已经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能让用户少打几遍药,能让农药药效期更长一些,势必成为农药企业和科研单位研发的重要方向,这也催生出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减少打药次数,一是应用技术,二是产品技术。应用技术很简单,最关键是一定要早用,见虫不打药,没虫才打药,把用药时间要比虫情预报还要早一些。现在很多农药成分都有内吸传导和杀卵破壁的功能,只要把卵解决,就能为以后少打药奠定基础。另外就是要巧用,用药技术时刻都在进步,千万不能迷信以往的用药经验。产品技术上,一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gdoers.com/xzzb/8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